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山外集市老神仙(1/2)
中土神洲南部有一片山水环绕、荒无人烟的十万群山,除了诸子百家的某些大圣人常年围绕在群山周围驻守边界,这片荒山之內不允许有其他人深入其中。??? 6???????x.¢??m ????
这条封山令,传说是临渊学宫这座江湖共主早在万年前第一次开门时传令出门的第一条严令,如今时隔万年之久,也依旧是学宫內的第一严令。
这片占地极广的荒山之所以如此戒备森严,自然是因为那座大名鼎鼎的云梦泽,就矗立在这片群山之中。
万年前的陆地妖族万妖朝,被末代人皇送入云梦泽之內不见人间已有万年,而云梦泽的入境山门就在这十万大山之內。
中土神洲诸子百家是整个九洲人族最大的一笔罈罈罐罐棺材底,有超过六成以上的诸子圣人,全都被临渊学宫放置在这片群山的四周边缘处,將整座群山之內的那片大泽里三层外三层围起来,看守得严严实实,就是怕有朝一日云梦泽小世界之內的陆地妖族不愿继续留守在那座巨大的小天地之內,衝破小世界之门入寇九洲。
如今天下之爭,人族与海妖、鬼族两家战火连天,但是中土这边的诸子圣人依然少有人出现在两军阵前,大部分原因就是被这座占地极广的十万大山牵累了手脚。
兵家武庙调动天下战力牧守九洲,却仍旧无法收復金釵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几个字上,看守万妖朝的入境山门这件事,是诸子圣人万年间最大的要务,也成了中土神洲最大的负累,掣肘人间太多,是个正儿八经的大包袱。
当世纵横之一的路春觉前前后后凑了一大堆手笔,意图让楚元宵去敲万妖朝的门,目的也在这里,至少要想办法放开中土的手脚,人族九洲才有可能跟海外那两族坐在棋盘对面,真正下一局势均力敌的棋。
临渊学宫下过严令,非诸子圣人且有学宫传令在身,不得擅自进入十万群山,但是这片荒山边缘处还是会建起一些集市,且有不少仙家中人逗留其中。
这座万年不曾有过人烟的十万群山,万年间都是山珍野兽一类的极乐之地,因为没有人族的身影出现,所以这里才是整个九洲唯一的一处能够让野兽修炼成妖的地方,再加上这里还是万妖朝的国门之外,就更是妖类聚集最为繁盛的所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些山外集镇当然也並不是隨意排布,大多都坐落在这片群山的各处出口上,聚集在其中的人族修士,大多都是抱著呆在这里捡漏的意图,就是等著某些倒霉迷了路的山中妖兽跑出荒山,然后就会被他们群起围攻挖出妖丹来换钱。
临渊学宫出於某些考虑,默认了这种集市的存在,且有意在每一座出口集市中安置了诸子圣人镇守其中,大概也是有顺势而为,防患於未然的想法。
万年已降,这些山外集镇星罗棋布遍布十万群山周围,大小不一,有些甚至已经到了高墙坚城的地步,成了防御万妖朝破门而出的第一道防线。
今日的十万大山之外某个人烟尚可的小集市上,有个手牵青牛的老道士晃晃悠悠进了集市的彩门。
老道士好像也不怎么著急去集市里头找落脚地,牵著一头老牛在集市中四处转了转,像是对这集市上的各处摆摊买卖兴趣极高,这里瞅瞅那里看看,有感兴趣的物件还会掏几张银票出来换进囊中。
这一类聚落之所以称之为“集市”,就是因为这里靠近群山,有很多不可多得的稀罕物,比如高阶妖兽的妖丹,或者是珍贵妖兽的皮革妖骨,这一类炼製仙家法宝的珍材都是九洲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珍品,可这老道士反倒像是不屑一顾。
看起来穿著朴素,普普通通的老道士,看起来像是更喜欢那些不了几个钱的小物件,大多都是某些从九洲各处运载而来在此买卖的普通凡品,如小香炉,小背篓,或者是一些普通仙家修行秘籍之类的大路货。
老道士掏了银子买下来的东西,也不会放进须弥物、芥子物一类的储物法器中,就是顺手塞进身后那头青牛背上搭著的布袋褡褳中,一圈集市逛下来,就让他鼓鼓囊囊装了两大包,可总共也才了就是个三两银子不到而已,正儿八经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
逛集市逛高兴了的老道士,时近正午时分才像是终於过足了买东西的癮头,笑呵呵牵著青牛走到集市靠近群山一侧的出口处,在那里隨意找了一间简陋的茶铺坐下来,跟掌柜的要了一壶三钱银子就能喝个饱的茶水。
老道士大概是跟身后老牛相依为命多年,习惯了走到哪里都要先考虑老伙计的吃喝,所以等那掌柜的端茶上桌,他也不著急给自己倒茶,反倒是从牛背褡褳中掏出来一只蓝边瓷碗,先给老伙计倒了一碗茶。
老道士一边牵著牛鼻子让老牛喝瓷碗中的茶水,一边才摸著牛头,像是自说自话一样乐呵道:“世人见了我道门中人,都爱称呼一句牛鼻子老道,这个说法也不知道该是你这老傢伙的功劳,还是贫道的功劳,但听得久了反倒还觉得挺舒坦。”
老道士转过头看了眼不远处群山边缘那挺拔入云的连绵高峰,继续笑道:“也不知如今若是送你进了这群山深处,以你这牛脾气的板筋和道行,能不能混上个妖王的头衔?”
集市的另一侧,有个赤足老和尚缓步自西方而来,一路上走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时,那些各处閒逛的仙家修士们毫无所觉就自动让开了一条路,让这老和尚可以不躲不闪一路直行进入集市,顺畅无阻去往集市靠近群山那一侧的那间简陋茶铺处。
佛法空空,老和尚超脱世外,好像不在世人眼中,虽然那些过路人都会不自觉让开一条路,可又好像没人察觉到有个金光四溢的老和尚从自己身旁走过,这一座不大不小的集市,行走其中的仙家中人数千近万,好像就没有几个人真的看到那个诵经前行的老和尚。
同样也是老道士落座的那间茶铺中,离老道士不远处的一张桌边,还有个手捧书卷的老书生,从老道士进了茶摊的那一刻,他就饶有兴致看著那头被按著头喝茶的老青牛,对於老道士喃喃自语一般的碎碎念充耳不闻。
这一刻在这座集市上的仙家中人,包括临渊学宫派驻镇守此地的学宫圣人,都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就接了桩大福源在头顶。
天下最顶尖的三位大圣人不约而同造访这处名不见经传的集市,这种几乎等同於跟天地大道擦肩而过的福源,会在不久的將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天降甘霖。
当那个赤足老和尚走到茶铺的那一刻,天地之间微微一静,这处山外集市在一瞬间像是被三股从不同方向而来的洪荒气息同时缠绕,以那座简陋茶铺为中心,三股饱含著苍茫气息的力量开始不断缠绕盘旋,互相之间涇渭分明,又在不断碰撞,甚至有丝丝缕缕的虚空缝隙开始在集市內外各处不断出现。
一个老道士,一个老书生,一个老和尚,三人先是互相看了看对方,隨后如有默契各自一笑,不约而同抬起手在身侧轻轻拍了拍。
下一刻,那三股浩瀚气息就像是幼龄顽童被家中长辈给教导了一样,瞬间归於安静,开始游离在这座小小集市周围,三方平分了集市之外的广袤地界,井水不犯河水,刚刚好把这座小小集市空了出来。
同样就是在这一刻,小镇上数千像是被下了定身术一样的仙家修士才重新归於平常,人人对先前那一幕万物寂静的异象毫无所觉,又开始继续忙碌自己先前的事情。
老道士给自己的老伙计青牛饮过了茶水,这才回过头看向那二位一前一后到了茶铺的老朋友,笑呵呵道:“多年不见,不知二位过得还好?”
老和尚顺势也坐在了一张茶桌边上,双手合十竖在身前,轻声佛唱了一声“阿弥陀佛”,隨后才笑看著那位问话的老道士,笑道:“讲了半卷经,礼了半边佛,不坏不坏,过得还行。”
两人说完了话,转过头去看向那位始终笑看著那头青牛的老书生。
老儒生这才像是突然反应过来有人问话,视线从那头都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了的老牛身上移开,转头看了眼道士与和尚,笑道:“老夫这些年光顾著看徒子徒孙们吵架了,应该也能算是个不好也不坏吧。”
老道士听著两个老朋友说完了话,这才又提起桌上茶壶给那青牛又添满了一碗茶水,然后轻轻將茶壶放在茶桌上,继续笑道:“你我三人也不方便在此久留太多,咱们就说点正事。”
“那位陛下当年將万妖朝送进这云梦泽之后,就曾说过这是个权宜之计,不可长久,如今万年之期已到,也该到了跟门那边的老朋友们谈一谈的时候了。”
老和尚闻言抬头看了眼远处那十万群山,隨后像是有些有些担心一般嘆了口气,“被关了整整一万年在这一亩三分地,怨气恐怕是小不了嘞。”
老儒生像是被老和尚这话给逗笑了,满脸笑意看了眼这个金光灿灿的老和尚,笑道:“你这老和尚修了这么多年佛法,如今怎的还是会嘆气?不是说好了要万法皆空,无我相无人相?”
老和尚听著这句像是揭短一样的问话,倒也不生气,只是笑呵呵道:“老衲毕竟是还在人间,没成为漫天神佛里的其中一个,就自然总还是要说点人话的嘛。”
老道士闻言一乐,看著那个脸色古怪的老儒生笑道:“你那几本书都让后辈弟子们改成啥样了?那怎么也不见你跑出去敲你门下那些儒生们的脑壳?传道授业是一回事,当老祖宗的总还是要活著不是?”
这三位真正站在人间顶端的大圣人,此刻反倒一点都不像临渊学宫里那帮说话玄玄乎乎的各家圣人,聊天说话更像是三个多年不见的老友蹲在村口墙脚下,东拉西扯地聊閒天。
老儒生听著老道士这句帮著老和尚找场子的反將一军,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当祖师爷的活得太久,就总能看见后辈子弟里有人乱改先人言辞的,这是大事也是小事,看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所以老人又顺势將老和尚先前的那个说法给拾了起来,“任谁被锁门关上个一万年,这怨气自然都是小不了的,不过这万年光阴如流水,各家相安无事了一万年,不用打架不用死人,好处自然也还是有的,妖族的那些人里还是有聪明人的,想来应该也不至於真的就直接不管不顾翻脸掀桌子,说话的机会还是要给一个的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