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你来做我的私人代表(2/2)
眼前的沈復兴已经不是那个淞沪战场上四处救火的敢死队,也不是金陵城下四处奔走,只为多活些人的理想者,更不是屡次大战挺身而出,为委员长分忧的虎將。
而是而是实实在在的镇北侯!
无数將士血肉堆砌出来,踩在日寇尸骸之上的镇北侯!
“二十几年前,数万劳工的牺牲,换来了国家地位的提升,列强终是无法再次用鸦片敲开我们的大门,予取予求。”
“如今,轮到我们了!”沈復兴站起身,手指被菸头烫的通红,但他却伸出右手张开五指又狠狠握紧看向钱大钧:“你不是要问为什么组建外籍兵团吗?我来回答你。”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穿透每个人的心臟:“是派他们去死!!!”
是派他们去死!
这6个字在眾人脑海中不断激盪,一声一声,越来越重!
眾人惊愕之际,沈復兴却一步踏出,目光看向西方,仿佛穿透了一万多公里的世界,看见了那背井离乡,留下不再归来遗书的將士们。
每户人家50亩地,沈復兴养其妻儿。
只是简单的两个承诺,便让这些人甘愿背井离乡,只是为了他口中那一句:“国家需要你们去死。”
如此直白,如此简单。
那日,万人空巷,离乡的人儿穿著母亲缝製的鞋垫,胸前掛著妻子做的大红,手中或是拿著孩子在义务教育学校里老师教的信,或是拿著正在咿呀学语孩子的虎头帽。
为的只是换妻儿一个未来,也是换国家一个未来。
17000將士
家中独子者,不留!
父子同营者,子留!
兄弟同营者,弟留!
他们將希望留在了这片大地上,他们將用生命去博一个未来!
沈復兴喉间滚动,他突然释然地看向委员长,眼眶微微泛红:“我给他们做了一面旗帜,告诉他们,国家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阵营之前,只能使用安南军团的军团旗。”
“一旦同盟阵营成立,他们就是就是”说到这里,沈復兴的声音有些哽咽,似乎是想到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些即將埋骨他乡的勇士:“中国远征军!”
啪嗒~
钱大钧手中的杯子轰然落地,可在场的几人还是震惊地看向沈復兴,似乎还沉浸在那5个字之中。
委员长的胸膛开始起伏,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向沈復兴:“你说的可是真的?”
沈復兴郑重点头:“千真万確,戴高乐將军已经同意战后还安南人民自由,前提是要举行公民大选,而不能併入我国。”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委员长开始激动起来。
很显然,只要胜利,战后戴高乐一定会获取法兰西的法理正统。
获得战胜国的资格不说,审判维希政府也是理所应当。
儘管有著投降的不堪过往,但对於委员长来说,列强就是列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个罗斯福,一个戴高乐,足够稳固他的统治地位了。
见委员长如此,沈復兴也只是轻嘆一口气,现在只能借他的名头,为国家爭取利益。
到时候自己想办法,再把这些利益顺利让渡,就可以让国家少走几十年弯路。
早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復兴!
不过短短几十秒,委员长已经平復情绪,可一开口,却让沈復兴心头狂跳:“如此这般,倒是要好好商议一下,如何让日寇加速南下,顺便让他们对付g军.”
在沈復兴耳中,委员长的声音越发阴冷:“最好让邱吉尔吃点苦头,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多么重要,顺势將英美拉下水,加上维安你的提议,大局便定下来了。”
这滇缅公路的事情,看来委员长还是记到了现在。
钱大钧想了想:“这便要靠彦及兄了,听闻今年荷属东印度橡胶丰收,又发现了新的石油?”
“马来亚似乎有新的锡矿发现,为了支持北非战场,他们似乎调走了很多兵力?”王世杰也跟著补充。
沈復兴嘴角一抽,这是明摆著引诱日寇南下。
没想到,陈布雷点了点头:“今年多地无雨,政府也该提前准备賑灾,无力出击啊。”
好一出配合.
张治中也跟著上来递上电报:“柏林密电,德军一日之內摧毁苏军至少60个以上机场,上千家飞机,三路齐头並进,苏军根本无法抵挡.”
嘶——!
“你是说一天之內?苏军溃败?”钱大钧有些不敢相信。
“千真万確,伦敦那边的消息可能更恐怖,据说苏军损失近百万.”张治中沉声道。
这个战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一天损失百万?
全线崩溃?
这还是他们眼中强大的北方邻国吗?
中日打得最惨烈时期,也没有一日之內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恐怖如斯——!
委员长只是冷笑:“维安,如今的局势你也看到了,你说的一点没错,苏军越是困难,这个世界就越是需要我们,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这次,我打算派你作为我的私人代表前往华盛顿,我们与罗斯福有很多事情要谈。”
沈復兴恭敬站定,这次与上次不同,他愿意为此去见见【美世宗】。
未来的太平洋战场,我们有人,他们有装备。
这才能打出国际地位!
哪怕豫湘桂这帮蠢货还是守不住,至少还有个说法.
委员长见沈復兴如此听话很满意,之前的种种猜忌都放到一边,就像是他需要何应钦与日方沟通一般,如今的他需要沈復兴与欧美沟通。
“此去任务艰巨,若不能说服罗斯福参战,最好也要让美日关係恶化,谨防日寇跳反!”委员长说来说去,最担心的还是日寇退出轴心阵营,这些畜生是没有底线的。
沈復兴郑重点头:“维安必不负所托。”
见此,委员长终於放心。
在他眼中,沈復兴也变成了他的白手套。
而在沈復兴眼中,他必须要攛掇委员长让罗斯福竖起討董大旗,哪怕眾人各有异心,但终归是上桌了。
说白了,两人在互相利用之际,达成了短暂的同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