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送你礼物。(1/2)
开门红之后,兑换券、三种面包套餐减免和年终小票总额的5%可以任意挑选产品,刺激了广大群众。
门口的队伍,良馨很快就已经看不到尾巴排到哪里去了。
面包坊的玻璃上贴着时刻表,早上六点第一炉面包已经卖完了,排队的人却依然不肯离去,甘愿站在边上看报纸聊闲天,等到七点钟的面包出炉。
“真没想到,比我们在11师的生意还要好!”
夏霞兴奋地合不拢嘴,“良馨,你打这广告还真是很有用!”
“是赶上了出国热潮,放到以前,生意肯定不会这么好。”
良馨把新鲜出炉的桃酥、鸡蛋糕和芝麻薄片端到柜台,不需要吆喝,同志们自己就看了过来。
“可惜除了面包,老式点心,大家兴趣好像都不大。”
夏霞观察了一会,有点担心,“万一这出国潮过去了,我们面包坊生意是不是就会变差了?”
“这才刚开始,哪那么容易过去。”
良馨拿着抹布擦干净玻璃柜台,“现在有钱有能力出去的都是明星和知识分子,明星一茬接一茬,知识分子也是一茬接一茬,再说你看还有这么多老百姓在排队,商业这样开放下去,有点钱的人都向往着国外,出国潮估计至少能持续十年。”
“十年!”
夏霞顿时放心了,接着又道:“出国学习可以,学完还得回来,否则人才都跑外国去了,这样哪能行。”
良馨一笑,“邓公不是说了,出去一千人,跑了一百人,也只占十分之一,相信心系祖国的留学生,还是占大多数。”
夏霞点头,“也是。”
一上午售光了准备好的500份飞机套餐,中午吃饭时间,又来了大批穿着工厂服的男女职工。
夏霞四人连饭都不愿意吃了,一心只想着赚钱。
良馨去隔壁一条街上的熟食店,买了卤肉,用灶房大锅下了两把挂面,撒上一把小青菜,一人打了一个荷包蛋,分批吃饭。
“人手不够。”
夏霞端着面条,夹了一块卤猪头肉蘸了辣椒油后放进嘴里,“得让师里再派几个人过来了。”
“我已经通知后勤了。”
良馨帮喜欢用蒜配面条的韩彩霞剥着大蒜瓣,“等三天后吧,今天这么多人,是因为有报纸的兑换券,没有兑换券之后的营业额出来后,再看调几个人过来。”
韩彩霞走过来看到良馨已经帮她把蒜瓣都剥好了,心里一热,知道良馨不喜欢提谢谢,拿起蒜瓣咬了一半,端着面条吸溜起来。
良馨原以为最高人流量是在上午,没想到下午也不比上午少,到了下班点,人流量更是超过上下午加起来的总额。
因为原材料充足,人流量充足,面包坊一直做到了晚八点关门,还有很多人没有买到面包。
三天之后,没等同志们过了新鲜劲,良心面包坊门口就先放出了牌子。
因为原材料紧张,每天开始限量供应飞机面包。
限量供应的决策,让面包坊门口的长龙每天都没有断过。
良心面包房的飞机面包,如飞机票一样难得,更刺激了人们想要争到的欲望。
吃上飞机面包和吃过飞机面包,一时间成了京城老百姓们最为时髦的谈资。
晚上下班后,良馨冲了一杯绿茶,看着夏霞算账。
“这么晚还喝茶,当心睡不着觉。”
“没事,我喝了茶也能睡着。”
夏霞对完账目后,把财务报表递给良馨看,“开业三天,日营业额破千,加上航空公司那边的订单,每天营业额在一千二三左右,兑换券只能用一次,没了兑换券因为你想出的限量供应办法和年终小票总额的5%,日营业额下降了,但没有下降太多,还是可以维持在八百左右,我们实在太了不起了!”
“主要还是东西好吃。”
王芸将面包碎和鸡蛋糕屑放到盘子里,递给旁边桌子上围着写作业的孩子们,“你看光这些碎屑,这些孩子吃都吃不腻,一看到就两眼冒绿光。”
良馨将报表放在桌子上,“再调两个人过来,暂时应该够用了。”
北京面包坊初步稳定,进入正轨后,良馨多待了几天,等陆冲锋回国。
人还没等到,就在军人报上看到了陆冲锋写的专题研究:《中外军校办学特点与教学法重要区别》《中国军队有关“三个面向”伟大意义》。
目前国内除了苏联以外,不具备其他跨境电缆铺设和信号传输技术。
良馨虽属于江京军区后勤工作人员,但面包坊不属于军线,无法和远在法国的陆冲锋通话,便将陆冲锋写的专题反复看了很多遍。
甚至将军人报放到了枕头底下,睡前醒后必读。
有点像回到了小时候。
半个月后,良馨收到了一张从法国寄来的巴黎圣母院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着一句蹩脚的法文。
“笑什么?这么开心。”
夏霞伸头看了一眼良馨手中的明信片,“这建筑怎么有点像上海的外滩?”
“是巴黎圣母院!”
门口传来陆冲锋的声音。
良馨转头,看到神采飞扬的陆冲锋走进来,不自觉往他走过去,等发现,陆冲锋丢下包裹也不自觉张开手臂的姿势,方才想起这是面包坊。
面包坊里不带有其他四名职工,还有排成长龙的客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