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最强皇二代!大汉明帝!(2/2)

……

【同年,刘庄被立为皇太子,师从大儒桓荣学习《尚书》。】

【有趣的是,这段师生情谊后来成为帝王尊师的典范。】

【即便登基后,刘庄仍坚持亲自到桓荣府上听课,让老师坐主位,自己与诸生并列。】

【桓荣病重时,他车驾至街口便步行探望,握着老师的手垂泪不止。】

【这种对知识与师长的敬畏,为他日后推行文治埋下了伏笔。】

【在东宫的日子里,刘庄不仅潜心学习儒家经典,还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朝廷事务的讨论。】

【他广交贤能之士,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刘庄还经常微服出访,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朝廷的期望。】

【这种深入基层的做法,让刘庄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让刘庄和自己的父亲刘秀一样,非常的了解民间疾苦。】

【也为他日后登基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57年,刘秀驾崩,三十岁的刘庄正式登上皇位,成为东汉的第二位皇帝,史称汉明帝。】

【新帝即位,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刘庄也不例外。】

【摆在这位新君面前的,是一个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的帝国。】

【光武帝晚年“以柔道治国”,导致豪强兼并土地、官吏贪污成风,甚至宗室诸王也蠢蠢欲动。】

【内有豪强大族蠢蠢欲动。】

【外有匈奴、西域诸国局势不稳。】

【如何破局?】

【考验着这位新君的智慧与魄力。】

【刘庄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以雷霆手段展开了一系列治国举措。】

【新帝的应对之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外戚。】

【他严格遵循“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的铁律,岳父马援虽战功赫赫,却被踢出“云台二十八将”名单。】

【亲妹妹馆陶公主为子求官,他宁可赏钱千万也不答应。】

【第二把火瞄准功臣集团。】

【大司空窦融的侄子窦林贪污,刘庄不顾其开国元老身份,将其处死,并罢免窦融。】

【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等兄弟谋反,一律逼其自杀。】

【第三把火则焚向官僚系统。】

【尚书郎记错西域贡品数量,刘庄亲自持杖责打。】

【大司农江京,凭借着先帝旧臣的身份,贪污朝廷钱粮。】

【刘庄得知后,不顾众人劝阻,直接将其下狱处死,抄没全部家产。】

【司隶校尉、刺史每年必须举报“最优”与“最差”官员,形成高压考核机制。】

【某次天现异象,他连夜召集大臣问责,吓得三公九卿纷纷自劾。】

天幕外。

刘备看到这里,也是忆甜思苦,颇为神往的说道:

“明帝啊,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

“整个大汉,在明帝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定统一!”

“再看一下如今山河破碎的大汉。”

“真是让人忍不住流下眼泪。”

“也不知道我穷尽这一生的努力,有没有机会让大汉重新回到明章二帝时的鼎盛时期呢?”

“或许能,或许不能。”

但无论如何。

刘备缓了缓,站起来,目光坚定的说道:

“无论如何,我会为这个目标而一直奋斗。”

天幕继续播放。

【刘庄的一系列举措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朝廷上下,让官员们明白新帝治理贪腐的决心。】

【此后,刘庄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监督制度,亲自过问重要官员的任命。】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充实到各级官府。】

【他还鼓励百姓检举揭发官员的不法行为,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振,贪污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这种近乎苛刻的治国风格,让群臣战战兢兢。】

【再加上刘庄和刘秀一样,也是乐此不疲的工作狂。】

【史载刘庄“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批阅文书时连标点错误都要追究。】

天幕在讲述汉明帝刘庄工作热情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影视和纪录片画面。

可以看到。

皇帝的确是干到了很晚。

甚至熬出了黑眼圈。

明朝。

朱元璋看到汉明帝刘庄辛苦工作的画面,也是不禁带着欣赏的表情,点了点头。

同样作为工作狂的朱元璋。

其实很早就用汉明帝的工作热情来要求自己。

而登上皇帝位置之后,朱元璋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朱元璋指着天幕,说道:

“看到了吧,标儿,你是个皇二代,刘庄也是皇二代,但他做的很好,是你的榜样。”

朱标十分认可的说道:“儿臣自然是晓得。”

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说道:

“要想当一个好皇帝,懒是没法懒的。”

“咱皇帝这个位置,坐上去就得吃苦,就得受累!”

“坐上去就得为了天下百姓熬夜!”

“就得干活干到死!”

“这就是皇帝冕冠的重量。”

“以后等你坐上了这皇帝的位置,可得记住这一点,当皇帝懒不得呀!”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

是十分坚定的点了点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