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增加点信心(2/2)
不是羞,而是太过振奋。
林思成忙摆手:“你别看我,是王教授决定的!”
当然,因为王教授才是实验室的总负责人。
但想想王教授的研究侧重方向,再想想早上那一幕:
王齐志接过文件夹,顺手一递:基本都是按照你的要求选的人……
朱开平的脸更红了。
林思成却被盯的发毛。
当然,这要换成女同志,他肯定不会这么尴尬。
正想着怎么缓解一下气氛,朱开平“腾”的起身,拿着报告走到了实验室的最角落,摊开了笔记本:“我现在就做研究计划,尽量赶下班前交给你。”
林思成愣了愣,又笑了笑:“朱师兄,不用着急!”
怎么可能不急?古话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
朱开平更怕:如果不能体现出足够的能力和水平,王教授和林思成想找个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难道很难?
其他几位睁着眼睛,后知后觉。
乍一想,朱博士好夸张。但细一琢磨: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学校怎么可能立项……唏,不对,何止是学校?
能把标本带回来,必然要经过省文化部门同意,也必然打过报告申请过,也肯定要上会研究,而且研究的足够细致,级别绝对足够高。
再说一点:国博和省博都没能把东西要走,最后却让校领导和王教授带了回来。总不能是,他俩的脸大?
当然是因为项目计划的可行性极高,成功率也极高……
想到这里,剩下五个人的脸也红了起来:国家级课题,学校几年才能申请到一个?
问题是,他们不是朱开平。以他们现在的理解能力,越看这份报告,脑子里越乱。
但突然,又有人想了起来,冯琳发下计划报告时的那一幕:这个要着重了解,有疑问,有不懂的,一定要及时问。
顿然,齐唰唰的翻开笔记本,又拿起笔。
有点思路的写计划,比如陈怀芝和卫虹。没思路的做笔记,比如那两位应届生:哪里不懂,哪里看不明白,统统写在纸上。
至少待会或明天向林思成请教的时候,至少能有的放矢,有条有理。
如此这般,实验室愈发的安静,如蚕咬桑叶,沙沙有声。
冯琳早就写过,不用这么慌,就是有些担心:那可是中科院……能不能抢得过?
林思成递了个放心的眼神。
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少也是以“年”计。而记忆中,到2011上半年,王昌遂教授领导的团队才研究出部分成果。到发表国际期刊,已到了2012年初。
林思成计划,长则两年,短则一年,就可以取得初步的成果。
当然,这种直接截胡的行为确实有点不要脸,确实对王昌遂教授和团队很不公平,但站在更高的层面:至少为国家节省了两年的时间。
再说了,又不是不能合作?师生俩早就商量过:与其单打独斗的拼刺刀,还不如被招安。
其次,还有更深层的目的:既然迟早要抢,那就先挑个足够份量的抢。
只要这一次抢成功了,那下次再抢铁质项目的时候,是不是争取学校、省级部门、乃至更高部门支持的可能性要更大些?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委实是对手太强:北大、北工大、国博、社科院,再加一个中科院……别人麻不麻不知道,反正王齐志第一个先麻。
身为弟子,是不是得想办法,给老师增加点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