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都是领导引导的好。……(1/2)

营房科送来几条长板凳,围在长案四周,烈属们抱着孩子坐在长凳上,看着正在泡茶的良馨。

良馨将每个人的搪瓷缸里都放了茶叶或白糖,炸了一大锅果子分给烈属们的孩子们吃,“不用那么严肃,大家该吃吃,该喝喝。”

烈属们的孩子个个都很瘦,抱着白糖水不放手,对着两大搪瓷盘子的果子两眼放光。

李茅看着这些孩子很心疼,“快吃吧。”

良馨拉开凳子坐下,“我先跟大家说一下面包坊的情况,现在除了这里的面包坊需要人手,江京面包分坊和北京面包分坊都需要人手。”

刚端起杯子喝水的烈属们惊得差点呛到。

“江京?省城啊!”

“北京?首都啊?!”

“对,省城和首都的店都需要人手。”良馨道:“想进面包坊上班的嫂子和婶子,11师面包坊会开办一个月培训班,参加的人一个月后能够出师,就能分配到北京和江京的店里上班。”

烈属们风吹日晒干红的皮肤散发喜悦的光彩,隐藏不住的雀跃。

为首的李兰花小心问:“要是出不了师,就得回去吗?”

“面包坊新开办的面粉厂已经建好了。”良馨笑着道:“我刚才没说完,面包坊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不愿意揉面做点心的同志,可以选择去面粉厂上班。”

烈属们不由自主发出惊呼声。

“还能有机会进厂当工人?”

“是跟外面工厂一样的工人吗?”

“能拿三十块钱工资,能分房子住,能吃商品粮的工人?”

“面粉厂属于农场,户口转过来属于农场集体户口,女同志每月定量28斤,小孩15斤,农场的面粉厂不像外面的工厂一样有编制,因为面粉厂还是属于随军家属工厂,但工厂实行工资制,出师之前二十八一个月,转正之后三十元一个月。”

良馨接着道:“这第三个选择,是国家刚实行的大包干,面包坊和面粉厂都属于起步阶段,但农村现在的分田到户形势一片大好,听说安徽小岗村的社员同志们,分田到户之后,今年连摩托车都买了,嫂子们和婶子们,先认真考虑三个选择,选择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安排培训班的事了。”

良馨端起茶缸,面包坊里瞬间被“嗡嗡”声包围。

良馨说的工厂,唯一弊端就是没有编制,没有编制就都算临时工,并不是想象中的铁饭碗,烈属们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个点你来我往,讨论得热火朝天。

讨论完之后,因为昨天看到杨师长、郑政委和史兰芝对李兰花的态度,烈属们已经自发让李兰花代表发言。

李兰花看向良馨,“良厂长,农村种地没有男劳力的话,我们这些女劳力真的很艰难,难的不只是搬不动粮食,耕不动地,是家里没男人的话,坏人都挨着我们欺负,虽说国家优待烈属,但我们也不可能什么鸡毛蒜皮小事都去找国家,你要是真的能把我们都收下,我们肯定是愿意跟着你干。”

“不是跟着我,我也是跟着师里干。”

良馨放下茶缸,“既然这样,面包坊和面粉厂急需人手,大家就全留下来。”

烈属们听完,露出激动兴奋的笑容。

“面粉厂虽然是随军家属工厂,没有编制,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良馨慢慢道:“只要面粉厂所得利润高,换句话说,只要赚得动钱,我们就可以拿出一部分钱,用来改善大家的生活,比如说,涨工资,提高伙食标准,盖房子分给职工,让大家在这里都可以真正的安居乐业。”

原本已经希望降低的烈属们,听了这话一怔。

李茅先问:“还能涨工资?”

一名烈属紧跟其后:“真的能像工厂那样分房子?”

“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一切皆有可能。”良馨翻开面前的笔记本,“除了面粉厂,江京面包坊需要至少四名职工,王大丫同志之后会是江京面包坊的门市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一个月培训期后,被分配去江京的同志,户口随工作调动到江京,就能拥有城市户口和你们想要的商品粮,面包坊会租宿舍给你们,也算分了房子。”

“还有这好事?!”

昨天顶着条纹毛巾的家属,名叫徐大凤,不敢置信道:“良厂长,你刚开始讲话,没感觉出后面还有这么好的事啊!”

烈属们纷纷点头。

良馨笑道:“我开始就说了江京和北京的店都需要人手。”

徐大凤一愣,仔细回想,确实如此。

只是她们的注意力都被闪闪发光的“工人”吸引过去了,一听说不可能达到工人阶级的标准,只以为比在生产队好一点,完全没有想到面包坊还藏着她们做梦都不敢梦的东西!

一名瘦小的妇女巍巍颤颤举手,“那,那北京,北京也能这样?”

良馨点了点头,还没说话,就听见面包坊里响起了一阵吸气声。

“这才哪到哪。”李茅忙道:“北京面包坊,是给飞机上的客人做面包呢!”

“飞机?!”

烈属们众口一致,发出同一种不敢置信的惊呼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