第37章(1/2)
陆家突然冒出来的时候, 陆安才反应过来这些天确实忽视了陆家。
心里立刻进行反省:惭愧惭愧,身为孝义九郎,竟然忘记回家族刷孝顺值和兄友弟恭了。
好在也才不到半个月, 完全可以用忙于学业推脱过去,但后面就要更注意了。
反省完后,陆安立刻作出一副焦急样子:“族中出何事了?可是谁被木头砸了?”
又十分懊恼:“也怪我这些天忙于学业,不曾去配所看一看, 若是族人出了事, 又不能及时寻到我,怎生是好!”
房州知州派来递话的衙役连忙安慰孝义九郎:“九郎学业繁重,难以抽身也是正常。莫慌,非是出人命的大事, 似乎是和劳役相关。”
于是陆安便作出松了一口气的模样:“不是大事便好。”
等陆安到了配所,听完陆家人的诉说, 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秋汛就要到了, 汉江必然会泛滥, 为了防止洪涝灾害, 就要征发劳役去巡堤。
但是秋汛和秋收是一起到的,房州虽然缺少耕地,农业发展程度不高, 但不是完全没有人种地, 只是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 当地百姓在农业方面很难自给自足,也因此, 房州商贾颇多, 当地风气就是重贩业。
而房州的行政长官不可能因为本地农田没有其他州府多,就彻底放弃农业、放弃秋收, 所以,巡堤的事情一般是由厢军以及配所隶民来干。
“九郎你也知,咱们家族人数不少,与你同辈的人便足足有数十个,再加上你的长辈与晚辈,数百人被流放,将分散去各地配所。族中与家主一同被分来房州的人,也才一二十名。可这次巡堤,竟要将我们家年轻一辈全派去,这才刚疏通河道不久,我们已病倒累倒半数人了,再去巡堤,只怕活者不足十之一二啊。”
陆家长辈说这些话时,面色渗有苦意。
薪朝优待士大夫没有错,只要不是谋逆大罪,再重的惩罚也就给你弄个抄家流放,还是那种,只要你能撑下去,活下去,你就知道很大概率会重新复起的流放。
但前提是,你能撑下去,活下去。
官场可不是什么善地,政敌倒了,那肯定想方设法让对方意外亡故。
讲点脸面,就是和第五旉一样,用明面上抓不到错处的办法,让陆家频繁去服劳役——总不能配所里其他罪人都能干,就你们陆家人金贵,都被流放了还能跟个大爷一样躺配所里吧。
不讲脸面……嗯,历史上是真有高官派杀手去流放地把政敌剁了的事的。
总之,由于第五旉一直穷追猛打,房州这边的陆家人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陆安明知故问:“怎会如此,不曾与州尊申诉?”
就有陆家小辈露出好像吞了泥巴的犯恶心表情:“那阉人拿地里收成说事,说只我们家在房州无地,其余人心中皆挂念着自家山田,怎能专心巡堤。说我们一家死几个人也就死了,房州百姓的田地粮食更重要。他理由正当,州尊也无法说什么。”
陆安轻声问:“既然州尊都没办法徇私,那我可以为家族做什么呢?莫非是要去寻申王?”
陆安保证,只要他们说一个“是”字,她转身就走。
——这对申王可能是顺手为之的事,但人情可是实打实从她身上收取的。
找陆家刷刷孝道和兄友弟恭可以,但真让她付出什么,还是做梦比较快。
好在陆家人没有那么拎不清,只是说:“怎能让你去欠这么大的人情。”
然后探寻着问:“如今文书还未批下来,巡堤一事尚未开始。九郎,可否求你以州学学子身份,先一步从族中调几个人去做事?”
——不仅没有拎不清,更没有因为以为对方是家族一员就能无条件支使对方做事。一个“求”字,非常的摆正了自己的态度。
又说:“不必全部调走,带走三两个身体不太康健的就行。”
想了想,又道:“但若会误了你前程……”陆家长辈对比了一下双方的重要程度,声音很嘶哑:“那还是你的前程更重要。”
陆安道:“三两个倒也可以。”
因为她说话比平时轻,其他人都下意识静下来听,此刻,听到她答应了,都是不约而同地流露惊喜之色。
陆家长辈更是噙着泪水:“好好好,我这里……”
便要提名单了。
陆安打断他:“你们将名单整理好递给我,我看看能带谁。”
陆家长辈自然而然接话:“好。”
却是没注意到,就在这一瞬间,气机已变。
“官本位”就是“审批权”本位,不论是皇帝还是官员还是其他上位者,他们的权力就来源于审批。
有审批才有权力,如果没有审批,造也要造一个流程出来。
当陆安要求陆家将名单整理好递给她,由她来决定选择谁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变,权力就已经来到了陆安手里。
是她,决定了陆家人的生死,而不是陆家人自己来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