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朝堂之上(2/2)

一个武将之首统领五十万大军,占据了大秦一半的兵力!

皇帝询问的时候,时不时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秦轩身为明面上的武将之首,却一直左右摇摆不定。

但是皇帝正值壮年,此时被削弱也不是不能接受。

或许离开朝堂几年,会让朝中势力被削弱。

要说小,其实也不大。

对于将闾竟然命人弹劾秦轩的举动很是失望。

忽然

站在上方的将闾转头使了一个眼色。

李斯和王翦睁开眼睛,转头对视了一眼。

始皇帝高坐上方,看着出列的两名大臣,自然知道二人是在代表谁在说话。

另一人也立刻出列道:“臣弹劾上将军秦轩奉诏不遵,私自带兵前往改道之罪!”

斗吧,等你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本公子再强势归来,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以黑面秦的权势,也只有两位公子才有能力扳手腕子了!

关于此事的定论,还不是看朝堂之上的人怎么解读!

是功是过,都是一念之间。

而是因为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来说,此刻应该施恩,而不是趁机敲打。

此时应该劝说主上隐忍,切不能刺激另外在外的将领才是!

二人却为了争夺表现而不顾大局,即便有些才能也不堪大用,留下来反倒是祸害!

下方一名朝臣立刻会意,出列道:“启奏陛下,臣要弹劾上将军秦轩滥杀无辜,将会稽县百姓屠尽!

此举不但让陛下背负嗜杀的恶名,也是动摇大秦的根基,还请陛下召回治罪!”

连神情平静的扶苏,脸上也闪过一抹惊讶之色。

等到那位归来,皇帝的心思全在那位的身上,哪有时间管这两个儿子的教导!

至于屠城一事,听起来虽然残暴,但反倒符合律法!

律法中可是有连坐的!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朝堂之上是否有人的重要性了。

而且上将军秦轩在胶东之时也表明态度,不断强调是帮着自己的。

如此一来,已经视作监国的将闾又怎么会乐意呢。

临机而动罢了。

反倒是将闾神情雀跃,专心致志倾听。

顿时,满堂皆惊。

一军主将却放任五十万大军不顾,反而改道去了会稽县,其中还有违抗诏命之罪。

这两条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更何况还有一句话叫做,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作为皇族,削弱武将权势是必然。

心中暗道:“幸好本公子已决定远渡海外立功,这才让将闾膨胀了,想要对上将军动手!

对两个儿子的培养,反倒是顺带的。

等到携大功归来,就是重新夺回长公子权势之时!

此刻,扶苏眼观鼻鼻观心,脑海里已经幻想着强势归来的场景!

携大功而归,又有上将军支持,还不轻松碾压这个只顾眼前利益的弟弟?

也只有那位公子不在朝中的时候,才有时间对这两个儿子教导。

若只是朝中不和的大臣弹劾也就罢了。

代表了皇室的名义弹劾,那就不一样了。

不大肆施恩,反倒趁着他不在的时候进行敲打……这是嫌他造反不够快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