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唤他”(1/2)
谢漼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后续工作安排:先熟悉州衙的基础事务,尽快摸清本州农桑、水利的整体情况。大约一月后,便要频繁地出差到各县了。
寻真垂头,一一记录要点,待周遭没了声响,转头问道:“……还有别的么?”
谢漼的目光落在纸上的字,见她看来,便挪开了视线。
不多时,小吏抱来一摞有关农业水利的典籍、文书与账目。谢漼让她看这些资料,临走前留下一句:“若有不解之处,可随时来寻我。”
大致翻了翻,寻真便开始拜访同事们。
先去拜见别驾、长史、司马等州衙的重要佐官,到范岂处时,还被邀请坐下喝了杯茶。之后,去见“纪检”——录事参军。
寻真向来爱卡点上班,以前在县衙,偶尔会失误,迟到一点点,典吏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记她名。
但如今在州衙,还是得看看这位“纪检”的脾性。
见了面,虽然觉得对方生得面善,寻真决定先持观望态度。
之后,寻真又一一拜访了同级别的其他参军。一圈下来,只觉大家都挺和善,是好相处的人。
州衙设有膳堂,正午,寻真便被同僚们邀着一同用餐。不过,这食堂饭菜实在差强人意。甄凌不在,寻真又抽不出空自己下厨,只能暂且将就,凑合凑合吃吧。
为防睡过头,寻真还特意买了只公鸡。许是新宅子太静,这夜她睡得格外沉。
早上睁眼,看窗外天光大亮,心咯噔一下,瞬间凉了半截。
出去一看,那只鸡躺在窝里,睡得比她还香!
寻真五分钟潦草洗漱了下,胡乱套上衣服,翻身上马便朝着州衙疾驰而去。
还是没赶上。
州衙卯时正,即早上六点,准时点卯。
她足足迟到了一刻。
而那位看似面善的录事参军铁面无私,无情地记了她一笔。
要知道,迟到次数多了,可是会影响年终考核的。
寻真瞄了一眼,那小本本上名字还不少。
看来,这位纪检看似好说话,实则半点通融不得。
寻真可不想折在考勤上,决定还是多买几只公鸡!
此后几日,靠着六只鸡,寻真倒是再没迟到。
只是鸡不懂掐点,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就扯着嗓子“喔喔喔——”了,搅得她这五日都没睡好,就盼着休沐好好补一觉了。
寻真完成手头事务,坐等散衙。
忽有小吏来报,说是有好友前来拜访。
她出了院子,见两男子并肩而来,不由愣住。
是纪慎与潘竞。
这两人,怎么会凑到一处?
潘竞笑着唤她:“竞舟,这几日在州衙可还适应?”
纪慎道:“竞舟,好久不见。”
寻真让小吏帮忙沏茶,引二人至会客室。
纪慎很快解了她的疑惑。原来他在京为官两年后,主动求调外任,此番赴任前返乡省亲,顺道来看她。到了昆山县才得知她已调至州衙,正巧潘竞也打算来找她,二人便结伴同行了。
寻真:“原来如此。那今日我做东,请你们吃酒!”
散衙后,三人并肩朝着州衙大门走去。
晚霞似锦,如锦缎铺展,偶有归鸟掠过天际,鸣声清越。
谢漼脚步一滞,见那并肩而行的三人走出大门。
酒楼包厢内。
潘竞向来社交手腕了得,跟谁都能说上两句,三言两语便能与人大聊特聊。起初气氛倒也热络。可随着话题深入,潘竞便渐渐觉得自己插不进寻真与纪慎的对话中了。
对纪慎来说,寻真与他同窗两年,又曾一同从苏州赴京赶考,更别提寻真还压中了乡试题,助他度过一道坎。这般情谊,早让纪慎将她视作至交,是能谈心的对象。几杯酒落肚,愁绪涌上心头,纪慎便将在京中的苦闷一一倾诉,眼中难掩落寞。
寻真心想,纪慎性子内敛又敏感,瞧这模样,在京都定是受了不少委屈。
寻真也不知该怎么安慰,只默默聆听着。
纪慎倾诉完,心中的郁结倒是散了些。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还有外人在。心道,见到竞舟便忍不住,竟说了这么多,不禁有些窘迫,道:“让你们见笑了。”
席间,潘竞听着听着,便也知道了,甄善美与纪慎不仅是同窗,还是同年,这般深厚情谊,旁人自是难及。
而他与甄善美相识于县衙,还是上下级,相处时难免会有几分拘谨,暗暗想道,这般推心置腹的言谈,他们的确没有过。
接下来,寻真与纪慎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时而说起书院同窗时的趣事,时而聊到赶考途中的轶闻。
潘竞难得安静下来,大多时候只默默听着,偶尔抿一口酒。
结束时,夜已深。
纪慎喝得有些多了,脚步踉跄,倒还能站稳,摇摇晃晃地朝楼下走去。
三人在酒楼门口作别。
潘竞上了马车,回去路上,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翻来覆去想不明白,便让车夫转道,去刺史府。
到了刺史府,潘竞撩起帘子,见一辆马车停在门口,谢漼正要上马车,喊了一声:“缮之!”
谢漼转过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