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纵论古今,殊途同归(1/2)
第49章 纵论古今,殊途同归
看着沈千钟如临大敌的样子,齐政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怎么,前朝的剑,斩不到本朝的民吧?”
沈千钟自嘲地笑了笑,“这倒也是。”
如今已经是大梁,距离大周,中间还隔着一场百余年的大乱世,评说几句前朝压根就没什么影响。
齐政看着他,“那你觉得,如果当时郭荣真的英年早逝,历史会如何发展呢?”
沈千钟想了想,“当时郭荣诸子皆幼,应当还是后来的高宗郭宗训继位,但他那时不过七岁,还需太后垂帘听政。辅政须得是文臣为主,少有篡权之心,朝中魏仁浦、范质、王溥等人,对郭荣都十分忠心,可为托孤。”
他不愧是江南奇才,又在钟玉阁自囚数年,史书之上的东西,简直是信手拈来。
正说着,他的忽然神色一滞,凝重道:“五代乱世,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齐政微笑,“你觉得谁最有可能呢?”
沈千钟想了想,“按照当时的实力,掌握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最有可能做到,但正因为他最有可能做到,他反倒是最不可能的,除非郭荣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死了,否则肯定会立刻去了他的兵权,将禁军统领权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至于这个人选.”
沈千钟思索片刻,看着齐政,“我觉得赵匡胤最有可能。”
齐政闻言,不由在心头深深感慨,不怪人家是装逼犯,这确实有装逼的资本啊!
他点了点头,“我也是这般想的,为了方便咱们聊天,给他取个国号吧,他以前当归德军节度使时就驻扎在宋州,就以宋为名吧。那你认为,这位宋太祖赵匡胤篡位登基之后,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
沈千钟对宋这个国号倒没啥好掰扯的,反正都是假设嘛。
他想了想,伸手捻起几粒蚕豆,握在左手掌心,先拿起一粒放在桌上,“他不像太宗,能够通过武力压制住天下之人,然后徐徐建立制度。毕竟周太祖郭威便是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登基,赵匡胤也是篡位的话,那他第一步也是最首要的,肯定是想要解除手下这些大将的兵权。”
齐政笑了笑,“但那些都是他的结义兄弟啊,没有他们帮助,赵匡胤怕是坐不上龙椅的。”
“皇权,是绝对不可被觊觎的!”
沈千钟断然开口,而后缓缓道:“以前大家都是臣,现在他是君,当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了,不然汉太祖也不会让叔孙通制定礼仪。甚至他还有可能给郭荣改回柴姓,用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篡位的不当性!从郭到柴很合理,从柴到赵自然也没问题。但解除兵权这事儿,我一时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能够顺利且不动荡地完成。”
不愧是奇才,这真是把皇帝心思看明白了,自己这种现代人就缺少这种对法统的敏感性。
齐政一边感慨着,一边微笑道:“既然都是兄弟,那不妨掏掏心窝子?”
沈千钟疑惑看着他,齐政便开口道:“比如啊,他将这些兄弟们聚集到一起宴饮,然后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皇帝都这个模样了,既是臣子又是兄弟的,怎么都得问一句陛下你怎么了吧?”
在沈千钟的点头中,齐政站起身,给他表演了一段杯酒释兵权的经典画面。
看得沈千钟目瞪口呆之后,拍案叫绝,“妙啊!实在是太妙了!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便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还能顾全到兄弟旧情。”
没想到,表演这一幕的齐政却缓缓坐下来,抿了一口酒,神色古怪地道:“真的很妙吗?”
沈千钟今日的情绪几乎完全是被齐政牵着鼻子走,闻言又是一怔,自言自语道:“不妙吗?”
他皱着眉头,开始思索分析起来,“兵权收下来,自然也不能给其余的将军,否则就白干了,只能皇帝领军,但皇帝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领军,那就只能设立一个军事机构,用分权的方式进行制衡。”
齐政点头补充道:“这个机构里面,可能还得掺一半的文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五代换皇帝的事情不再现。”
“可能还得解除自汉唐以来,将军对部队的从属关系。”沈千钟说完,下意识地摇着头,“可是这样,军伍的战斗力如何保证?每个将令都从这个机构里出,那得多麻烦?而且新设规格如此高的机构,下面地方上是不是也要照葫芦画瓢?那又得多出多少官员?”
齐政心头暗叹,你还不知道画阵图照着打的事情呢,要知道了你不得怀疑人生么?
他点了点桌子,“你别忘了,虽然中原的皇帝换了人,可气候不变,背景不变,草原上的外敌依旧是存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