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收你们来啦(1/2)

第176章 收你们来啦~

“你说什么?”

在新乡每日战战兢兢的宋哲元猛地拍桌子:“他沈复兴真的过河了?”

手下低着头,面色古怪:“千真万确,原阳县数千百姓夹道欢迎.说什么..说什么..”

“什么?快说!”

那名手下显得特别为难,好一阵才犹豫着开口:“说什么恭迎王师北上!”

听到这话,宋哲元仿佛被抽去了魂,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

身旁的冯治安听到这话很是气愤:“这沈复兴欺人太甚,日寇即将南下,他这是要做什么?抢地盘?”

“什么士兵走丢了,小鬼子在申城走丢了,在北平也走”

“这沈复兴,也不找个好点的理由,真是演都不演给全国人民看吗??他”

刚说到这里,却被宋哲元打断,他仰天长叹:“这沈复兴,是在怪我啊,那一日,我不在北平,在山东老家修坟”

这时候,冯治安察觉到宋哲元的眼神中已经没了神采。

“长城一战之后,我的身体就落下了病根,南面委员长屡次逼迫我,日寇也是步步紧逼。”

“一纸《何梅协定》,差点将我29军士气全部打落,我能维持这个局面,已是殊为不易。”

宋哲元低着头,似乎已经开始在回忆往昔:“当年少帅从东北撤出,那时候我就知道,这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这么多年,我跟荩忱两人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硬是拖住了小鬼子,可到头来,却是害了荩忱,让他背了骂名。”

他抬起头看向冯治安:“哎,这新乡啊,我估计也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你先带人北上,我留在这里。”

“留在这里,看看他这个站在阳光下的沈复兴,到底什么个说法。”

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冯治安可以离开了。

“宋长官,你这又是何苦呢?要不我再联络联络张自忠?不管外面再怎么看,咱们这交情总是在的。”冯治安还想争取一下。

可宋哲元却是淡淡一笑,摆手拒绝:“不必了,他啊,刚洗刷那汉奸的污名,就别拖他下水了。”

而新乡城内,有垂垂老矣的大爷缓缓走向南城门,口中不断念叨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王师啊,终于是要来救我们了,委员长派他最厉害的沈将军来了,河北的子民,有救了。”

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铁路桥对岸,与进驻郑县时完全不同。

李希烈才带兵通过铁路桥,骑在马上的他看到了这辈子都没见过的一幕。

那不是被临时组织起来的观摩人群,没有维持秩序的警察。

也没有安排学生站在第一排的老师,更没有远处警戒的士兵。

看着两侧沿着铁路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衣衫褴褛,老少妇幼,更多的是一家子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也看着那面被举得高高的大旗【国难时刻见忠诚】,斑驳的伤痕,仿佛在诉说着这一路的不易。

李希烈甚至看到了一个干瘦的老头,在这倒春寒的天气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腰间勒紧的裤腰带还没有徐彬的大腿粗!

但,他手里竟然捧着一碗水,拼命地向前举着,眼中全是期待与希望。

应该,那就是他唯一能拿的出手.哦不,他手里还有一根干瘪的玉米

还有2个月才春耕,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咬紧牙关过日子,李希烈知道,他拿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

上个月印了黄历,前人往黄河两岸发了上千本,顺道收集情报,里面居然没有这些内容?

李希烈昂起头,大声喊道:“奉沈将军令,北上.寻人!所有人听令,不许白拿百姓的东西要给钱!”

说实话,这些士兵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哪怕他们沈将军名动天下,可每到一处,百姓也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大战之后,士兵们停下来总是不安分的。

在大练兵之前,郑县、开封、兰封三地的百姓,也是多有抱怨。

只是这一切,在沈将军回归以后,全部消失了。

那个仿佛头上顶着光环一样的男人,仅仅用了一天。

三地百姓看着同时举办的上百场婚礼,当众受刑的士兵,再也没有了怨气,只剩下了庆幸。

李希烈骑马一路走,百姓就这么一路跟着。

什么叫箪食壶浆,什么叫民众竭诚欢迎,直到他们来到原阳县城门处,那个老者大喊一声:“恭迎王师!”

李希烈终于明白沈复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把百姓放心底,人民就把你高高举起!

“恭迎王师!”

那齐刷刷跪下大喊的老百姓,彻底震撼了所有官兵。

特别是白远樵,上一次.上一次..似乎是人们在喊“孙总理万岁”?

已经过去多久了?

他有些记不清,只是眼眶的泪水模糊了视线,尽管看不清前路,但他知道,自己这次出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但和谐的一幕被不和谐的声音打断:

“我是原阳县守备团团长,罗有才!”

“请问,你部到原阳县意欲何为?找人的话,请卸下武器,带少数人进城。”

李希烈正在感受这种前所未有的震撼,突然被冒出来的二愣子打断了情绪,顿时恼火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