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前面的地图以后再来探索吧(7月320(1/2)

第622章 前面的地图以后再来探索吧(7月3200月票)

外界都还以为唐文在为抓哇的麻烦头疼,但实际上他直接把事情扔了出去等消息,顺便和钱临安深入了解640工程。

期间唐文有问到炮射火箭是否需要保密,然而钱临安却是笑着摇头并解释原因:

随着国内对于炮射火箭的愈发深入,也逐渐认可了其一些优点:

例如7号火箭,能把最大150公斤载荷送入低轨,也就意味着能把同样的载荷的弹头送到世界上任何一处地方。

而7号火箭总重不超过6吨,也就是一枚重型巡航导弹的体量和价格,却直接达到了洲际导弹的威慑力,成本还相差几十倍!

现在国内堪用的神器df5是分体式液体火箭,只能固定在发射井无法移动,并且还需要加注燃料等等,昂贵、产量低、使用条件还复杂,需要担心液体燃料加注、保存、腐蚀等一系列问题。

像老米民兵系列、三叉戟系列的固体导弹就好多了,可以车载移动,但成本也相当高。

而巨炮搭配炮射火箭的组合就不一样,价格低廉且制造迅速,7号火箭国内一个月生产几十枚都轻轻松松,想射多少射多少,并且可以随意存放。

超级巨炮既可以代替发射井,也能部署在专门修建的山洞中结合铁路像古斯塔夫巨炮一样一定范围内机动躲藏,具备二次反击能力。

钱临安:“如果这次7号火箭发射成功,我们就会考虑对外公布一些细节,这对于提高威慑力有相当大的好处。

例如原本他们的估计是我们有150枚洲际火箭,每年增加10到15枚,但有了7号火箭这个数字就将提升到20、甚至50枚以上,等同于核威慑等级大幅度上升。

另外在民用领域也很有用,现在芯片已经成熟,150到300公斤的卫星在侦查、气象、通讯等领域都很够用,用正经火箭发射太浪费,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等其他卫星一起拼够发射重量才行。

如果用炮射火箭就能一箭一星,省时间又省成本。”

“可是巨炮造价不菲,必然是一门炮配多枚弹,抗风险能力恐怕很差吧?”

唐文提出质疑,钱临安则露出了然的笑容:

“所以它会和正经导弹并存,而且一门巨炮如果战时真的被发现,离被摧毁至少有20分钟时间,这期间能发射5枚炮弹就很划算了——别忘了你给我们的炮座是舰炮设计可以制造自动装弹机,而不是古斯塔夫那样的前装炮,说不定能想办法做到2分钟以内一发。

就算密集发射损害寿命也没关系,发射完之后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门巨炮和10枚炮射火箭的成本再怎么高也不会超过部署20枚洲际火箭,当然这需要盖金的支持,国内冶金所说1000毫米巨炮造起来太恼火,就算勉强制造工期也太长。”

“小问题。”

唐文能理解采购而不自研的原因,巨炮建造起来会消耗大量资源,同时需求量又不算多,直接从盖金采购既划算又没有风险。

并且在现如今的局势下,加强威慑相当有必要。

在640基地参观了一天,当晚在基地蹭饭的时候钱临安又问起了明天发射日的天气,让唐文才记起自己差点忘了一件大事,想了想干脆以亚马孙雨林大火起头:

“今年的气候很反常,南渼那边强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导致了近年最猛烈的大火,我们在西太也发现了新的气团,可能会导致今年出现极端天气。”

如果是普通饭桌上有人这么说钱临安不会当回事,但此时唐文提起他立刻就追问:

“是南洋的气象预测吗?”

唐文:“我们推测两个月后可能会有很强劲的风暴在南洋、沿海一带肆虐,大陆很可能会因此降雨增加很多,非常多,最好提前做好防涝救灾准备。”

连续两次着重提醒让钱临安打起了精神:

“波及范围很大?”

唐文点头:

“我的建议是全国上下都做好一些准备,当然,我只是猜测,不一定准。”

可这会不管是钱临安还是饭桌上基地的领导都不淡定了,你这么认真的样子就差没把严重受灾讲出来了,谁敢不信?

当天晚上这份信息就被送到了京城,第二天等气象局一上班就被通知新任务:

基于今年的异常天气,推测5到7月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的可能。

……

第一次站在超级巨炮的发射现场,唐文才能感受到1000mm巨炮的震撼。

为了容纳这门巨炮以及其俯仰炮座,640基地在一片荒郊野岭里修建了8条平行轨道的闭合圆形铁路,由电力机车牵引,允许它朝任意方向发射。

这一套移动平台的体积和重量不亚于火箭发射台,60米长的大炮加上炮座的长度接近80米,高高竖起时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全貌。

如果换算成火箭,80米已经属于超重型火箭,比航天飞机高一截,比土星五号略短,并且作为巨炮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人类最极致的暴力美学,一柱擎天指向太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