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天下第二行书(1/2)

第445章 天下第二行书

听完后,布拉德利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

他迅速抽出照片。

第一张是机场,具体哪个机场看不出来,但从茂密的热带棕榈树可以有一个大致印象。

一个戴宽边帽子和太阳镜的白人男子弯腰钻进一辆黑色梅赛德斯轿车。

第二张:同一个车辆,画面中一个身着中山装的东方男子钻进车子。

照片背面手写时间戳:“1970-06-15 05:45”和“1970-06-15 08:20”。

片刻后,布拉德利的眼睛眯起,他有了判断。

这可是两国的大人物。

基辛格本身算不上大人物,但他是尼克松的全权代表,某种意义上也是大人物了。

相同的车,相同的地点。

这不是巧合,这是秘密会晤的铁证。

布拉德利喃喃道:“这是典型v的风格。”

信号再清晰不过,试图把水搅浑,每次出现和平曙光的时候,v就会出手,把水搅浑。

过去这样,现在还这样。

该死的v又出现了,布拉德利心想。

“我的天,”编辑室的资深记者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另外一位助理编辑萨拉异口同声道。

“这是华国和阿美莉卡在秘密接触?在狮城?

尼克松在越战泥潭里挣扎,却在背后和中国握手?”

房间里爆发出一阵低语。

大部分人显然对此无法接受。

吉米退到墙角,脸色更差了,仿佛怕被卷入什么国际阴谋。

上次他没少被联邦调查局带去谈话。

布拉德利德高望重,是在自己办公室接受的询问。

其他编辑也被带走了,但他当时因为是实习生而且是第一个拿到信的缘故,他被带走的次数最多,在联邦调查局呆的时间也最长。

布拉德利揉了揉太阳穴,脑中闪过无数念头。

这会不会是内部泄密?不管怎样,这张照片如一枚炸弹,能炸翻华盛顿的政治圈。

“安静!”布拉德利敲了敲桌子,召集大家围拢。“先验证真实性。

萨拉,你联系我们的摄影专家,比对机场布局和人物特征。

鲍勃,你查查基辛格的公开行程,他说在东南亚参加会议,但这照片戳穿了谎言。

吉米,去冲杯咖啡,顺便锁上门,我们不能让这事走漏风声。”

沉吟片刻后,布拉德利接着强调道:“诸位,我想说,这不是背叛,更不是阴谋,这是总统在为停止战争做最大的努力!

越战是一场灾难,想要停止这场战争,必须要和北越背后的华国达成协议。

这场谈判是现在进行时,是为了和平而做出的努力。

是尼克松总统看清现实后的无奈选择。

恰恰相反,把这些照片寄寄给我们的那一方才是阴谋的推手,阴谋的助力。

他们希望我们深陷在越战的泥沼中。

希望我们在越战前线不断地流血,我们的士兵不断地阵亡!不断地付出牺牲!

我们即便要报道这件事,大家在写社论的时候一定要秉持这个立场不动摇!”

毫无疑问,偏向于保守派立场的华盛顿邮报,在这个时候选择和白宫站在一起。

布拉德利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编辑室瞬间转为战时状态。

摄影专家很快反馈:照片未伪造。

随后远在东南亚的记者反馈,机场是狮城的樟宜机场。

另外时间戳与狮城机场记录匹配。

为什么不把新闻按下去。

以v的行事作风,肯定是每一个报社都有,布拉德利不认为这是华盛顿邮报的独家消息。

次日华盛顿邮报头版标题:《狮城的秘密握手:基辛格与华国代表会晤照片曝光》。

布拉德利坐在办公室,望着窗外暴雨,喃喃道:“v到底想干嘛?不管怎样,我们做了该做的。”

吉米敲门进来,手里端着咖啡:“先生,您说这会不会改变战争?”

布拉德利无奈道:“小子,它已经改变了,尼克松总统提前享受到了约翰逊总统最后一年的待遇。”

最后一年?

没那么乐观。

这可以说是水门事件的预演。

尼克松焦头烂额。

驴党的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听证会上咆哮:“这是绥靖!我们的士兵在安南前线流血,尼克松却在狮城与华国交易!”

象党内部也开始分裂。

保守派如巴里·戈德华特公开批评:“我们不能背叛南越。”

部分象党南方州的保守派议员说道:“教授在白宫担任高官的时间太久,他早晚会成为像埃德加·胡佛一样具有庞大影响力的华人,一位如此亲近华国的高官,可不是什么好事。”

白宫发言人罗恩·齐格勒否认照片真实性,也不是完全否认,说的模棱两可称:“照片真实性白宫无法确定,这可能是苏俄宣传伎俩”。

基辛格本人通过新闻发布会辩解:“这是假新闻,我在狮城是因为身体不适,而为了健康进行休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