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一十章姓朱(2/2)
“大明皇家书院。”鲁万生呵呵一笑。
鲁万生哈哈一笑,解释道:“若是朱兄是书院的人,那就不会不知道书院本来就是畅所欲言的地方。不管是街头闲言碎语,还是针砭时政,无论说什么都可以。”
于是,朱瞻基看了鲁万生一眼,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微微拱手道:“在下的不过是一些浅见,说出来恐怕会贻笑大方啊。”
三人听到纷纷瞪大眼睛,齐齐看向朱瞻基。
“朱兄,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吧?”鲁万生抬头催促。
“刚才唐兄也说了,放开路引百姓可以在农闲做工,不仅节约家里的粮食,还能够赚钱补贴家用。或许这些钱就能够让他们给妻儿多吃几顿肉,多买几尺布。”
“而且现在所有作坊都非常地缺人,甚至愿意出高薪俸把人留下。就连百姓自己都不愿意回去,可就是因为有着路引在,许多人都不得不回家种地,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合理吗?”
鲁万生拱手回礼,笑着道:“朱兄不要妄自菲薄,咱们也只是在这里各抒己见而已,朱兄若是有见解,当然可以直抒胸臆说出来,谁都不会介意的。”
但是现在又一口咬定他不是书院的人,朱瞻基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朱瞻基一开口,气氛顿时就缓和下来。
刚才的情况很明显,唐茂林和鲁万生都是认为朝廷应该放开路引的,他的想法本来就处于劣势。若是能够把这位朱兄拉过来站到他这边,那岂不是就和他们两人扳平了?
刘子雍仍然是不赞同,反驳道:“路引虽然限制了百姓流动,但是却也方便了朝廷管理,若是放开,那朝廷治理天下的难度就会大增。放开路引,若是有人作奸犯科之后远逃他乡,这该如何是好?”
唐茂林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刘兄你没有去过作坊,所以你对此并不了解。”
一抬手拢了下袖袍,唐茂林低声笑道:“别看一个作坊好似没有多大,但是其出产要比种地强多了。就拿我家的作坊来说,虽然只做酿酒一门营生,但是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刘兄不妨猜猜,多少粮食能够酿出一斤酒来?”
刘子雍听得满脸吃惊,他也没有想到百姓在作坊做工竟然会这么赚钱?
朱瞻基懂了,这是皇上在为书院背书呢,难怪这么有底气。
刘子雍最先沉不住气,开口问道:“朱兄这是何意?为何放开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鲁万生闻言顿时哈哈笑了起来,一副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朱兄是在担心这个?看来朱兄应该不是书院的人吧?”
这种情况朱瞻基也想过了,自然有他的见解,“这样的人远逃的确是让官府不好捉拿,但是咱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吧?”
“多少?”刘子雍下意识问道。
唐茂林笑盈盈地探出三根手指,“三斤多点,不到四斤。”
说完便把手收回,“就算是四斤,这点粮食才值多少钱,而一斤酒又值多少钱?”
粮食价格和酒的价格刘子雍当然知道,心里微微一对比就得出一个极大的差距,忍不住露出惊讶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