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高强度旅行(2/2)
等观众的影像记忆随着时间削弱之后,自然能挑出一些不合三观或是不符逻辑的地方,不过那已经与电影本体无关了。
也许会对映后口碑有一些影响,但是铂爵众人在开会讨论后觉得,可控的争议不算坏事,反而有利于制造话题性和讨论度,只要不被有心人利用形成负面风潮,就问题不大。
摆手谢绝了出口处做问卷调研的兼职小哥儿,陈一鸣自顾自地挤开人群往外走。
以小哥为中心观众居然聚成了坨,因为接受调查之后有福利领。
电影里铂爵动态logo的那个松鼠形象,老贾拿去申请了专利,以之为基础做了一大批周边。
问卷小哥送的是最便宜的亚克力钥匙圈,影院前台那里还有更精致的公仔售卖。
除了铂爵松鼠,同时上架的自然少不了《木兰》里的系列周边,最受欢迎的是整套的q版瓷俑。
陈一鸣驻足观察了一会儿,这一批观众里卖的最好的娃娃,果然不是主演木兰和女粉众多的老胡,而是万芊和狄丽扎两位舞姬。
说明之前预告片保密的做法十分正确,好东西确实应该藏着点儿。
一般来说,试映第一天的观众都属于活跃用户,大多由资深影迷和主创粉丝构成,对电影的评价多少都会带着点正向滤镜,也就是评分虚高。
这一点也从当晚的问卷汇总中体现出来,第一天5个城市16场放映,共回收有效问卷112份,5分制打分平均得分3.8。
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换算到蚕豆大概是8.5上下。
比起主流国产商业大片7分起评的均线,当然是非常出色的分数,但是考虑到陈一鸣的“品牌美誉度”,则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毕竟之前的《魔都假日》和《1951》,可都是9分以上跳空高开的。
老贾据此推断,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会有一波“陈郎才尽”的口碑反噬,肯定有同行跟着踩上一脚。
对此铂爵的宣发团队自然早有预案,不外乎转移话题、把水搅浑乃至我黑我自己这三管齐下之策,陈一鸣当下的ip价值尚属坚挺,撑到大规模上映问题不大。
《木兰》的试映刚好是春节前的腊月最后几天,人们忙于过年无暇娱乐,影市惯例是要萧条一阵子的。
这样一来,《木兰》的试映成绩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票房和上座率较之平均水平都有所下滑。
当然,这种情况整个行业都心照不宣,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对《木兰》予以攻讦。
毕竟跟同期正式上映的其他电影比起来,《木兰》凭借微不足道的排片率,已然在周票房榜单上悄无声息地跻身前列。
除了跟余威犹存的《泰不容易》差距较大,其余的2到5名彼此不过伯仲之间,票房都是一般无二的可怜。
这说明,其他电影放上一天的观影人次,跟《木兰》放一两场的观影人次差相仿佛,这要再喷《木兰》非蠢既坏,而是蠢的清澈坏的清新。
同样道理,春节前炒新闻的看新闻的都分心的厉害,又有春晚这个话题巨无霸从中作梗,于是《木兰》的舆情不温不火,夸的骂的都聚不出声势。
日子一天天流水一般的过去,很快就到了春节当天。
《木兰》项目的一干人等自然是没年可过,陈一鸣自然是在路演团队里,准备开始又一轮的高强度“旅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