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邺城之战!硬刚九大节度使!史思明(2/2)

【但由于唐军缺乏统一指挥,各军之间互不配合,号令混乱,导致邺城久攻不下。】

【史思明察觉唐军已然兵疲将累,决定抓住这一良机。】

【于是亲率五万叛军,从魏州向邺城进发。】

【邺城之战正式爆发。】

【在进军途中,史思明施展扰敌之计。】

【他派遣小股骑兵不断骚扰唐军防线,同时派骑兵袭击唐军粮道。】

【唐军为了应对这些骚扰,不得不昼夜防范,疲于奔命.】

【战斗力被极大消耗。】

【三月初六,两军在邺城郊外列阵对峙。】

【李光弼、王思礼、鲁炅、许叔冀等四镇军队率先与史思明部展开激战。】

【尽管唐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叛军的骑兵战斗力极强.】

【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

【一时之间死伤惨重,呈现出胶着状态。】

【就在前军激战正酣之时,郭子仪派仆固怀恩率领3000回纥骑兵袭击叛军侧翼。】

【然而,这支曾在收复两京战役中屡建奇功的劲旅,却遭遇了叛军曳落河骑兵的强力阻击。】

【轻装的回纥骑兵,最终被重装的突厥骑兵击溃。】

【唐军主力这边,郭子仪本就与李光弼在战前战略上存在分歧。】

【此时又担心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临阵倒戈。】

【看到战场局势复杂,郭子仪竟直接率领朔方军不战而退。】

【其余边镇军看到郭子仪撤军。】

【又见到溃败而逃的回纥骑兵,误以为前军已经大败,顿时军心大乱。】

【纷纷丢弃辎重,四散奔逃。】

【巧合的是,此时狂风骤起,战场上飞沙走石,能见度极低。】

【前排交战的李光弼和史思明,也不得不各自撤出战斗。】

【最终,史思明凭借五万兵力击退了九大节度使,斩杀五万唐军,】

【从此一战封神。】

【成为历史上叛军将领的统兵能力天板。】

【回顾战前,唐军在收复两京后,士气正盛,对叛军形成围剿之势。】

【然而邺城之战中。】

【二十万唐军竟被五万燕军击溃。】

【让叛军重新占据了战略主动。】

【唐朝短期内,再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此后,叛军在河北地区的势力愈发稳固,而唐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安史之乱的平叛进程被大幅拖延。】

【唐廷元气大伤。】

【永远失去了对河北地区的控制。】

【安史之乱的局势,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唐朝的国运,也就此在风暴中进一步的暴跌。】

……

视频结束的同时,弹幕也纷纷的发言。

《郭子仪这一战名声直接打没了。》

《不是说郭子仪是因为大风误判,才撤退的吗?》

《老郭啊老郭!哎,大风就大风吧,就这样。》

《老郭之前的挖河提议没人鸟,开战后卖力打,剩下的七个队友不跟,赌气走人也不难理解。》

《这就是唐朝的弊端了,连郭子仪都能成为骄兵。》

《但这仗该让郭子仪当主帅,虽然他军事能力不如李光弼,但威望最高,适合这位置。》

《九大节度使围攻,竟然没有设前敌总指挥?肃宗和他爹也是卧龙凤雏。》

《唐军的这场耻辱性大败,已经成为了这两天全国军事界的最大话题,一向直性子的天策上将泉下得知消息直言……》

《这史思明不是个小卡拉米吗?怎么这么强?》

《小卡拉米?郭子仪根本都打不过史思明!》

《也就李光弼能和史思明五五开。》

《安史之乱真的是巅峰对战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这种准一线名将,连决赛圈都没进就被淘汰了。》

《当时最强的,就是李光弼、史思明、安守忠,唐军对掏还真打不过!》

《叛军内讧太严重,安禄山、史思明、李归仁、安守忠、崔乾佑都死在自己人手里。》

……

而天幕外。

秦朝,嬴政看完了整场邺城之战的前因后果,心中倒是平静了不少。

说实话,刚刚在天幕中,嬴政看到章邯明明差一点就能扫平天下、护住大秦江山。

结果却被后方的猪队友硬生生逼得投降。

在当时,嬴政是有些血压升高的。

而现在看到,不止是大秦,甚至在大秦之后数百年,天幕常吹捧到天上的巅峰大唐,也会出现这种后方队友拆台的情况。

这让嬴政心里平衡了不少。

同时也忍不住说道:

“真是自古以来,就不怕对手强大,就怕本方队友一个比一个坑!”

“在上一段天幕内容里,我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在战场上还没输呢,就被逼的打不了。”

“大秦的天下也随之覆灭。”

“而如今这后世的大唐,本来都快要平定安史之乱了。”

“结果现在却只能继续和叛军僵持。”

“看那邺城的位置,此战唐朝官军大败。”

“只怕叛军接下来就会南下渡过黄河,再次横扫天下。”

“唐朝……唐完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