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定音(1/2)
这次姜维没有跑,还在涪县!
前锋陈泰部、隔日便抵达了涪县城东北,距离县城约三四十里处。两军的斥候游兵已经交手,但未见有大规模的军队离开涪县。
既然如此,此次伐蜀战争的最后一战、正应是在涪县附近爆发!
剑阁关之战,实际是双方前军的角逐,都来没得及调集大部主力;而涪县之役,聚集主力会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这场战役的规模更大!不过规模越大的战役,未见得持续时间就越长。因为越复杂的组织,越容易出意外,极有可能兵力没有消耗完,整个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当然也是一锤定音的决战!
蜀军若战败,很难再重新组织大规模的抵抗;魏军亦如此,一旦这样的会战失败、赶紧想办法退兵才是正事!秦亮同样难以接受失败,眼看目标就在近前,如果再灰溜溜地回去,什么都踏马的没捞着、反而影响在魏国的威望,后续面临的麻烦更多。
秦亮率军继续走金牛道,向涪县方向挺进。这几天是晴空骄阳,小暑已经过了,天气很炎热,幸好金牛道两侧种了不少松柏遮阴。
饶是如此,秦亮也没让各部走得太快,从临近中午到下午、阳光最毒辣的时辰,他便让将士们找阴凉处就地休息。
战场上有一些不可控因素,譬如军中爆发疫疾、大量减员!益州是开发很早的地盘、尤其是成都平原附近,环境早已适合人类居住,但夏季的气候总是湿热一些,对于北方将士来说、并不是很适应。
秦亮也在军中颁发了一些律令,诸如下令各部辎重营、须准备放凉的开水,并配制一些清热解毒的草药水,夜晚阴燃艾草等物制烟驱蚊。有人风热生病,则进行隔离居住。
魏军的战力、人数都有优势,秦亮对此役是有信心的,就担心出现什么意外。各国军队有强弱多寡之别,但战阵上的不可控因素很多,胜负并非简单的庙算决定。
潘忠片刻后才回过神,忙抱拳道:“仆谨遵将令!!”
秦亮转头,又看了一眼南面起伏的地形,能亲眼观望的地方、都清楚了;再往南走有点危险,他便不想再多逗留。秦亮转身翻上马背,遂带着随行的人、沿着来路下山,依旧驰马通过河滩地、走浮桥返回军营。
于是一群人骑马渡过了芙蓉溪、来到了西岸,循着一大片河滩平地继续往西行。大伙在山脉西麓寻到了一处缓坡,径直骑马冲上了山脊!
山上除了旱地、果树林,偶尔能看到灌木竹林,夏季的杂草则到处都是,长得十分茂密。益州地区的植被,确非北方可比。
陈泰选的营地不错,地方够大,离敌军大本营还有相当的距离、且有一条芙蓉溪阻隔。魏军在这里、可以先把陆续到达的人马聚集起来。
秦亮点头道:“玄伯不愧大将之才,做事很周全。”
大伙这才明白,秦亮在安排最重要的部署了!
秦亮点了点头回应,继续琢磨地形。
这时他转头环视周围的属官部将,目光停留在了潘忠脸上。潘忠麾下的中坚营左校,在剑阁关之役时没赶上,基本没经历任何战斗,兵员还是满编!
此潘忠确实与传说中的上将潘凤、毫无关系,他的模样长得不如杨威和熊寿凶悍、个人武力亦不甚出众,但他跟着秦亮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对于中军的战术很娴熟,带兵经验也很丰富,并不会坏事。
潘忠也留意到了秦亮的目光,微微拱手弯腰。
“那片山里有我们的人?”秦亮遥指对岸远处起伏的山势。
秦亮等人站的地方,便在县城以北、三四十里之外!!
陈泰指着南边的山势,说道:“大将军且看,那一片山、其势一直延伸到涪水东岸。我军斥候多方打探、审问俘虏得知,姜维军主力,应在离此地约二十里外。一大片平坦的盆地里,蜀军设立了许多营垒。”
不过收缩聚拢兵力,本来也是大规模会战的前期迹象。正如秦亮以前便有的看法,主力会战、没有双方的配合是打不起来的!十万人级别的军队,要在战场上展开就要很长时间,只要一方不愿意会战、早就提前跑路了。
陈泰立刻答道:“山后边还是山,近两日来、唯有蜀军游兵在那边活动,并未设置营垒防御。”
城池虽在芙蓉溪东岸,但位居山间、有山脉拱卫;所以进出的主要地方,反而是西城外芙蓉溪上的一道石拱桥。金牛大道、涪关等也都在城西!涪水关则位于城南富乐山下的古渡口。
秦亮站在棕马旁边,有时眺望周围的景象,有时埋头细看裴秀制作的地图、先找到了县城在图上的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