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小孩”(1/2)

时间飞逝。

一晃就半年过去了,寻真把谢漼留下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四书都会背了,杂书七七八八看了不少。比如《耒耜经》、《四时纂要》这类农学书。不过,谢漼出的经义题,她答起来还是有点含糊,好在比之前进步了不少,至少编还是能编出来一些的。

寻真的毛笔字也有了很大的起色,虽说和谢漼的没法比,但跟原身的字比起来,已经很难分辨了。

有次寻真偶然翻出原身的作品,对比自己现在写的,都被相似度惊到了。

没想到照着同一种字体练习,居然能练得这么像。

几乎能以假乱真了。

哦,对了。

寻真的白菜终于种活了。

除夕夜那天,谢进踩坏了一大片白菜苗,第二天寻真去看,就剩几株了。后来又下了场雨,夜里突然降温,仅存的几株也全冻死了。

春天来了,寻真换了“白菘”种子,这次很顺利就种活了。

最后寻真觉得,还是种子的问题。

谢进偶尔会来找寻真,还会带些街上的小吃。他每次都晚上从后院翻墙进来。

两人还约定了暗号,小窗敲三长两短,寻真听到就会给他开窗。

相处久了,寻真发现这小孩是真的没有架子,而且他功夫不错,晚上偷偷跑到她院子来,一次都没被发现。

出了这院子,两人就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一个是大房最受宠的独苗苗,一个是在谢府偏僻角落苟活、被众人遗忘的小妾。

年龄差还是八岁。

在现代,都说三岁一个代沟,搁古代,那都差辈了。

任谁也想不到,这两人,如今竟还成为了朋友。

是的,朋友。

寻真是这么定义她跟谢进的关系的。

寻真想起她与谢进相处的画面,心里便觉得温暖。

初次相见,因为帮谢进躲过小厮,他便请了她们整个院子的人吃酥饼。

除夕那天,他翻了墙过来,手里捏着糖葫芦,眼睛黑亮黑亮。

只说突然想起她,便送来了糖葫芦,没别的意思。

他年纪小,内心还没被世俗的等级观念所束缚。

待人还纯粹又真挚。

这种类型的男孩,要放现代当个养成系小偶像。

不知道会有多少姐粉妈粉。

总之,寻真是很想交他这个朋友的。

寻真在后院做烧烤,叫人不要过来。

谢进翻墙落地,悄无声息。

寻真提前跟谢进说了,下午来,请他吃好吃的。叮嘱他小心,莫要被人发现。

谢进像只敏捷的小猴子,跑过来,蹲在寻真自制的烧烤架前,手垂在地上,嗅了嗅:“好香呀!”

寻真拖了把小竹椅给他,比了个嘘。

时间漫长,做手工可以消磨时间,寻真做了不少小椅子。院中榆树下那双人秋千都是寻真自己做的。

谢进乖巧点点头,坐上小椅子:“姐姐放心,我很小心的,断不会有人发觉。”

说着,便托腮看着寻真刷调料、翻转烤肉串,看了一会儿,自己也有样学样,上手烤制起来。

“姐姐上次给我的糖,我都吃完了。”谢进凑近,压低声音道,“吃完我都扔到外面去了,家里无人知晓。”

寻真点头,指了指一串烤好的牛肉:“这串好了。”

谢进吃着,讲起他在城中听闻的趣事。他知道姐姐爱听这些,每次见她专注倾听,心中便涌起成就感。总觉得自己在做很了不起的事呢。

当然这些事,都是小孩子会觉得有趣的事。

比如街头杂耍艺人又添了什么新花样,集市茶馆里新出了哪个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又或是他偷偷去玩父母严禁的斗蟋蟀、斗鸡,输了不少银钱之类。

寻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谢进时常觉得,姐姐看着像大人,身体里却装个跟他一般大的魂魄呢。

是最为合拍的玩伴,谢进想。

寻真:“阿进,府上有什么地方比较僻静,景色又好的?”

谢进乳名“炎哥儿”,出生时体弱,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缺火,故而取了“炎”字。

寻真不习惯这边的叫

法,什么哥儿的,总觉得怪别扭,就还是按照自己顺口的来了。

谢进拍着胸脯道:“姐姐问我可算问对人了,府里上上下下我都逛遍了,哪个地方最好玩,我最清楚不过。”

寻真笑道:“我问的不是好玩,是人少、景色好的地方就行。”

这院子寻真已经看腻了,但要出去,像上次那个“揽翠亭”,人流量还是高了,时不时有人经过。

其实有人来倒也没关系。偶尔能跟人说说话,交流交流也蛮好。只是寻真这身份遭人嫌弃啊。

那些人看到她,掉头就走,这反应够扎心的了。

寻真:“我就看个书,图个清净。”

“人少,景色好……”

谢进一拍手掌,“我想到了!芳萼亭!”

寻真连忙比了个噤声手势。

谢进嘴巴闭上。

不远处传来月兰的声音:“姨娘……可有什么吩咐?”

寻真站起来,走过去:“没事,你忙你的。”

月兰走了,谢进笑笑:“最近府中的牡丹都开了呢,那儿也有一小片,我前几日路过,景色颇为不错呢。那亭子在南边的一处小角落里,跟姐姐这儿也差不多了,下人们都不常过去。”

寻真:“好,知道了,多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