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进京(1/2)
第71章 进京
魏公公领着一众太监过了正阳门,继续向北走,皇城便在眼前。
他勒马停住,将沈炼拉到一旁,和颜悦色道:
“沈兄弟,听说刘参将这几日便要来京师,在皇帝面前宣捷献俘,咱家是刚从司礼监得到的消息,谁都没说,第一个过来告诉你。”
满脸愁苦的沈炼,听了这话立即喜笑颜开,不再担心自己进宫做太监,咧嘴笑道:
“魏公公吓死我了·····东路军在辽东苦战半年,不知死了多少好汉,刘参将被辽镇欺凌,尤其一个叫丁碧的。这回打了大胜仗,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魏忠贤听到丁碧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咱家听过此人,在辽东颇有势力,和李家盘根错节,是个硬茬子。对了,咱家听说当年蓟州戚家军那档子事儿,丁碧参与了……”
沈炼怒不可遏道:“管他硬不硬,沾了戚家军的血,老子早晚宰了他。”
~~~~
开原之战时,沈炼便在京城四处打探消息,希望能多了解南兵情况。
萨尔浒战后,朝廷上下忽然对开原关注起来,大部分人都持悲观态度,觉得此城会像抚顺、清河一样,被后金迅速攻陷。
辽东战事时刻影响着京师物价,萨尔浒大战前,京师的米价、煤价便开始波动。
明军惨败的消息传回京师,京师米价暴涨,百姓怨声载道。
当自己切身利益受损时,大家便开始关注这位横空出世的刘招孙。
此人率孤军坚守开原,抵抗后金大军,百姓们便把他当做了挑滑车的高宠,对他充满敬畏,勇则勇矣,却必死无疑。
当开原惨胜的消息传回京师,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庆幸一切终于可以恢复正常了。
沈炼曾想过,朝廷这次可能会重赏刘参将和东路军将士。
不过他现在已经离开东路军,在京师做锦衣卫,他现在能做的,无非是给刘参将提供情报。
魏忠贤沉默良久,缓缓道:“辽镇的事,咱们先不掺和。咱家今日带你进宫,不是要你做太监。近日皇上龙体欠安,不可惊扰圣安,这次刘参将进京,须在内城献俘,外面乱糟糟的,要找些可靠人手,卢公公点名说要你来。”
“你现在回镇抚司,找两个可靠兄弟。”
“魏公公,城中还有五城兵马司,为何不找他们护卫?”
魏忠贤将沈炼拉近一些,低声道:
“献捷当日,必有银钱赏赐,这样的好事,当然要咱自家兄弟。五城兵马司京营那些人,和咱家不熟,他们还要驱赶城外阉人,抽不得身。再说,就他们那样子,让刘参将看见,只会丢皇家脸面,好了,你去吧。”
沈炼转身离去,刚走出几步,又被魏忠贤叫住:“沈兄弟,小心!”
沈炼点点头,策马往镇抚司走去。
~~~~~~~~~
五月十二日,兵部一封八百里塘报送抵开原,诏令刘参将克日入京献俘,觐见天子。
塘报提及,辽东经略熊廷弼已于五月八日由沈阳出发,提前返京。
刘招孙手捧塘报,估摸着熊廷弼此时已回到京师,这会儿当正在紫禁城中,被万历老皇帝诏对。
即便有言官为开原说话,朱翊钧对开原战事怕也是半信半疑。
毕竟区区一参将统率三万乌合之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挡住后金大军,听起来像是京师茶楼里的评书故事。
无论如何,刘招孙必须要进京一趟,争取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
距离进京日期越来越近,开原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康应乾频频催促早日启程,老康现在每天朝兵营跑,一遍遍找刘招孙商议进京的各项细节问题,看他那上心的样子,仿佛当年入京赶考一般。
刘参将却不慌不忙,一直没走。
心腹大患还未除去。
留着丁碧,终究是个祸害。而且两边梁子已经结下,此刻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先下手为强。
五月十四日,进京前夕,刘招孙招来彭勇,向他详细介绍了刺杀目标丁碧的情况。
“此贼本是家丁出身,身手了得,盘踞铁岭多年。府上有数百家丁,他平日出门,家丁不离。你须先保全自己,若没有好的时机,就先潜伏城中,以为内应。”
“大人要攻取铁岭么?”
刘招孙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彭勇双手抱拳,双眼迸射精光,咬牙道:“大人放心,这狗贼在沈阳杀过白杆兵,无需大人吩咐,末将也饶不得他!定取他人头回来!”
“好!不愧是石柱好男儿!”
开原大战时,刘招孙亲眼目睹彭勇近战杀死三个白甲兵,他对此人战力颇为放心,不过最后还是叮嘱道:
“再给你配两个帮手,一个贵州兵,一个宣大兵,就在帐外,都是追随义父多年的老兵,马匹火器,也给你备好了·····”
白杆兵领命而去。
刘招孙目送几人消失在夜幕中。
彭勇前脚刚出去,康监军后面进来,火急火燎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