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银贵钱贱,以钱换银!毫无道德底线(2/2)

“这些黑心商人,是在借朝廷新政发财呀!”刘斯洁愤愤地说道。

沈念微微皱眉。

目前,大明的货币有四种,分别是白银、官制铜钱、大明宝钞、民间私钱。

其中,白银为主,铜钱为辅,即大数额用银,小数额用铜钱。

而大明宝钞因朝廷无节制滥发目前已经形同废纸。

民间私钱,则指的是民间私铸的含铜量很低的钱,又叫做恶钱,因朝廷管控力度不足,导致私钱泛滥。

刘斯洁之所以称这种以钱换银,是黑心商人借朝廷新政发财。

乃是因全国丈田之后,一旦一条鞭法铺开,百姓交税须皆用白银。

而底层百姓手里大多都是铜钱,待交税之时,百姓需要将手里的粮食、布匹、铜钱、换成白银,导致白银需求剧增,就会导致银贵钱贱。

这两年,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在1:950左右。

而今有大商人竟敢以一两银换一千二百文钱的方式囤积白银,说明他笃定待一条鞭法施行后,一两银没准儿能兑换一千五百文铜钱,甚至更高。

简而言之:当下以钱换银,囤积起来,绝对大有赚头。

这种情况在前年江西施行一条鞭法时已非常明显,当时,一两银直接能兑换一千四百文铜钱,且还是官制铜钱,私钱甚至能兑换一千六百文。

底层百姓挣的都是铜钱,有少量存储后,才会将其兑换成碎银或银锭。

待一条鞭法铺开,本应是交一千文铜钱的税,换算成白银,直接交了一千四百文铜钱的税。

对底层非常不公。

此外,在底层百姓用白银交税时,商人面对急于卖粮换银的百姓,还会压制粮价,使得一些百姓无奈之下只能向地主、富商借高利贷,甚至出卖田契约、卖儿鬻女,成为流民,这将会导致大量土地兼并死灰复燃。

前年,试行一条鞭法的江西巡抚是潘季驯。

他听从张居正命令,采取的方式是:一方面用常平仓之粮稳定粮价,一方面重惩那些囤银商人,外加调拨大量白银,使得百姓平价兑换。

但这种应对方式,针对一地或许可行,针对大明两京十三省就困难了。

商人逐利,若此等以钱换银的风气一旦形成,导致高门大户都囤积白银,甚至会造成银荒,严重影响一条鞭法的施行。

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民变。

沈念父亲与岳父的尧东商行,兴盛北方商贸,其实就是为了白银能够流通,让百姓手里有白银。

但一旦商人们都用这种“以钱换银”近乎掠夺的方式以差价谋利,那尧东商行也拦不住白银存入大商人银库,导致底层百姓无银可用。

随即,刘斯洁又从袖口中拿出一张小报,递给沈念。

“这是在京师多名大商人内部流通的一篇文章,目前,诸多大商人也都开始以钱换银了,临近年关,银钱流动较大,若白银都落入大商人银库,那明年施行一条鞭法后,底层百姓的日子就困难了!”

沈念接过小报,看到了一篇名为《银贵钱贱论》的文章。

这篇文章依照已试行一条鞭法的江西为例,分析出明年全国施行一条鞭法后,必将导致银贵钱贱,而当下乃是囤积白银最好的时候,待到明年底层百姓需用银交税,必然能大赚一笔。

这种小报,仅仅在大商人和一些士大夫阶层圈层里传播,底层百姓是看不到这种赚钱模式的,即使看到了,他们也没有能力找来大量铜钱换成白银。

相反,他们手里存储的碎银,很快就会落入大商人的钱袋里。

沈念想了想,道:“咱们去内阁吧,三位阁老应该对此等情况有所准备。”

沈念相信张居正是能够想到这个问题的。

……

片刻后。

刘斯洁与沈念出现在内阁,站在张居正、殷正茂与申时行的面前,告知了他们近期诸多大商人以钱换银之事,并拿出了那张内部小报。

三大阁臣看过之后,张居正率先开口道:“一条鞭法后,确实会导致银贵而钱贱,甚至造成银荒。”

“对此,我的解决方式是:其一,一条鞭法施行初期,允许‘银钱兼收’与‘实物折纳’;其二,严惩投机倒把之奸商,打击高利贷盘剥现象,利用太仓库之铜钱与国库存粮,尽可能稳定钱与银的兑换比例;其三,铸好钱,除恶钱,令铜钱保值,外加寻找银矿;其四,促进商贸,让天下有钱人的白银都能流动起来,而不是藏在银窖中。”

“不过,此等歪风邪气一旦形成,恐怕避免不了底层百姓吃亏,但最多三年,便能稳下来。”

张居正面带些许无奈。

他虽然想到了诸多策略,但朝廷不是万能的,当下还是“小朝廷、大市场”。

朝廷无法利用诏书条例等,将钱与银的比例固定,商人们见囤积白银能发财,肯定会囤积白银,白银一旦流通减少,那比例定然就随之变化了。

总不能将所有囤积白银的商人都抓起来。

对此,沈念等人心里都非常清楚。

殷正茂开口道:“为今之计,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恶意囤银,实为与朝廷新政对着干,若这样的大商巨贾太多,我建议大开杀戒,只需除掉几个出头鸟,他们也就不敢了!”

“此为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使用!”申时行补充道。

张居正认可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们便看一看京师商人的良心吧,看一看他们会不会赚这笔黑心钱,若京师有商人能将这股歪风邪气压下去,问题便不算大,怀柔解决即可!”

沈念等人都点了点头。

……

十一月二十日,近午时。

《银贵钱贱论》这篇文章突然出现在京师街头的各种小报上,然后迅速传播,成为了京师百姓的热议话题。

紧接着。

令张居正、沈念等人都未曾想到的情况出现了。

京师的大小商人都疯狂开始以钱换银。

当铺、钱庄、珠宝铺、酒楼等全部优先收银,且一两银能兑换一千三百文铜钱。

一些小商人趁着消息还没有传到乡下,竟奔赴到京师外的县乡用铜钱换取碎银。

完全是为了钱,脸都不要了。

令沈念感到哭笑不得的是,京师多个妓馆直接公开发声:入妓馆消费者,只收白银。

即使去喝杯清茶,都必须拿着白银,然后妓馆会用铜钱找零。

这个吃相,着实难看。

但那些痴迷女色的人,仍会乖乖送上白银。

与此同时。

一些官员听到此言论后,也开始利用特权将手中的铜钱换成白银。

一时间,京师成为了全大明以钱换银最热闹的地方。

此等风气一旦传出,那恐怕一条鞭法还未曾施行,大明朝便已出现银荒了。

……

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等人听到这些消息后,差点儿没有被气死。

他们本以为京师的商人读书者较多,心有朝廷,有大格局,不会赚底层百姓的血汗钱。

哪曾想。

这些人完全是一副恶狗捕食状,眼中只有钱,占不到便宜就算吃亏。

此等风气绝不可涨,必须立即压制下来。

小万历知晓此情况后,心中甚是恐慌,当即将张居正等人召到了文华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