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儿童紫癜,犀牛角三十克(月票加更(2/2)

他把药盒还给孩子母亲,蹲下身,轻轻掀起小男孩的袖口,仔细查看手臂上反复的紫癜,颜色呈暗红色,分布在手腕至手肘的位置,大小不一,按压后确实不褪色,和之前描述的“小腿米粒状瘀点”不同,现在的瘀斑更偏向“瘀滞较重”的类型。

“孩子除了流鼻血、身上有紫癜,平时吃饭、上厕所怎么样?会不会喊肚子痛、关节痛?”方言一边观察,一边追问关键症状,过敏性紫癜常累及消化道和关节,这些细节对辨证很重要。

孩子父亲赶紧回答:“吃饭还行,不挑食,但大便有时候干;肚子痛倒是没喊过,就是偶尔会说膝盖酸,不敢使劲跑;晚上睡觉也安稳,就是早上起来容易流鼻血,有时候半夜也会流,得用凉水拍额头才能止住。”

方言点点头,又让小男孩伸出舌头。

小男孩倒是听话,吐出舌头来给方言看。

方言发现舌苔薄白,舌尖偏红,这是“血热瘀滞”的典型舌象。

他再轻轻握住孩子的手腕,感受脉象。

左右手都摸完后了,确认是脉细数。

细主虚、数主热,印证了“阴虚血热、脉络瘀滞”的病机。

“方大夫,怎么样?”孩子父亲顾先生对着方言问道。

“孩子这情况,在中医里叫‘紫斑’”方言站起身,跟孩子父母解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去年七月份第一次发作,用青霉素就好,说明当时是‘风热伤络’,邪气比较浅;后来反复加重,加上长期用激素,西医的激素在我们中医里属‘纯阳之品’,纯阳就会耗伤孩子的阴血,接着就会导致‘阴虚生内热’,内热迫血妄行,就会反复出现紫癜、流鼻血;满月脸、背肿,也是激素导致‘水湿停滞’的表现。”

孩子父母听得一知半解的,倒是孩子露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这孩子到现在一直表现的挺淡定,好像生病的人不是他似的。

方言看了看孩子,笑了笑,拿起笔在医案上记录,同时继续说道:“当前病机:阴虚血热、脉络瘀滞,兼有水湿停滞。治疗思路:滋阴清热、凉血止血、通络祛湿,同时兼顾激素减量后的调理,避免病情反复。”

孩子母亲听到“激素减量”,眼神一亮又有些担心:

“方大夫,那激素能慢慢停吗?我们也怕长期用对孩子不好,可又怕一停就复发……”

“可以慢慢减,但不能急。”方言说道。

其实一般情况,方言是建议直接停药的,但是他这个不是一般情况,300mg直接停药很可能要出问题的。

方言继续说道:

“得先用药把孩子体内的‘内热’和‘瘀滞’清掉,让身体能适应激素减量后的状态,再一点点往下调剂量。现在每天300mg,等中药起效后,咱们先试着减到250mg,观察再继续减,循序渐进。”

孩子父亲赶紧追问:

“那中药大概多久能起效啊?我们也不想孩子一直肿着脸、流鼻血。”

“这个看体质了,他这个情况比较久,用药量有和成人不一样,得试着来才行。”方言解释道。

顾先生点了点头,他听懂了方言这话了。

方言顿了顿,继续说道:

“主要先凉血解毒。要是两天后,手臂上的紫癜没新增、流鼻血次数减少,就说明有效果,到时候再调整方子。”

顾先生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方言的安排,主要是现在也没辙了,方言说怎么治那就怎么治吧。

再吃那个激素药,他都担心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扛得住。

方言这时候已经开始写起了方子来。

大生地黄60g,茜草根15g,土大黄30g,乌蔹莓30g,赤芍18g,绵茵陈15g,生甘草9g,桔梗炭6g,制茅术9g,炙绵芪12g,绿升麻6g,犀牛角30g。

说实话这个方子里的好多药,方言平日里都是不怎么会用的,光是犀牛角三十克就够普通家庭的人喝一壶了。

而且现在这玩意儿还不是想买就有的,也就是协和上次的大马商会的李会长,因为他老婆逆经流鼻血捐了一些,要不然这会儿方言还得找人去调货。

另外乌蔹莓这种东西,也在儿科里面用的比较多,它适合儿童,因为儿童脾胃娇嫩,不耐苦寒药,这个药能针对“紫癜的血热毒邪”,又不会损伤脾胃。

最后桔梗炭用的也比较少,这个是桔梗经过“炒炭”炮制而成。

中医认为“炭可止血”,且桔梗能“引药上行”针对孩子“鼻黏膜出血”,桔梗炭能引导方中其他凉血药作用于上焦,精准止血,避免其他止血药“作用分散”。

写好了过后,方言就招呼他们说道:

“行了,你们去办理入院,药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就会到。”

顾先生听到后赶紧对着方言感谢,然后在护士带领下带着妻儿离开了这里。

方言这边写好了医案,然后拿着药方就出门了。

先来到隔壁,看到师父陆东华还在给人看病,他只是打了个招呼,说自己这边门诊完事。

师父陆东华这边让他只管去就行了。

方言点头然后就去照例打电话给院长汇报。

这边汇报完毕,方言就去中药房把最后一个方子给了他们。

接着方言就去招待所去找沈占尧和马兴华了,这会儿带着他们一去去看看张福正好合适。

另外方言还得看看汪真林,他还在住院部呢,还不知道他有没有搞出什么事来。

其实方言还挺想这老小子搞点事儿出来的,就怕他阴着不动手。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四万三千字。

四千字大章加更更新完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