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2)

四月,春闱开始。

整个京都的学子都从客栈、驿站,以及借宿的百姓家涌了出来,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学子袍在高谈阔论的人。

自上了京,一直无所事事的徐家人也跟着忙碌起来,今儿跑这家店买支笔,明儿去哪家店买条墨,明明已经准备得很齐全了,但还是免不了要担心。

一会儿:“要不再把笔拿出来看看,万一不好使在考场里写不出字来,那不要命了嘛。”

一会儿:“要不还是别试了,店家都说这笔好使着呢,万一试坏了,更耽误事。”

诸如此类的事,多不甚数,但徐家没有一个人嫌烦,就连徐鹿鸣和姜辛夷闻言,都要主动帮大哥检查考篮,看看有没有缺失的。

他俩都不是正儿八经科举出身,对这科举这种古代版高考,别提有多好奇了。

倒是自成亲后一直在房间里埋头苦读的徐善学见家里这般忙碌来忙碌去的,哭笑不得:“你们有事都忙你们自个的去,这些事儿我自个会理着做的。”

这倒也是。

论起家里谁对春闱这事儿最上心,旁人再如何担心,也比不过徐善学自己。这可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他坑谁也不会坑自个的。

徐鹿鸣放下为徐善学筹备物什的事儿,关心地问:“大哥,你对这次会试有信心吗?”

过了会试,进入殿试,这科举一道才算是真正尘埃落定,若是会试不中,还得再等三年。

当然举人身份也能去谋官,只是这谋出来的官到底比不过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且五六品官就走到头了,再想往上走难如登天。

有进士这层身份则不同,不说升迁容易,且同榜皆是人脉,以后若是遇到个什么机会,人家看在同榜的份上,多少都会提携一二。

故,大部分的读书人还是期待自己能够走正儿八经的进士之路。

在这之前,徐善学还是有点紧张的,他上京城来,也有结交到一两个举子朋友,听他们的谈吐学识,一点也不比自己差。

且人家也是当地秋闱的前几名,考了一两次会试都没有中,徐善学在西北的优势全无,就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迫感。

过了年之后,一直在闭门读书。

这会儿马上就要去春闱了,准备了如此久,成败在此一举,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反而不紧张了。

他轻松笑道:“信心肯定是没有的,但我觉得进完考场,我能把题全部做完就不错了。”

京都这么多学子都屡试不中,徐善学没有那么好高骛远一次就中,好在家中现在不愁生计,这次不中,三年后再试也行。

他一个西北乡下读书汉,能够今天这城里,他很满足了。

他打算好了,三年后不中,他就谋官去,至高能当个五六品官儿也不错了。

好歹替家里人改了一辈子土里刨食的命运。

徐鹿鸣见大哥这般轻松随意,比街面上那些面色难看,一副大难临头模样的学子不知好上多少倍,也跟着笑道:“大哥能有这样的好心态就好,我听人说,有好些人就是心态不稳,明明学识都不错,就是进不去考场。”

“咱这第一回去考,就当攒经验了。”

徐善学点头,兄弟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徐鹿鸣确定徐善学是真的一点都不紧张,这才离开。

翌日一早,全家人送徐善学上考场。

往年京里没有准确的计时器,明明辰时开考,好多人寅时就在考场外蹲着了。

初春的天,汴京又隶属北方,城外好些地方积雪还没有化,还是有点冷的。

徐鹿鸣真怕这些学子在考场外吹两个时辰的冷风,人还没进考场,就已经烧了起来。

今年有座钟和钟楼,准点计时,徐鹿鸣料想他们再想早点来也不至于寅时就来蹲点吧。

但他想错了,他们卯时五刻到的,已经够早了,但考院外乌泱泱已经围了一圈人了,堵着他们的马车都过不去。

徐鹿鸣下了马车吃惊道:“这些人晚上不用睡觉吗?休息不好能考好吗!”

徐善学认同地从马车里走出来,会试跟秋闱一样,要考九天三场,这期间吃住都在考场里,要没有个好体魄,如何坚持得下来。

为了应对今儿的考试,他昨儿下午就在房间歇息,一直歇息到现在,这会子叫他睡,他也睡不着了,肯定能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对考试。

这些人昨儿就没睡好,进了考场那逼仄的环境,想睡没得睡,还得做题,如何忍受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