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不比王信差(2/2)

辽东的家人都搬去了京城,信中问他要不要派族人子弟来帮忙。

意思很明显,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曾直拒绝了。

不光是担心节帅不喜,也有自己的考量,节帅府的事与别的地方不同,搞不好没有帮到族人,反而害他们丢了性命。

这几日官府大量的人逃离,昨晚更是没有睡好,整个人迷迷糊糊。

一群孩子跑了过去。

留下了童谣。

曾中郎,说的是自己?

曾直睁开了眼睛,不可置信看过去,追寻孩子们的身影。

“王信这是造反。”

当着山西巡抚陶陆的面,周文气势汹汹的说道,边说边挥舞袖子,显得气势十足。

有了张吉甫的支持。

不光掌领太原镇六万兵马,还有调动各地民兵的军权,又负责防陕西贼军的职责,虽然才一年多的时间,但闹出的动静不小。

“是造反,然后呢?”陶陆坐在案台后面无表情。

周文愣了愣。

“什么然后?”

“王信造反,然后呢?”

周文堵的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说道:“当然是发兵。”

“发谁的兵,怎么发兵,如何调粮。”陶陆语气如常,依然客气问道:“请提督吩咐。”

“岂敢。”

周文收敛了些许,不快道,“当然是听朝廷的令,调各部兵马和筹集粮草。”

陶陆“恍然大悟”,然后说道,“弹劾王信造反,提督不用操心,早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而且还不少,所以还是等朝廷的消息吧。”

面对陶陆这样的人,挥出去的力气像打在上。

周文无可奈何。

“可代州的事情难道就这么算了?”

“提督有什么想法?”

周文又有些不懂了,这回怎么又态度变了呢,“不能由他们控制代州,否则宁武关容易被他们断了后路,到时候宁武关的万余守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此事由提督做主,山西各地全力配合。”陶陆痛快答应。

周文有些明白了。

山西境内的事,关乎陶陆的官帽子,所以陶陆支持,但是山西外面的事,除非有朝廷的要求,否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概不问。

明知道大同的威胁,也视若无睹。

周文感到无奈。

不过也行。

离开巡抚衙门,回去了自己的提督府。

太原军镇在山西境内,属于内地,因为太原军镇是没有节度使的,只有几个总兵,各领一路军队,面对周文这样的来头大的上官,还是直接上级提督,谁也无法抗拒。

否则张吉甫也不会把周文调来太原。

背后有张吉甫的全力支持,下面的总兵实力有限,弹劾去掉一个,提拔了一个,拉拢了一个,加上中下级军官大量的变动。

自己应该与王信有的一拼了吧?

周文猜测道。

都说王信的人对他忠心耿耿,自己同样学到他的做法,而且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恩威并施,就算不能超过他,也不至于不如他。

周文如此想到,把几名亲信召来。

“代州一定要多回去,还应该联络宣府总兵。”一名参将信心十足,“大同府我们熟啊,他们关内不过两万军队,又分了一半到代州,看上去不可抵挡,实际上虚张声势罢了。”

其余几人半信半疑,大同军的战绩是明面上的。

虽然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家丁有信心,但是也不认为大同军好对付。

姚宝善解释道:“提督曾经是大同西军总兵,我也跟着提督带过大同西军,常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也是立过功,南征北战过的,难道还不懂兵事不成?”

“这话倒没有错,姚参将带兵的本事,咱们兄弟怎么会怀疑呢。”

有人附和道。

“朝廷艰难,咱们要为阁老分忧,的确不应该把事情闹大。”姚宝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但王信既然敢赌,咱们虽说不好把事情做绝,可趁其病要其命,给他狠狠一个教训,免得他目中无人。”

“怎么做?”

周文一言不发,听着下面人的议论。

太原军镇背靠太原。

太原府又是山西陕西几地最富裕的省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比起别的几镇,太原军镇要好一些,如今全便宜了自己。

张阁老指望自己掌握一镇,不光是为了阁老分忧,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在大同已经输了一回,要是现在又输的话,哪怕自己身后是周老太爷,张阁老也不会在用自己。

而且现在的确是对付王信的好机会。

“请阁老出面,让宣府总兵陈兵天成城外,哪怕他不打,王信敢赌?他必须调动兵力去天成城,他要是调关外的,那么关外必然骚乱起来,如果调关内的,那么必然关内空虚。”

姚宝善自信的笑道:“无论他怎么做都会露出破绽,如果他不懂代州的兵,咱们就让宁武关的万余守军北上,给他致命一击,如果他调代州的兵,咱们也能轻易拿回代州。”

“前面几个倒还好,可最后他调动代州的兵,咱们也只是收回代州,对他没什么损失啊。”

总兵姜恒皱眉。

他的族弟去大同经商,原想巧取豪夺,被对面的商人告到了节度府,自己想着节度府多少给他几分面子,连忙派人去求情,结果被打了出来。

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不光是他,很多人都很痛恨王信。

谁家不养兵。

养兵怎么可能不钱?

朝廷自己都顾不过来,等不到朝廷的钱粮,自个做生意又做不过商人,最后当然要靠权势。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互相给面子互相抬举,别说一个商人,哪怕是自己的下属武官,只要关系足够,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他能攻入咱们代州,咱们也能攻入大同的灵丘,是他先做的,朝廷不好说他是造反,更不会说咱们是造反了。”

众人眼睛一亮。

大同有两条路去京畿。

一条是过宣府,一条是过紫荆关。第一条路是九边,经商的道路一般不走这边,而是走南边的紫荆关,也就是要经过灵丘。

控制了灵丘,等于他们控制了大同的商道。

大同的关外贸易谁不眼红?

现在控制了这条商道,无论王信同不同意,他们太原镇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反正他们又不用成本。

“就这么办!”

周文摩拳擦掌,笑的合不拢嘴。

王信这家伙的办法还有有用的,让手下们一起商讨,不愧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想出的办法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不光把敌人的路走死了,还把自己给走活了。

“我这就给阁老写信。”

“姜总兵亲自去宁武关坐镇,防止王信利益熏心,最好给代州的大同军一个教训,实在不行也不要紧,守住要道挡住他们脚步,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姚宝善提议道。

“好,姜总兵你就这么办。”

“喏!”

姜恒拱手应喏。

脸色大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