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你个大白痴(1/2)

第112章 你个大白痴

国内出土的玛瑙杯不少,但同时应用俏色、炸珠鎏金工艺,且掏膛技术这么高的,举世就一件: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发掘于西京南郊,之后珍藏于陕博,从未展出,只做内部研究。到2002年,又被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过了三年,也就是前年才被国博借走,同样珍藏于馆内,内部研究。直到2014年才公开展览,既“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大型文物展览会。

当时,土国提出以一亿美金购买被拒绝。

之所以这么贵,并非仅仅是因为少,而是工艺:玛瑙硬度极高,以公元九、十世纪的科技水平,能将杯体内膛掏空,并实现流水型酒道,无异于手搓核弹的程度。

其次,炸珠鎏金放在唐代时期,绝对属于跨时代的复合科技创新。

说直白点:既要保证足够的高温将鎏金液烧的够软够稀,以确保不足0.1毫米的金层附着足够均匀。还要保证附着于鎏金层之上,直径不超过0.2的金珠不能因为高温变形。

是不是很矛盾?

要是不矛盾,体现不出这东西的价值。所以才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玉雕与鎏金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不是国宝,什么算是国宝?

与其相信这是国博之外的第二樽,甚至是从街上淘的,林思成宁愿相信自己是外星人。

所以,定然是仿品。

但怪的是,仿的极像?

玛瑙还好,虽是真玛瑙,但染了色,杯体掏膛和酒道都用的是现代机器。

关键在于羊嘴上的那个鎏金盖帽:竟然不是装饰品,而是与国博的真品一模一样,揭开金塞就能往里灌酒,更当能酒壶使。

当然,用了点现代的化学原料和科学技术,离唐代的真正的炸珠鎏金技术还是有点差距的。

但怪的是:这件和那件真品相比,比例几乎一比一。不论是大小、造型,乃至各处弧度。

这就奇了怪了:能仿这么像,不抱怀里研究个两三年,绝不可能。问题是:真品就没公开展出过?

霎时间,林思成就有了大概判断:国博或是陕博的研究员,而且后者的可能更大些。

毕竟在陕博藏了足足三十五年,有足够的研究时间。

转念间,林思成又回过头来,看了看环臂金钏:工艺与羊嘴塞如此一辄,且鎏金层都添了铼,肯定出自同一人之手。

厉害了。

这手艺放省级博馆,也得是拔尖那一拨。关键的是铼:历来被金店用作验证真金的最用效的手段就是烧,包括2025年。

知道用这种东西造假黄金,而且怎么烧都不变色的,既便不是研究飞机战斗机的,也得是材料学出身,而且学的够扎实。

林思成暗暗赞叹,抬起头来:“白老师在哪买的?”

“钟楼,民俗一条街!”

不就上次和王教授、叶安宁碰到白马族姑娘那次?

他又问:“了多少?”

“四万二!”

“不贵!”

是真不贵:就凭盖帽上完全仿照古法的炸珠鎏金,这东西也值四万二。

林思成回了一句,白婉怔愣的了一下,反应了好半天:“也是假的?”

“当然!”

真的在国博库房呢。

“羊口塞的鎏金层同样用了铼,肯定是仿品。但艺术成份极高,比那件环臂金钏的价值高的高的高。当然,白老师如果不喜欢,退掉也好!”

白婉幽怨的看着林思成:再高,它也是现代仿的呀?

至于退,还真不好说!

一看她的神色,林思成就猜了个七七八八:“给你介绍的时候,对方肯定说这是工艺品。你问来历的时候,他就会说,从二手市场淘的?”

白婉的眼睛慢慢的睁大,嘴一点点的张开:把脸蒙上,声音再老一点,活脱脱卖她东西的店老板。因为连说话语气都一模一样。

她甚至怀疑,林思成是不是也上过当?

林思成笑笑:当倒没上过,但类似的套路经历的够多。

搁以前的说辞:老板你放心,绝不蒙你……我当时当仿品淘的,我现在也是当仿品卖的,您抬抬手,我糊糊口。

搁现在:老板,这是工艺品,但是纯手工艺打制,艺术价值绝对够高,所以就这个价,低不了。

说白了,玩的就是逆反心理:因为东西仿的太真,我越说仿的你反倒越不信,非要当漏捡。

也是因此,涉及古玩的纠纷才那么难定性,甚至司法机关基本都是以“口头协定”、“买定离手”为处理原则。

而且上当的,大都是稍微有点眼力的,比如眼前这位……

林思成稍一转念:“白老师,能不能问一下,店名叫什么?”

“盛唐轩!”白婉有些奇怪,带着丝自嘲,“你也想上一当吗?”

当然不。

林思成就是好奇,想认识一下:仿古手艺这么高,甚至懂的用“铼”增强仿金度,不可能籍籍无名。

这么说吧,把这两件拿到潘家园,能让一半以上的行家打眼。

但前世在西京待那么久,他竟然没任何印象?

正暗暗感慨,李贞进了门,手里托着一个玻璃盒,里面放着两张试纸。

一张是醋酸铅,颜色乌黑,说明金环表层含硫化铅。

另一张是溴化汞试纸,颜色发黄,说明不但含硫,做旧融液里还有汞成份。

厉害了?

也就没碰到专业倒腾生坑货的,不然明知这是假的,都敢出上百万买:因为唐代贵族墓葬大都会用朱砂防腐,其中既有铅,又有汞。

所以,这两张试纸反倒成了铁证:不是公主,就是王爷的陪葬品……他转手敢要一千万。

也越发的,林思成对造这两件东西的那位更好奇了。

把东西往前推了推,又笑了笑:“仿品,又用化学药剂做旧……如果退不掉,白老师回京城后,可以找更权威的机构做一下检测……”

白婉当然信,只凭案上的那两只碗,她就信了九成:恭王府的瓷器老师,也就补到这个程度了吧。

可惜,六万多打了水漂。

她说了声谢谢,收起两件金饰,又取出钱夹。刚要说鉴定费,眼睛又一亮:对啊,还有那只碗?

自己进门的时候都还在想:运气真好。但听到两件金饰都是假的,一时郁闷,竟然给忘了?

“林同学,那只碗,是德化白釉碗吧!”

“对,德化猪油白!”

果然。

女人眼睛一亮:“卖不卖?”

林思成怔了一下:肯定卖。

“但白老师,还没补好!”

白婉顿然一喜:“正因为没补好……那就说好了,我明天带人过来看!”

林思成怔了一下:你还真买?

这口味,就挺独特。

林思成点了一下头,“好”字就要脱口而出,叶安宁朝他眨了眨眼睛。

“白老师,来回跑也麻烦,你直接带回去。要是合意,明天再谈,鉴定费也到时一起算!”

白婉看看林思成:“可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