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2)

高楼一修好,徐鹿鸣立马让人把他这段时间在空间里打造好的东西搬上顶端,一点一点地调试好。

于是这日清晨,不敢说全京城的人都听到了奏乐声,但至少大部分的人都听到了。

有人好奇这声音的来源,纷纷从屋里走出来,循着声音找来。

东西还在调试阶段,每调一下,音乐声就会响一响,不一会儿,高楼底下就围满了人。

百姓们纷纷仰着脖子朝高楼上看,在看到高楼上架起了一间屋那么大的琉璃,琉璃里还放置着两个正在跳动的长条,不禁七嘴八舌地问:“这是个什么物什?怎从未见过?”

倒是有那读过书识过字的,眼尖,瞧见琉璃里除了会跳动的长条,还用字围成了一个圆,主动把这些字给读了出来:“子丑寅卯辰……”

“全是时辰……”这人读完,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惊喜地叫嚷:“这物什定然是用来看时辰的!”

被他这么一解释,周围的百姓也回过味来:“是不是以后到几时,这奏乐声就会如更夫敲锣那般响几下啊?”

“那这也太便捷了,往后不用出门,在家听声音就知晓现在是个什么时辰!”

“如此,今后我上值,再也不用担心睡过头,到衙门里被上官责罚了。”

“哎哟,这新来的皇城史心肠就是好,不仅不剥削我们,现在还在城里给我们整出这般便捷的物什,望老天爷保佑他能一辈子坐稳皇城史这个位置。”

百姓们知晓高楼的用处后,非但没觉得不妥,嘴里全都是夸赞。

大楚看时辰的物什,只有刻漏、日晷等物,都是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的。

寻常百姓,要么就自己看日头估摸,要么就等到入夜听更夫敲锣,要么就自己点一炷香来计时。

不管哪一种都不方便,也不准时。

有了这高楼,准点报时,往后他们做什么,只要听到声音就知晓到哪个时辰了,这不比他们自个估摸便捷?

事实也确实如这些百姓所料,徐鹿鸣修建的就是一个可以报时的钟楼。

修这个钟楼的目的,除了方便城里的百姓看时辰之外,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他接下来要做的生意。

高楼上的大座钟徐鹿鸣在空间里已经测试组装过千百回,这会儿再组装就简单很多,很快,时辰就被调试好了。

皇帝也带着一众好奇的大臣从宫墙里走出来,来到钟楼底下。

一听皇帝来了,先前还围在钟楼底下瞧稀奇的百姓,呼啦啦一下全散开,在禁军们层层围住的道路外,齐齐跪地山呼:“万岁!”

皇帝挥挥手,让他们平身,目光看向钟楼顶端,见上头果真如姜辛夷所说,四面都用琉璃建筑而成,每面琉璃里都镶嵌十二时辰和两个指针,每个指针指到哪个时辰,哪个时辰就会发出好听的奏乐声响。

他心里满意得不行,对着身后的一众大臣笑道:“诸位爱卿现在看到这高楼,可还觉得此物劳财伤民?”

“这……”

大臣们早在过来之前就听附近的百姓议论了一嘴,这会儿来到这高楼下,见到那琉璃框里挂着的十二时辰,若是再不知晓此物作何所用,就白读那么多年书,白当这么多年官了。

全都有些哑然。

能够准时报时的物什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远的不说,就说他们处理公务。

说是申时下值,那也是遇到太阳好,日晷能够准时的情况下。

若是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的日子,准头就得自己估摸了。

更别说,有时候他们的公务还得出公房去办。比如城门是戌时落锁,他们看的刻漏感觉自己出城一趟,能在城门落锁前赶回来。可是皇城史看的刻漏比他们的提前个一柱半炷香的,就会提前落锁。若是没有提前准备好夜间进城的通行证,就得在城门外被关一夜。

再比如,有时候皇宫和朝廷要举办祭祀等活动,跟百姓说好,辰时不能出现在街面上。可有些百姓看日头,感觉已经过了辰时,便出门来做活,结果看到街面上一群大臣,吓都要吓死了。

有了这个能准点报时的钟楼,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便都可以避免。

有那反应快的臣子,脑子一转,对着皇帝就是一顿夸:“陛下英明,有了此物,以后晨钟暮鼓将会更加准时,百姓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也会更规律,这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物!”

当然也有臣子持不同的意见:“陛下,日晷和刻漏都多有不准时的时候,此物臣等虽不知晓是如何建造而成,但它的准确性,还有待验证。”

皇帝今天心情委实不错,对着这些不管是一头夸的臣子,还是保持怀疑态度的臣子,始终一副龙颜大悦的模样。

他等这些人议论了一阵,哈哈大笑道:“这个就得让把此物做出来的徐皇城史来给众人解惑了。”

他道了一声:“徐皇城史。”

“臣在!”徐鹿鸣立马应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