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各有志向(1/2)

年近五十的谯周,面部骨骼比较粗壮,却非勇悍之气,只是影响了他作为士人领袖的儒雅仪表。

他走进西厢,见到了一个阔脸中年汉子。两人相互揖见,阔脸汉子自荐、正是汉中迁来的士人戚宇。

戚宇恭维道:“仆久闻谯公美名,常常拜读公之文章。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哪里哪里。”谯周也客气了一句,随即问道,“听闻足下见过曹魏伪大将军秦仲明?”

戚宇略显尴尬道:“实不相瞒,未能见面。仆在汉城时,前往曹军中军拜访,只见到了曹魏大将军司马王康。”

“哦!”谯周恍然地点了点头,又问,“足下写过文章进献秦仲明,吾只知其事、不见其文,不知所言何物?”

戚宇倒是大方承认道:“仆称颂秦仲明仁义、不兴屠戮,于乱世中明耀如炬。”

谯周愣了一下,目光在戚宇脸上扫过。此人敢在谯中散面前直言,可能之前的恭维之话、并非虚言;他是真的读过谯周的文章,而且从字里行间,明白了谯周的一些主张。

汉城失陷之后,戚宇作为地方豪族,不仅不抵抗,还主动跑去进表巴结。此时他竟毫无羞愧,坦然说道:“说到底大多益州人祖上,也是中夏迁徙来的人。吾等不认中夏,难道要去与那些蛮人同流?可是蛮人也不认吾等,孟获乃因被诸葛丞相武力威服、恩威并济,才愿意归顺汉国罢了。益州人是汉国子民,但不也是身居中夏边疆的中流砥柱?”

谯周转头看了一眼敞着木门。

正因为丞相简朴清贫,不积家财,压制豪强,把汉国所有的人力物力都用在了征讨之上;益州士族豪强得到的好处太少,所以起初就不太愿意与汉国朝廷一条心。

谯周面露严厉之色,质问道:“汝是来劝降的?”

只见费氏穿着一身浅灰的布曲裾,打扮得很素雅,却是高挑貌美,举止优雅、端庄大方。难怪太子见过之后,便一直惦记着她。

费氏忙问道:“曹魏大将军秦亮真的要打过来了?”

谯周打量了一番费氏,轻轻点头,揖拜还礼道:“女郎多礼了。”

戚宇愕然摇头道:“仆既未食曹魏之禄,何来为曹魏效力之理?”

费承道:“我只赞成进攻葭萌关、以及剑阁北部的曹军粮仓营垒。”

谯周与戚宇第一次会面,谈的时间也不长,但不知为何,戚宇的话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良久之后,他仍在思索此间的大道。

……谯周没留多久就告辞了,长兄费承与费氏一起,送他到大门方止。

谯周欲言又止,看了一眼即将做太子妃的费氏,然后才不动声色地说道:“姜伯约丧失汉中之后、仍旧主张北伐,许多益州人对此已生怨言。”

费家人对姜维没有好感,费承开口便责怪姜维,实属正常。

费氏心道:难道太子身边的人,竟然是奸佞??不过长兄没明说,或许不是那个意思。

这时谯周欲离席,戚宇便在筵席上顿首。两人相互拜别,谯周送人到檐台上,又忍不住叮嘱道:“足下慎言,好自为之。”

汉国社稷所以得存,受益于昭烈皇帝刘玄德、诸葛丞相等人的功绩威望;直到今日,汉国君臣仍会动辄搬出先帝、丞相说话。匡扶汉室、还于旧都,乃先帝的目标,因此之前多次北伐、才会有人支持。

兄妹俩都换下了丧服,不过仍旧穿得很朴素。他们的父亲费文伟曾官拜大将军,听说从不积财,因此费家人在成都的地位高、日子却过得挺清贫。

如今皇室对费家不错,不时会赏赐礼物。然而皇帝赏赐的东西、也不太值钱,因为皇帝刘禅自己也过得不怎么样,动不动就有大臣劝诫。

她咬着贝齿,点头道:“长兄说得对,我等益州人不能让人小看!”

于是谯周提及了近期朝廷之事,“姜伯约上书,又要北伐,欲夺回不久前被占据的葭萌关、毁掉北面曹军的营垒粮仓,君侯是何主张?”

本来大家可以一起牧百姓、吃香喝辣,但丞相执政时期,豪族几乎什么都没分到,自然不满。以前丞相威望太大,大伙其实是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近年朝廷对待豪族有所松动,但是太迟了!

联姻之事是皇帝的安排,但有一次刘璿在去悼念费文伟时,偶然看到了费家女郎一眼,之后太子自己就上了心!

费氏又道:“刚才皇太子的亲信官员,也认为汉军抵挡不住曹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