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龙舟水涨,黄皮鼓胀(2/2)

随后又用笔在纸上记录下一个个点位,画下一张张草图,便能当做后续的施工方案了。

完成了今日预订的工作,易定干拿出钓鱼竿。

“家志,走,带我去你的窝点甩两竿。”

“你竟然还带了鱼竿!”陈家志恍然道:“难怪你急吼吼的要过来,原来是为了钓鱼啊。”

“我是为了老爹,先过来探钓,等我来了增城,让他也来这边,这边的水域环境适合钓鱼。”

易定干又催促道:“快点,别磨蹭了,昨天让你用酒米打窝,你打了没?”

“昨天我没有去钓。”

陈家志终究还是带着他出门,去赶个晚口。

他的钓点在二龙河与派潭河交汇处的滑尖位置,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

上游的鱼口更多一点,但鱼更小,下游则常有巨物出没。

考虑到易定干的钓技,陈家志带他去了上游。

然而,才到钓点位置,一场暴雨就突袭而至,两人慌忙找地躲雨,但仍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鱼是没法钓了。

“你这运气,就不适合钓鱼,一来就遇到倒霉事。”

雨小了,没了雨点声的干扰,陈家志当即开始了吐槽,他来钓了几次都没遇到这种情况。

易定干还在怔怔看着涨水的河流,道:“龙舟水又来了。”

龙舟雨总是让菜农忌惮的,谁也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针对谁。

陈家志也扭头看向翻滚的河水,忽地,又笑了。

“龙舟水来了也不怕,今年还有繁荣菜场、连州合作基地、彭村基地,肯定能尝到甜头。”

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陈家志又往回走,易定干提着空荡荡的桶,原本是拿来装鱼的。

“连州就不会有龙舟雨了吗?”

“有。”陈家志走近了路边一棵黄皮果树,果枝低垂,眼看果实也快熟了。

他想起一句农谚,“龙舟水涨,黄皮鼓胀。”

其实和蓉城的‘打谷子’行情是类似的道理,高温高湿的天气来了,叶菜不好种了。

“不过连州在粤北,龙舟雨有些不一样,你可以参考老家夏季的暴雨,降水强度大,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

对蔬菜基地最大的威胁是道路中断,而不是暴雨的直接冲击。”

城的龙舟雨都是又猛又持久,可能一下就是三五天。

这么一对比解释,易定干就对连州基地有认知了。

龙舟雨对连州蔬菜的影响更小,同时连州种的还是耐储的茄果瓜豆类蔬菜,又有冷库。

这样一想,确实是机会。

再有更远的繁荣菜场,和彭村基地的芥菜,基地分散虽管理难,但优点也不少。

如此,整体的蔬菜供应更稳定,老天爷似乎更奈何不了他们了。

陈家志没在增城久呆,等易定干熟了增城的情况后,他便回了靠谱鲜生的办公室。

城里更繁华与热闹,但也少了乡野的宁静与清新的空气。

连日降雨也让市场行情出现波动,但两极分化格局并没有改变。

叶菜依然卖得上价。

本地和外来瓜果类蔬菜也有了起色,走量速度不慢,但价格相比叶菜仍然逊色不少。

63号档口,陈家志学着李才,也从菜筐里拿了一个大番茄,擦了擦,就咬了一口。

口感没有那么浓郁,但胜在汁水丰富,想必采摘番茄时果皮还带有泛青。

另几筐样品里,则还装了有茄子、黄瓜、丝瓜、苦瓜等蔬菜。

都是连州合作基地过来的蔬菜。

现目前还没到丰产期,产量不高,但价格也才有起色,等得起。

李才又咬了一大口番茄,道:“增城那边河里的鱼好吃吗?”

陈家志也咬一口番茄,做回忆状,“还不错,鱼好吃,也好钓。”

“等空些了,我也去试试。”

李才长期在批发市场昼夜颠倒,有时会觉得压抑,便想往乡下跑,往山里跑。

他去了两三次连州,那里的环境不错,他曾在连江钓鱼,也在水库里钓鱼,钓着鱼了,就砍两根竹子,串上鱼烤,滋点油,撒点辣椒面,闻着香极了,这种感觉非常舒服。

他想增城该会有同样的体验。

陈家志笑道:“行,你也可以喊上正旭同你一起,让他也出去散散心。”

派潭河、二龙河的水质都很好,环境优美,外来物种也还少。

现在去钓鱼能让人身心愉悦。

李才道:“我试试,但他可能更愿意多拜访几个客户。”

陈家志又想到了大堂哥的催婚,正旭和李才两人都不小了。

“算了,别找他了,你更缺一个愿意陪你钓鱼的老婆。”

李才顿在原地,愿意和他接触的女孩不少,也许可以试试一起去钓鱼,谁还愿意去第二次,谁可能就更合适。

还真是个好办法。

这时,

斗大的雨点突然又啪啪作响,顷刻间覆盖了天地,也掩盖了一切声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