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刘聪求外放(1/2)
这一日,长安下了一场小雪。
霰雪点点,落地便化作露水。渭水虽依旧静静流淌着,但两岸南北的芦苇上,已经泛起了一层冰似的白霜,这是渭水即将封冻的征兆。而长安的商人们,早已敏锐地察觉到这点,他们从城外运来一车又一车的木炭,在北市堆成了山。
这算是长安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笔开销,长安的市民们也都习以为常,街道上到处都是囤积木炭的行人们。小户人家到市集上用麻袋装上一些散炭,大户人家则是直接和商队们谈好了,让他们安排车马驮运到府内。
因此,当一队满载着炭木的商队出现在刘聪府邸前时,并没有人感受到奇怪。
这群人风尘仆仆地跳下马来,那马腹的障泥上涂满了一层黑色的泥浆,人们的裤腿和皮靴也同样如此。为首的两人脱了靴子扔在门口,一头钻进温暖的屋内,坐在铺了皮绒的地上。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两人和刘聪非常熟悉似的,竟然开始称兄道弟。而以武勇闻名长安的刘粲,竟然在一旁为他们招呼酪浆,安排酒食。
原来,来者不是他人,而是出自五部匈奴的右於陆王刘景,以及大当户呼延翼。而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刘景算是刘渊的堂侄,呼延翼则是刘聪的妻兄。故而刘聪对他们二人,都以兄长相称。
刘景打量着刘聪屋内的摆设,又摸了摸刘聪身上的绸衣,称赞道:“玄明,你在长安过得不错啊!都穿上这一身啦。”
随即又对一旁的刘粲哈哈笑道:“士光,好小子,听说你也长进了,能上阵杀敌了,闯下好大一番名头!”
刘粲听得颇为得意,但以他自大的个性,还是主动给刘景敬酒道:“三伯说得哪里话?我这身武艺,多半是您亲手教的,这都要归功于您。”
“青出于蓝嘛!”刘景捏了捏刘粲的胳膊,半开玩笑式地对坐在主席的刘聪感慨道:“玄明啊,你不会在这个世界待久了,不愿意回我们五部匈奴了吧!”
而刘聪则笑应道:“三兄说得哪里话?长安再繁华,能繁华得过洛阳?我连洛阳都能舍弃,何况是长安呢?哪儿都比不上自己的家啊!”
“哈哈,这么说,玄明有几分通佛性了。长安、洛阳都动不了你的心!”
“三兄此言差矣,眼见如此繁华世界,我当然动心,只是我动的是另一种心。”
“什么心?”
“有朝一日,我等供奉大人,横扫洛阳、长安,令这如画江山,皆为我等所有!到那时,不就能二者兼有了吗?”
此言一出,几人皆大笑。刘景拍着大腿道:“玄明好志气!现在我们五部匈奴近百万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啊!只可惜啊,群龙无首,有志气的更无几人!许多族人,最多也就想想自立。而我们那位老叔公啊,更是天天和我们说,要大人当什么呼韩邪单于,岂不可笑?”
刘景口中的老叔公,乃是目前匈奴中最老的老人刘宣。他是汉末时南匈奴单于羌渠之幼子,也是于夫罗单于之幼弟,已经活了一百二十岁了,堪称是当代匈奴的活化石。这位刘宣完整经历了汉末、三国、西晋统一至今的历史,而且还得到过晋武帝司马炎的亲自召见。虽然没有做过任何大事,但刘宣单凭这个年纪,就足以称之为传奇。
而刘景对刘宣的不敬态度,很快也引起了呼延翼的不满,他斥责道:“三郎,怎么能这般说话?怎么说,老叔公也是族中的中流砥柱,多少也要带一些尊敬。”
刘景不以为然道:“一个活得长的老头子罢了,又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好在乎的。”
呼延翼则道:“放肆!左贤王尚不敢说这种话,你又有什么功劳?”
“现在没有,将来为左贤王冲锋陷阵,自然就有了!”
房中气氛一时紧张,还是刘聪伸手制止,令两人都静了下来,然后主动敬酒,缓和气氛道:
“何至于此?眼下谈这个,未免有些太过遥远了。当务之急,还是要谈谈怎么脱身。”
原来,刘景这一行人前来,是得到了刘聪的传信。刘聪声称自己打算脱离征西军司,返回五部匈奴,需要有人照应,所以他就故技重施,打算按照在洛阳时的老办法,让族人们扮做商队,前来长安接应他。
此时呼延翼问道:“玄明,你准备何时离开长安?征西军司这边情形到底如何?会不会影响大局?”
其实从一开始,五部匈奴便不支持刘聪来到长安。毕竟此时左贤王刘渊尚在邺城,若是征西军司与征北军司冲突起来,成都王很可能因此对刘渊心生猜忌,继而将其囚杀。
但如今刘聪既然已经搭上了河间王的线,大家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尤其当下,西军已经打出了威名,是公认的当世第一强军。他们想,来都来了,不能没有任何好处。最不济,也得做好准备,不能平白惹怒了征西军司,为五部匈奴招来敌人。
而面对如此难题,刘聪却不动声色,他只是噙着浅浅的笑意,端着酒杯道:“兄长且请放心,我已经做好了安排,应该能够顺理成章地离开。让你们过来照应,主要是人力有时而穷,总需要做额外的准备,以防不测。”
“你做了什么安排?”
“我向河间王上了一封表文,向他表态说,我们匈奴人愿意为王前驱,助他攻打征北军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