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刘伊妃的上下两千年(1/2)

第550章 刘伊妃的上下两千年

赵莎如实相告,见老郑惊讶,先把自己的责任都甩脱:“我把能说的话都说尽了,导演,刘伊妃確实要求今天就解约,哪怕是你提出来的暂时搁置,也拒绝了。”

郑小龙眉头紧皱:“何必如此呢?有没有提到、或者你能不能看出那位路老板是什么態度?”

“我厚著脸皮问了,她有些含糊其辞,只说今天也是路宽让她来带著姚贝娜解约的……”

赵莎见他犹豫,自己也有意促成解约,好给小刘这位老熟人卖个面子,毕竟甄嬛疑云在头,这次能不能平稳落地还不清楚。

“郑导,人家两个女孩儿现在就坐在办公室,我是不敢撵、更不能撵,她提出的要求其实真不过分,人这是癌症啊!”

“你知道真的假的?”郑小龙一瞪眼,似乎觉得自己这么讲有些缺德,又心浮气躁地摆摆手:“不是我不信,是这位惯会草蛇灰线,你不知道他的厉害。”

“要就是个姚贝娜,她走就是了,说不得咱们出於人道主义还能给人家做点什么。”

“可现在是《甄嬛传》可能出问题,你说我能不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多打探点儿消息吗?现在是什么时候?”

赵莎默然,她当然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就是这位“事业”单位一把手老郑,借著《文化產业振兴法》的东风平稳过渡到歌华传媒这个“企业”中去的关键时刻。

岗位、待遇,甚至是在企业中比较宽鬆的股份问题,都亟待解决,《甄嬛传》这个恰如其分的项目就是最好的“满分答卷”。

但现在有人可能要来撕这张卷子了,怎么搞?

如果是六年前、甚至是三年前的问界和路老板,京圈这一棒子人有一个算一个,早就兜头盖脸地“臭大粪”等字眼招呼上去了。

就像此前骂张一谋一样。

骂完还不算,整个文艺界搞个封杀,过审问题上卡一卡,这个青年导演和影视公司就算是废了。

但时移世易,几年前《无极》的馒头事件爆发时,他们不是没有尝试过舆论大棒砸向这一位,只不过后来被证明完全是徒劳。

老陆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如同废人,儿子也不知道被搞在哪里踩缝纫机始终出不来。

原本纠结一眾叔伯大爷的陈开歌要不是死要面子,恨不得自己负荆请罪,差点儿就把貂蝉给人家送上门了。

时至今日,即便路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民族问题上做文章,京圈是有反制的声量和底气不假,但最后绝对落不了好。

尤其是自己这个首当其衝的。

但现在郑小龙首先要搞懂的,是这位首富的目的到底何在,是为了掀翻京圈和旗人,在旗就要针对打压?

还单单是想要在文化领域彰显他的影响力,把刚刚赵莎所述的“他可能不大喜欢辫子戏”这样的个人喜好,通过掌握的產业力量变为行业准则?

都说“一流企业做標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產品”,但问界已经一只脚从一流迈向了顶流,初步具有了影响行业政策和舆论態势的能力。

这是殊为可怖的。

对於郑小龙而言,自己纠结一眾京圈旗人,打著反对民族歧视的口號去告状绝对可以收到成效。

旁人不说,老爹做过文华大头目的应达就是个火药桶子似的性格,能纠集的助力和来头也足够大,可这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我又不在旗。

现在应该还在温哥华酣眠的穿越者,甚至一句话没说、也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发生,他老婆刘伊妃就已经把赵莎、郑小龙这帮人搞得踌躇不定、心烦意乱了。

但事出有因,刘伊妃也確实是知道路宽的立场和態度的,但这一出“黄月英嚇跑活死马”也足够招笑了。

郑小龙甚至连一根烟还没抽完,当即决断:“赵莎,你去找製片主任老陈,我现在叫他找人出合同,解除跟姚贝娜之前的协议,违约金就算了。”

他暗暗地嘆了口气:“旁的不论,她要是真的病了、又是刘欢介绍来的,咱们做事总要留一线的。”

赵莎知道他这是被逼无奈下放弃试探,跟自己一样不如先卖个好算逑,点了点头刚准备走,又被郑小龙叫住。

“你待会儿带著……”京圈老导演言语一滯,又自然转向:“算了,我待会儿带著合同过去,你请她们两位稍坐。”

旋即又狗尾续貂了一句:“这个……还是得我出面,不然姚贝娜也不能放心回去治疗,我们好人做到底得了。”

赵莎心中暗笑,面上淡定地点头离开。

刘伊妃、姚贝娜两人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欣慰,特別是后者適才见发小如此强势,还担心往后看到刘欢老师怎么相处,但也只能暂时隨她去。

现在听到副导演带来的喜讯,忍不住握住了刘伊妃的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小刘侧头冲她温婉一笑,隨即看向赵莎:“郑导在不在家,剧组的人道主义关怀我们感受到了,还是要去表达谢意的。”

“哦!他一会儿下来。”赵莎说著忙起身要去烧水,“贝娜不喝茶喝点儿白水,茜茜你再喝杯茶。”

“不喝啦,喝了一直上厕所。”刘伊妃和姚贝娜一同起身,正色道:“这次是剧组仁义,理应我们去给郑导言谢的,莎姐你带我们过去好了。”

“方便的吧?”

“啊?方便!方便!”赵莎一边领著她们出门,一边在心里感慨这位首富夫人做事的滴水不漏。

明明方才谈判时寸步不让,句句直指要害,甚至隱隱借势施压,此刻却能主动放低姿態,还特意要亲自致谢。

该强硬时毫不拖泥带水,该圆融时又懂得给台阶下,即便立场可能不同,但郑小龙毕竟是圈內首屈一指的电视剧大佬,近六十岁的年龄,该给的面子也要给。

刚柔並济,这是中国人做事的智慧。

这厢三女坐电梯往郑小龙的六楼去,后者正在在办公室里略览一番解约合同,嘆了口气起身准备出门。

说心里不烦躁鬱闷是假的,论出身、才干、资歷自己也算是国內文艺圈响噹噹的人物了,没想到这会儿要风声鹤唳到给个二十多岁的女演员亲自去试探、卖好的地步了。

不对,也不能算卖好,咱老北平人局气,本身他也没打算怎么为难姚贝娜,只为藉此管中窥豹而已。

老郑如此安慰自己,刚刚行至门前,冷不丁被“咚咚咚”的敲门声嚇了一跳。

赵莎的声音响起:“导演,伊妃和贝娜来感谢剧组了,您在不在?”

嗯?

郑小龙眉头一挑,老杆子素有急智,当即躡手躡手地返身坐回到沙发上,轻咳了两声:“请进吧!”

门开处,他眼中的这位年轻女演员刘伊妃唇角含著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热络、又带著真诚的態度。

身后的姚贝娜形容略有些憔悴,感激地看向自己。

“你好伊妃!”郑小龙心里妥帖,也顾不得装架子赶紧起身,“你看看最近中心搞改革,下午好几个会,没能接待你们。”

他转向自己的选角副导演:“赵莎,你好好招待伊妃和小姚了吧?可別都把好茶藏著啊?”

赵莎暗骂一句老王八蛋,笑嘻嘻地从他的橱柜里翻出普洱茶饼:“我那儿那些玩意比高碎也强不了多少,还是得郑导您这些够牌面招待人首富夫人那!”

小刘对这样的场面司空见惯,任由他们表演,总归也是表达態度和善意不是,人艰不拆嘛。

“郑导,茶就不喝了,今天来打搅你们工作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刘伊妃瞥过他手中的合同文稿,“还是要多谢剧组的人文关怀,郑导是一位有格局的导演。”

姚贝娜也感激地点头:“郑导,这次添麻烦了,如果您觉得我还可以,以后我愿意免费给剧组唱插曲。”

“害!这是哪里话。”老郑笑逐顏开地请两人坐下,把解约合同递了过去:“中心盖过章我也签过字了,你们收好。”

他看向罹患恶疾的年轻女歌手:“小姚,《红顏劫》是刘欢写的,也是他推荐你来唱的,剧组对你的能力非常认可!”

“这次合作不成没有关係,你好好修养、早日康復,以后合作的机会多呢!”

“是,郑导,我记住了。”姚贝娜面对郑小龙不可能有小刘的淡定架势,这位可是国內电视剧圈的大哥大人物,每一部都是爆款不说,登录的平台也基本都是央视。

爆款剧通常拥有高热度剧情和深入人心的角色,观眾在追剧过程中对主题曲、插曲的情感依赖会加深,《甄嬛传》的《红顏劫》、《宫》的《爱的供养》、《三生三世》的《凉凉》等等都是实例。

像姚贝娜这种走实力派路线、不善炒作包装的青年女歌手,这是不能忽略的事业主线。

郑小龙看她翻开合同开始签字、捺印,抬眼瞧了瞧神色恬淡的刘伊妃,还是忍不住探询道:

“伊妃,我看新闻……最近路导在北美拍《球状闪电》是吧?”

郑小龙帮著解决了棘手的问题,首富夫人也不吝释放些善意,含笑道:“对,去了有半个月了,这会儿那边还是凌晨呢。”

“是吧,呵呵,咱中国的导演能拍科幻的就没几个,现在我看那个《阿凡达》的声势挺大的,恐怕真的要像《铁达尼號》一样又横扫世界了,国內这一块,还得看路导的。”

他话锋一转:“伊妃啊,休息这大半年了,有没有想过再上一上电视剧啊?”

“电影毕竟製作周期长,最后出片的时长也就两三个小时,从你的粉丝角度讲,其实还是想看你躲在大荧幕上亮亮相的。”

小刘微笑道:“虽然都讲电影比电视剧地位高、格局大,其实我看来关键的是还是角色。”

“如果有合適、感兴趣的角色,我个人是不在意电视还是电影的。”

电视剧比电影的“咖位”低,处於鄙视链下方,是製作成本与周期差异、市场定位与受眾分层、演员价值体现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这是行业共识,也是世界共识。

直到后世2014年金球奖颁奖典礼,主持人还在揶揄“这是一年一度的电影圈的人们和电视圈的鼠辈们共处一室的机会。”

郑小龙不动声色道:“现在女性市场的消费力量很强,各家影视公司也都在做面对女性观眾的影视作品,你看像乐视文化的《宫》,我们的《甄嬛传》,还有问界的几部歷史题材的ip改编都是如此。”

他循循善诱道:“伊妃对我们这部《甄嬛传》感不感兴趣?甄嬛这个角色其实很符合你的要求的。角色跨度大,情感层次丰富——”

“甄嬛从初入宫的清纯少女,到经歷宫廷斗爭后的成熟权谋者,再到最终看破红尘的悲情人物,需要演员精准把握不同阶段的气质转变,国內適龄演员里,我想你是最適合的。”

来了!

小刘心下一顿,看著好似“求贤如渴”的郑小龙,瞭然这是跟赵莎一般无二的试探又来了。

他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刘伊妃斟酌道:“多谢抬爱,不过我再早也得明年才能出来工作了,一是时间上协调不开,二嘛……”

郑小龙的心猛得提紧,仍旧保持著微笑的面色,只是被“一不做、二不休”的小刘来了一记釜底抽薪的狠招——

“郑导有没有考虑过放弃清宫剧,其实问界还是有很多好ip的,各个朝代都有,我在怀孕和坐月子的时候就拿它们打发时间呢?”

“说不定还是有合作的机会的。”

“啊?这……”老郑和赵莎一齐傻眼,我踏马是京圈的不假,可你也不能把我当做傅作义啊!

郑小龙八十年代的起势,是大院子弟的背景加上北平电影艺术中心的职位叠加。

在那个还由王硕、马未都、海盐、刘振云、莫言等人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掌握“编剧中心制”的娱乐圈、文艺圈蒙昧时代,是京圈的肥沃土壤推著他一路走到高位。

这帮要人有人、要背景有背景、要才华有才华的老炮儿们掀起了第一轮的娱乐圈繁荣,走出了各路影帝、视帝和重量级人物。

但时移世易,隨著网际网路时代的到来,京圈原本牢牢掌控的《京华时报》的纸媒势力和文艺圈评论体系被击穿。

在2002年初王硕、马未都等人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大骂张一谋是“臭大粪”,不如冯小钢的一根毛;

可以贬低周星池的《功夫》是低俗不堪的“武侠梦遗”;

京圈作家石康可以批评韩涵这样的新生代作家是“有人生、没人养的野孩子”;

英子等人可以把刀郎的作品说得一文不值、根本不具有艺术价值。

但现在呢?

如果不是徐京蕾的微博和博客粉丝数量不菲,韩涵一个人的粉丝拥躉们就能远征把京圈这几个老作家给灭嘍。

特別是这两年进入娱乐圈2.0时代以后,无论是京圈中已经被“邪恶新势力”完全抹去踪跡的华艺,还是一帮靠编剧和电视剧作品掌握原本的造星链条的老作家们,以至於郑小龙、腾华涛、赵宝钢、冯小钢等京圈走出来的名导,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新时代,正在慢慢取代旧秩序。

这个新时代的创建者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创立了问界的路宽,但也有煤老板们、地產商,和网际网路资本们。

於是京圈的腾华涛去了乐视文化,冯小钢去了万噠,赵宝钢的新宝源和小马奔腾达成合作,今年推出了《奋斗》的姊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

从八十年代入圈以来,走过了二十年风风雨雨的郑小龙此刻面对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影后的探询,不知道是她的心血来潮,还是背后那位大人物拋来的橄欖枝。

但他眼前浮现出的京圈、旗圈逐渐没落、散乱的脉络是不假的,也无法否认,对方要自己来做这个傅作义……

是很叫人动心的。

傅作义当年手握二十万大军尚且难抵人民军队的时代洪流,现在的京圈也早已不復往日的荣光,不然这一次华艺被吃得乾乾净净,也不会一个敢露头的都没有了。

这位柏林影后的一句“问界有很多好ip”分明是和平改编的暗號,就像当年解放军围城时递来的谈判条件。

和“困守京城”的傅作义一样,“困守京圈”的郑小龙也没那么快缴械,“伊妃,我能不能问一问,路总是不是对辫子戏和旗人有意见。”

“还是因为乐视文化在做《宫》,我们在做《甄嬛传》,是单纯的……商业竞爭?”

他倒是没好意思用下黑手这样的形容。

其实刘伊妃又哪里知道现在正在酣睡的丈夫是什么態度,至此她才完全明白对面不知怎的,全然把他当成了假想敌,以至於先有赵莎、后是郑小龙自己的试探和询问。

但小刘是最知道他推广中国文化和文化出海的志向与雄心的,不然叫郭帆去什么《阿凡达》剧组进修?饺子现在还在苦思冥想他的“中国神话体系”。

於是,下面对郑小龙的攻心也就顺其自然了。

“他不可能去厌恶某个民族群体,准確说应当是更喜欢什么,用他跟问界的ip和编剧人员开会时的指示来讲——”

“他的核心关切在於过度沉溺於单一歷史敘事所导致的文化偏食。”

“他认为,荧幕上对清代后宫权谋的反覆渲染和帝王的过度美化,不仅窄化了公眾对中华文明宏大多元性的认知,也忽视了其他歷史时期更为璀璨的文化精神內核,况且对於海外传播有百害而无一利。”

刘伊妃笑道:“郑导,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我10岁到美国的时候,歧视我的不仅有西方孩子还有韩国孩子,他们给我们这些好欺负的华人移民统一的蔑称就是『清国佬』。”

“有段时间我恨不得把头髮剪得越短越好,因为他们经常嘲笑我的辫子,说那是清国佬被西方奴役的象徵。”

“在西方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人就是留著辫子、戴著斗笠、佝僂著腰的形象,而清宫剧恰恰强化了这种偏见。”

郑小龙听得面沉似水,这部《甄嬛传》背后的推手,不乏京圈里的诸多旗人和文艺界前辈以及各民族协会,在今天刘伊妃点出这些来自路宽的观点之前,他並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和消失的华艺一样,他们这些人的格局和视角,也就到能不能再內地大火、赚钱的地步了,哪里回去思考对周边的日韩、西方的海外的影响呢?

內地首富的话叫他这位老导演隱隱有些汗顏,国家和人民用一百多年的扯下的辫子,他们这帮文艺工作者竟然还爭先恐后地要戴上去……

郑小龙不是旗人,远没有什么旗人滤镜,只不过从应达开始到华艺、王硕以及京圈这么多的旗人,这些年的耳濡目染,叫他看不到这些文化格局的狭隘。

也是屁股决定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