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敢相信的福利和一个大礼包(2/2)

众人都被屋里的布局给惊呆了。

“师兄,咱们屋里居然还装了暖气呀?”

蒋林一脸惊喜的问道。

他是京城人,可是明白冬天的寒冷有多难受。

家里不是很富裕,再加上这些年煤炭都需要凭票供应,所以冬天的夜晚,家里的炉火都不敢开的太大。

最终只能靠着被和硬抗来度过漫长的冬季。

“是的,冬天咱们家属院都是有暖气的,暖气还非常的足。”

魏明自豪的说道。

“太好了,以后冬天的日子就好过了。”

蒋林高兴的说道。

而旁边的钱同,关注点则是在厨房里了。

“师兄,这边厨房可以做饭么?”

“当然了,如果你们要做饭的话,到时候会有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过来统计,按月给你们送煤球过来。

对了,老师吩咐过了,如果你们生活用品短缺的话,跟我说就行了,和我一起到后勤部门给你们领取。”

魏明开口说道。

作为学生,这几个人虽然有国家的补贴,但很多的生活用品,刚开始肯定没钱和票去买。

所以王孟德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提前给魏明嘱咐过了。

有需要就去后勤部门要,就当是给这些学生的福利了。

不仅是这几个学生,单位里其他的学生,也是同样的待遇。

听了大师兄的话,众人都满脸的感激。

老师对他们太好了。

百忙之中,居然还关心他们生活上事情。

了半个多小时。

把床铺铺好,生活用品收拾好之后,魏明便带着他们往回走。

先去中医研究院转了一圈,又去广安门医院熟悉了一下环境,就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

“这是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单位里用的餐券。

一共一个月的数量,下个月就需要你们自己去窗口兑换了。”

到了广安门医院食堂门口,魏明便从兜里掏出一把餐券,挨个分了一小沓。

蒋林等人有心不要,但他不由分说的直接塞到了每个人的手里。

进了员工餐厅,众人便闻到了浓郁的肉香味。

“哈哈,你们有口福了,今天中午有红烧肉。”

魏明领着大家来到打饭窗口,他垫着脚,伸头往里边看了一眼,然后笑着说道。

说完就第一个把饭盒递了过去。

角落里。

钱同看着眼前装的满满的饭盒,以及手中拿着的三个二和面馒头,一脸的不敢相信。

“师兄,这些饭菜,才要两毛钱?”

他缓了缓神,然后问道。

这可是大半盒的土豆炖红烧肉,而且大部分都是肥瘦分明的肉块,再加上主食,居然才收了两毛钱的餐券。

他生怕是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收错了钱。

“哈哈,就是这个价格,咱们食堂有补贴。

对了,以后每周,最少有三四天是肉菜,猪肉、鱼、牛羊肉都有。”

魏明看到几人惊讶的神色,便解释了几句:

“还有,咱们食堂早上也有饭,早点过来吃完饭正好不耽误上班,至于晚上的话,就需要你们自己回去做饭了。”

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听着师兄讲解。

钱同感觉自己犹如在梦里一般。

要不是嘴里的红烧肉太香了,他绝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刚开始看到食堂里的伙食,他还担心不已。

要知道,他作为研究生,一个月国家补贴的钱也不是很多,要是食堂里经常有肉,他生怕伙食费不够。

现在好了,得知食堂居然还有补贴,一顿丰盛的饭菜才只要两毛钱,顿时就放心了。

而且,魏明师兄还说了。

等到天气凉快了一些,中午还能多打一饭盒的菜回去当晚饭吃。

这样一来,吃的特别好的情况下,一天的伙食费也不了几毛钱。

他每个月的补贴,完全够,说不定到了年底放寒假的时候,还能攒下来一笔钱带回家。

下午五点半左右。

家属院这边,八个人看着屋子里摆放着的火炉子、蜂窝煤、脸盆、热水壶、锅碗瓢盆。

甚至就连肥皂、毛巾、牙刷、牙粉等生活用品都一人一套。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红着眼圈,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福利待遇,太让人不敢相信了。

魏明当然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老师王孟德犹如父母一般,操着太多的心。

主要是有良心的人,都会被感动。

“好了,大家都洗把脸,收拾收拾,然后准备出发,一会儿老师还要给你们接风洗尘呢。

正好你们的其他几个师兄、师姐,也一起认识认识。”

魏明轻声的催促道。

王孟德提前在附近的便民饭店里定了两桌菜。

这一顿饭吃完,所有人都算是彻底的融入到了王孟德的身边。

第二天。

便是正式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了。

首先,几个人就被分配了任务。

因为之前上了几年本科,各个基础都还算是比较扎实。

所以,王孟德直接就让有他们一边学习,一边跟着魏明等人身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普通病房里,还有好几个先天性高度近视的病患。

每天都需要记录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

“蒋师弟,钱师弟,你们每个人负责一位患者,记录的要详细,不要有遗漏。”

魏明仔细的交待着,然后又感慨的说道:

“这是老师以后写论文时,需要用到的数据。

还有,你们几个赶上好事情了,等过两个月,论文发表出去了,有你们高兴的。”

“师兄,到底是什么好事情呀,能先给我们说说么?”

这时,其中一个师妹,柔声问道。

“那你们可不要外传呀!”

魏明拧不过几个人的请求,便小声的说道:

“我刚才听老师说起,这篇论文发表的时候,共同一作是咱们师爷和老师。

二作是师叔、师姑以及我们几个,三作会是你们八个人。”

一般论文上的作者数量并不是很多,很多期刊杂志都有人数的规定。

但王孟德和其他人不一样。

他写上多少人,那些期刊杂志都不敢给去掉,只能装作没看见,直接给刊登出来。

“啊!?”

几个人听到这话,顿时就愣住了。

没想到刚开始,就到了这么一个大礼包。

虽然论文的三作,很多单位评级等都不认可,但这可是国际顶级期刊上的三作。

里边包含的价值,能让国内大部分人羡慕嫉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