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这是个烧钱的行业(1/2)

萧鹏的吐槽不是没有道理的。

都知道海洋财富多,但是为什么像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竟然没有深海海工能力?

原因说简单点儿就是三个字------‘养不起’。

就拿hov(工程载人深潜器)来说,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个‘烧钱的祖宗’。从设计到研发到使用,每一步都是需要大笔的资金。

常年的技术封锁下华夏为了掌握深潜技术,那可真是从无到有,为了个‘球’就花了很多年时间。

所有的深潜器扒掉外壳后都是个‘球’,或者是几个球------球形是最耐压的,但是不是说随便找块铁焊个铁球就能下深海。需要有特殊的材料才行。

工作型深潜器首先第一条就是要保证载客量,那载人舱一定要大,而载人舱大说明承受的压强就大,同时为了减轻潜水器的负担,这球舱又不能太重,为了承受海压想要做成又大又轻又坚固的载人舱就需要寻求特殊的材料。

华夏所有的hov球形舱使用的材料都是自主研发的新型钛合金,强度高,韧性好,是现在世界最顶级的钛合金原材料。

但是就这种原材料从无到有就花费了数千次的测试和不断地优化才能做成,不是吹牛,光研发这种钛合金材料就花费了数十亿资金和大量的人力时间!

这些hov都是需要使用电池的,考虑到效能方面用的都是锂电池。但是锂电池连续使用会出现温度过高引发自燃,为了杜绝这个现象,华夏的hov使用的锂电池是由上百块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而电池和电池中间充满了油,如果有电池发热就会把热量传到油里然后把热量通过电池箱的外壳传递到海水里解决电池发热的问题。

研究这个技术又用了好几年!

就这样一批锂电池要成电池组安装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撞击、针刺、海水浸泡、短路、过充过放等十多项安全测试,必须经过测试后才能使用。

这就意味着又要很大一笔钱!

既然hov最核心的位置是个‘球’那是不是放个‘球’装人进入海里就行了?何必用外壳呢?

当然不行!因为这些hov的外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供浮力。

hov外层的材料都是浮力材料,由成千上万纳米级大小的玻璃微珠构成,这种浮力材料技能提供浮力又可以耐高压,由这种材料做成的hov外壳浮力极高,使得hov可以浮在海面上,如果想要下潜需要注水才行,hov里都会安装两组压载铁,在海底扔掉第一组压载铁hov可以保持悬浮状态,扔掉第二组压载铁则可以自然上浮。

研发这种浮力材料又需要好几年!

研发成功后需要生产测试,就算生产出来保证能用每次下潜充水充电充油维护补充压载铁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没有个十几二十万欧根本不够下一次海!不是说有了这潜水器就不花钱的那种。再加上租船的费用,就算是华夏是出了名的便宜,一天也要三十万欧打底,持续三个多月的工作意味着。。。。。。

三千万欧的租金!谁特么的租得起啊!

“谁说让你白干的?”陈泽涛道:“给钱的!”

“多少钱?”萧鹏来了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