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做空汇沣银行!(1/2)

自七十年代开始,为了应对香江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汇沣银行开始加速部署集团国际化战略,这个战略基本上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而他们私底下将这个计划称之为“帝国还乡”!

“帝国还乡”,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将汇沣银行这个商业帝国的重心,逐步转移回他们的老家英国。

这个计划,全程是由汇沣银行如今的掌门人沈弼领导。

他们的目标很宏伟,那就是将市场扩展至亚欧美大陆!

香江是汇沣银行的核心市场,是他们的成功的起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愿意放弃香江市场。

可香江的未来充满了多变性,即便是汇沣银行高层,乃至英国政府,也不知道香江的未来会如何?

他们犹记得30年前,汇沣银行在内地业务被强制关停,所以,汇沣银行的高层不敢赌香江的未来。

再加上汇沣银行在香江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瓶颈,有如今的成绩已经非常牛逼了。

所以,他们如今想要打破这个瓶颈,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国际化路线。

于是,他们便有了国际化战略的策略。

背靠着香江这个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市场,他们有着很足的底气。

特别是庞大的现金储存,更是让汇沣银行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时有了充足的弹药储备。

只要国际化战略成功,不仅仅能够将香江的资产转移出去,减小他们继续留在香江的风险更能借此契机在全球金融版图上开疆拓土。

对汇沣银行而言,如今的它们,开辟海外市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首先,汇沣银行在1978年率先进军美国,成功与美国海洋密兰银行达成协议,最终收购对方51%的股分,汇沣银行成为该银行控股股东。

不算汇沣银行在南洋市场的小打小闹,这是汇沣银行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大规模、战略性地踏入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的绝对核心地带,其金融体系的深度与广度、监管环境的复杂与严格,都远非香江及南洋市场可比。

事实证明,这一次的收购非常顺利,汇沣银行顺利地掌控了美国海洋密兰银行,并且将它改名为海丰银行。

只不过,海丰银行这几年由于常年亏损,需要汇沣银行不断注资,倒是成了汇沣银行的一个沉重包袱。

在收购初期,汇沣银行对海丰银行寄予厚望,期望通过其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为集团国际化战略打开局面,但现实却远比预期复杂。

尽管如此,汇沣银行依然没有因为海丰银行的亏损,停下海外市场扩张的脚步。

于是,他们将目光盯向了英国。

作为英资企业,汇沣银行自然对英国有着很重的感情。

否则,他们的计划就不会叫“帝国还乡”了。

可惜的是,几个月前,他们想要收购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可惜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

尽管如此,汇沣银行高层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的计划。

所以,哪怕失败,他们依然还在等待更加合适的机遇。

像汇沣银行以往的黑历史,许多商业巨头其实暗地都有着差不多的行为。

心不黑,赚不到钱。

特别是能发展成为巨头的企业,往往都曾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经历过无数次的风险与机遇的抉择,甚至在某些时刻,不得不采取一些在旁人看来显得非常激进或难以令人接受的策略。

只要做得隐秘,不会让事情的真相暴露出来,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可现在,汇沣银行以往的所作所为,都在欧美地区一些主流报刊被公布出来,那么对他们往后想要扩张海外市场,无疑将构成巨大阻碍。

这些负面报道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将会激起了层层涟漪,不仅会让欧美市场的潜在合作伙伴对汇沣银行的信誉产生严重质疑,也会引发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他们在香江的确能够一手遮天,可出了香江,那他们便失去了那种绝对的掌控力,不得不直面更为严苛且多元的市场规则与舆论监督。

所以,汇沣银行高层因为此事慌了起来,就不难解释了。

一旦舆论持续发酵,那么对汇沣银行的海外扩张计划,便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这一刻,整个会议室里,众位汇沣银行高层,不再有那种从容的表情。

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压抑的沉默,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负责情报的高管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之后,更是脸黑如墨。

“各位,我们的人从《东方日报》那边得知,他们掌控着众多对我们汇沣银行不利的证据,今天的这些报道,还仅仅是其中之一,接下来,他们将会每天都进行报道,不仅如此,欧美地区的一些主流媒体,也同样如此!”这名高层把更加不好的消息说了出来。

在香江,有政府的偏袒,舆论难以锤死他们。

可欧美地区,他们却没有靠山。

最重要的是,如今总督府那边也对他们表示了不满,麦里浩早上甚至还亲自给沈弼打了电话,他们以往有些瞒着总督府去犯罪的所作所为,恐怕已被总督府知晓部分,这无疑让汇沣银行的处境雪上加霜。

这要是连总督府都放弃他们,那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没想到,林浩然这么不好对付!”包约谈叹息道。

他们,终究还是小看了这位才崛起两三年的华裔年轻人。

“何善恒那位老头,不会因为这上面报道的事情,对我们有什么隔阂吧?”一位高层忧心忡忡地说道。

“何先生我们就不用担心了,如今恒声银行早已经稳定下来,有他没他都一样,即便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那又如何?”另一名高层不在乎地说道。

其他人听闻,都点了点头。

的确,作为香江曾经位居第二的银行——不过,随着置地集团等林浩然旗下公司业务陆续转移至东亚银行,如今恒声银行市场占有率已跌至香江第三大银行之位。

多年来,其业务发展早已稳如磐石,积累了深厚根基。

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打磨,它拥有众多稳定且可靠的合作伙伴,即便何善恒不再介入其中,又能对恒声银行产生多大影响呢?

他们不担心香江市场,担心的是海外口碑问题。

汇沣银行想要打入欧美市场,本来就是会遭到当地同行的排斥。

如今,有这些黑料,他们想要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更是难上加难。

那些本土银行本就对外来竞争者虎视眈眈,现在有了这些负面新闻,恐怕会联合起来抵制汇沣银行,甚至动用各种手段向监管机构施压,让汇沣银行接下来的收购举步维艰。

“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阻止林浩然这么胡搞下去,否则海外市场的大门将彻底对我们关闭。”浦伟士开口说道。

“约翰先生,您和我去找找麦里浩先生吧,让他约见一下林浩然,麦里浩先生出面,林浩然终究得给面子。”沈弼冷静地说道。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心里清楚,在香江这片地界,凭借多年经营的人脉背景和手段,还能勉强应对各种风波。

但到了欧美地区,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毫无根基,面对那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和同行打压,根本毫无应对之策。

如果他们不要海外市场,倒也不在乎,问题是他们如今正打算全力拓展海外市场,以摆脱香江市场可能面临的未知风险与现有发展瓶颈,海外市场于他们而言,是关乎未来存亡与兴衰的关键布局,绝不能轻易放弃。

包约翰点了点头。

林浩然比他们想象中更加棘手,如果可以时光倒流,他们甚至有些后悔针对东亚银行了。

即便在林浩然入主后,东亚银行未来对汇沣银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可终究是未来的事情。

只要他们海外扩张得好,未来香江市场即便有些萎缩,那又如何呢?

可现在终究晚了,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如今与林浩然已经到了难以和好的地步。

毕竟,此前双方之间的所作所为,都是奔着弄死对方而去的。

即便是让麦里浩出面,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暂时缓和一下剑拔弩张的局势,争取些喘息之机,想要彻底化解这场危机,恐怕远没有那么容易。

沈弼和包约翰不敢耽搁,立刻动身前往总督府拜见麦里浩。

与此同时,在汇沣银行总部大楼数百米外的康乐大厦,林浩然此刻正在打着电话。

这是一通远洋电话,目的地是美国纽约。

“沃尔特·瑞斯顿先生,您是说您打算在两天后去一趟新嘉坡?”

“是的林先生,我们旗银行非常重视南洋市场,而新嘉坡则是南洋市场的中心,此次我们旗银行涉及到一件重要的收购案,因此我不得不过去一趟,亲自坐镇新嘉坡。”

“那正好,我正好有重要的事情与沃尔特·瑞斯顿先生您商量,您过来亚洲,我就不用万里迢迢跑去美国一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