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今日,贾张氏万夫莫敌,协议签署,(2/2)
一大妈一边给易中海清理身上的粪便,一边埋怨易中海多事儿。
“你别担心,等我明天就去找厂里面,只要秦淮茹接班落实了,贾张氏闹不出样来。”
李爱国并没有关注这些事情,因为现在铁道方面已经接到了根纳季的电话,他们马上可以签署购买协议了。
李爱国来到部委的时候,马托尔斯克重型机械制造厂代表小组已经到齐了。
“爱国同志,你好,你好。”
协议是事先拟定好的,根纳季跟李爱国握了握手后,很快在协议书上签上了名字。
按照协议,老毛铁首批采购一百辆油罐火车,共计两千四百节。
每辆的价格为三十万卢布,总价为三千万卢,首付款是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多。
但是要知道这年代还没有跨国输油管道,老毛子的石油出口,要么是通过海运,要么是通过东欧铁路线,运到西欧那边,这些油罐火车远远不够用。
东方阵营卖给西方石油,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只要想想在后世,小乌被老毛子打得头破血流,直到几年后,才关闭了境内的天然气管道就知道了。
甚至在这年代,咱们还跟约翰牛打算洽谈军工雷达的引进。
在这个大家庭内,各户人家的关系,非常复杂。
扯远了。
由于老毛铁无法用现金全额支付,东大铁这边取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清单。
上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粮食、钢铁、石油、毛皮等等,都是老毛子的特产。
最终双方约定一半现金,一半用物产来代替。
看到协议最终签署,部委的领导们心中一阵激动。
这次的外销的规模并不算最大,却是老毛铁的第一次采购。
更重要的是,原本打算运出去的一批粮食,也能留在这边了。
协议签署后,立刻得到了执行。
东大铁这边安排油罐车的投产工作,老毛铁那边开始筹措物资。
几天后,第一辆满载货物的十多个车皮的火车从老毛子那边缓缓驶进了满洲里火车站。
看到老毛子那边的列车驶过来,满洲里车站的镟轮工关少山并不觉得奇怪。
满洲里作为跟老毛子贸易的桥头堡,以前每隔几天就要有一辆装载了货物的列车发到老毛子那边。
一般是满载货物而去,空车而回。
这次的情况好像不一样了。
“老关!发什么愣?赶紧上手!”队长的喊声从身后传来。
关少山把没掐灭的烟头摁在脚下的铁砧上,抄起扳手就往火车旁跑。
老毛子使用的轨距为1524mm的宽轨,而咱们使用的是国际标准轨道,间距为1435毫米.
每次老毛子的火车就能到这边,都要更换换装火车底盘、车轮。
趁着干活儿的空档,关少山凑到前来交接的火车司机老刘身边:“老刘,今儿这是咋了?车皮怎么满载过来了?”
老刘正盯着铁道上的领导清点货单,手指不自觉地搓着衣角,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兴奋:“咋了?这车上的货,全是咱们用火车装备换回来的!”
“真的?”关少山也激动了起来,在这里工作那么多年,他经常看到大批物资运输过去,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现在总算是见到回头的物资了。
“当然真的!后面还有几十车皮等着呢!”老刘拍了下他的肩膀,又有点懊恼地挠挠头,
“听说就是前门机务段鼓捣出来的新设备,领头的还是个全国先进工人,以前也是火车司机……前两天刚学过他的事迹,怎么就把名字忘了!”
“李爱国?”关少山脱口而出。
“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老刘重重点头。
“咱们火车人造出的东西,换回了这么多好东西,好啊,好啊!”关少山感觉从来没有干过这么痛快的活儿。
不光是他,货运站里的其他职工也都听着动静,个个脸上带劲。
原本得一个半小时才能干完的换轨活儿,这次一个小时就收尾了。
这时候东大铁也完成了验收工作,跟老毛铁的负责人握了握手,命令火车启动。
满载货物的火车冒着黑烟,沿着乌黑的铁路朝着内地驶去,就像是一股新鲜血液奔腾在血管中。
“亲爱的爱国同志,我们的第一批货物已经送过来了,我在这边的工作也完成了,估计明天就要回去了。”
李爱国是从根纳季口中得知物资运来的消息。
根纳季是个干实事儿的专家。
协议签署后,并没有懈怠下来,反而要求参观油罐火车的制造车间。
由于这部分不涉密,李爱国便陪根纳季来到了长辛店机车厂。
根纳季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使得油罐火车更能适应老毛子那边的极端低温天气。
李爱国本身就是搞技术的,这两天跟根纳季泡在车间里,一来二去,虽立场不同,倒处出了几分朋友的默契。
根纳季算是老一代的火车设计师了,技术扎实,对内燃机车也有很深刻的认识。
这两天,李爱国从根纳季这里学到了不少。
根纳季也惊叹于李爱国的远见。
两人漫步在长辛店机车厂的一段偏僻的小路上。
根纳季突然停住了脚步,左右看看,见没有人注意到这边,这才苦笑道:“爱国同志,请你相信我,我在出发之前,并不知道安东的目的,只以为他是负责监视的人员。”
之前签协议时,两边都心照不宣地没提安东,仿佛这人从来没出现过。
“老根啊,我相信你。”李爱国停住了脚步,双眼看向根纳季。
这位老工程师在谈判中已经竭尽了全力,提出的那些改进也是煞费心机,是真正的技术人。
“那个安东.他在哪.算了”根纳季还是有些记挂安东,话出了口,又觉得不合适,显得支支吾吾的。
“他在你能猜到的地方。”李爱国没绕弯子,回答得直截了当。
“唉……”根纳季重重叹口气,眉头皱着,“我实在想不通,上面为啥要派安东来?咱们两家本该是兄弟啊!真缺技术,坐下来互相学、互相帮多好,为啥要搞‘偷’那一套?”
李爱国望着远处车间的烟囱,声音沉了些:“也许有些人没把‘兄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吧。”
空气静了几秒,根纳季赶紧把话头岔开,语气刻意放轻松:“不说这个了。你们这儿气温是真高,冬天积雪的日子应该不长吧?”
李爱国却没顺着转话题,目光沉了沉,趁机追问:“老根,你对安东的来历知道多少?他到底是谁派来的?”
这也是李爱国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按理说现在老毛子应该清楚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小美家。
特别是算算时间,老毛子已经开始在蔗家安装二踢脚了,不可能直接派人来这边搞事情。
倒不是说老毛子不敢,而是不会采用如此粗劣的办法。
李爱国素来不会轻视那些契卡。
可是安东确实是如假包换的契卡。
哪怕是安东不开口,李爱国也能从他身上闻到那股味道来。
提起这个,根纳季迟疑了片刻,他似乎有些顾及,不过最终还是开口了。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听厂里的领导提起过,安东拿着的确实是内务部的手令。”
李爱国也只是碰碰运气,见根纳季知道的也不多,他没再追问。
根纳季给李爱国递了根烟,犹豫了片刻,从怀中取出一个笔记本,撕下来一张纸写了个地址。
“爱国,这是我家的地址,你要是到了那边,记得到家里做客。”
李爱国接过纸条,收好了。
隔天。
李爱国亲自将根纳季和老毛子代表小组送上前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在工作室忙活一天,刚返回四合院里,就看到易中海鼻青脸肿的从外面回来。
易中海也看到了李爱国,扭过头去,神情有些尴尬,嘴里嘀咕着:“不小心掉进沟里了”之类的话语,狼狈的跑回去了。
“易中海是怎么了?”李爱国看到许大茂哼着小曲回来,笑着问道。
“你还不知道啊,贾张氏和贾家庄的那些人没回去。”许大茂回答。
“没回去?”
“是啊,他们先是到了轧钢厂里找领导,然后又在街区外守着易中海.”
听完了许大茂的话,李爱国哑然失笑。
现在的贾张氏智商确实提升了不少。
贾张氏这次够鸡贼的,到了轧钢厂大门前,也不闹事,将牌匾举起来,噗通跪在了大门前。
路过的群众和工人纷纷凑热闹。
听说贾张氏儿子死了,儿媳妇儿不管她了,纷纷同情贾张氏的遭遇。
贾张氏一没骂人,二没打人,人家还刚死了儿子,轧钢厂里的领导们也不能直接把她铐起来。
轧钢厂也很郁闷,贾东旭是意外事故,他们该赔钱,赔钱,该找人接班,找人接班。
现在贾张氏和秦淮茹分赃不均,跟轧钢厂有什么关系?
最后这事儿被李副厂长知道了,干脆暂停了秦淮茹的接班手续,让两人掰扯清楚后,再决定由谁来接班。
“你不让贾张氏在南铜锣巷这边闹事儿,她就带人守在了轧钢厂的外面,专门等着收拾易中海.对了,连刘海中也挨打了。”许大茂嘴角乐开了。
说着话,李爱国看到刘海中走进来了。
他比易中海强壮一些,跑得也快,只是跑丢了一只鞋子。
“这贾张氏就是个一坨大粪,谁粘上谁倒霉。”刘海中也很郁闷,当初他就不该为了面子答应帮秦淮茹。
看到李爱国站在屋檐下,刘海中走过来,郁闷的说道:“爱国,这事儿不好办了,那帮人太不讲理了。”
李爱国摸了摸下巴:“贾张氏能找贾家庄的人,那秦淮茹,她的娘家呢?”
此话一出,刘海中呆愣在了原地,眼睛飞速转动,最后猛拍大腿。
“对啊,让秦淮茹的娘家来对付贾家庄的人啊,我怎么没想到?”
“二大爷,你这个办法好,我等会就回去把我爹娘,还有亲戚都喊来。”秦淮茹也被贾张氏给折磨坏了,听到刘海中的话,立刻来了精神。
秦淮茹连夜回了老家去请援兵,估计要不了几天,秦家那些人就会赶到京城。
一部武打电影愣是变成了连续剧,四合院的住户们就像是看大戏一样,关注着这些事情。
这瓜一个接着一个,怎么吃都吃不完。
李爱国则没有继续吃瓜,第二天刚上班,116车间的齐教授就敲开了办公室的门。
这位老教授似乎年轻了十几岁,兴奋的喊道:“爱国,咱们的涡轮轴发动机组装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