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我要产量要翻倍(1/2)
第494章 我要产量要翻倍
11月19日上午,赵大山拿着丁毅的亲笔信,和几件礼物,带一条船前往泉州面见郑芝龙。
当天丁毅把大员的重要人员都叫到场,先参观了一下制,再开了次大会,分配任务。
从皮鲁特口里得知,大员现在年产砂为5000多担,这时的一担为120斤,大概60多万斤。
主要是卖往日本和波斯(伊朗)。
卖往日本的,都是大明商人为多,比如丁毅这样的。
卖往波斯的,基本都是其他国家的商船。
丁毅带着东江诸将,先参观了制过程和车间。
这边制的地方叫廍,由压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的熬屋所构成。
其所产的为赤,即黑,这些有部分会再经由“间”,利用泥土过滤掉杂质,就加工成了纯度更高的白。一个廍,就是一个小型的制加工厂。
制作黑比较简单,大伙专门看了制作白。
工人们用黏土和纸过滤黑,时间有点慢。
这边负责制的人叫段高林,原本是泉州人,最早一批移民到这里,来了已经有十一年。
段高林四十多岁, 一脸和气, 还能说流利的荷兰话。
据他介绍,他专门负责制,卖由荷兰人来。
他手下的工人大部份都是妇女,还有12岁以上的小孩, 有少量中年男了。
成年的壮年男子, 要么种田,要么建堡, 有时也会来帮忙。
丁毅等人转了几圈, 发现他手下很多人,但效率很不好。
很多小孩子没事干的时候都在玩, 妇女们也在聊天。
比如一个廍里面, 熬时只需要四五个人,却围了十几个。
大部人都在聊天,等着。
非常没有效率。
段高林还是当地的长老, 以前做为长老的福利,他家的田,每年每甲少交五石。
看完后,丁毅先问段高林:“你手下现在一共多少人,只算妇女,有成年人。所有15岁以下都不能算。”
段高林犹豫着:“大概,好像, 六七千人吧。”
他马上又道:“但大伙并不是全在这,有时家里会忙, 有时其他地方也需要人手。”
总之就是不固定的,他每月就是保证有五万斤出产就好。
丁毅觉的这产量还能大幅提升。
“妇人们有工钱吗?”
“没有, 给口吃的。”
“从下个月开始,我要每月产量十万斤。”丁毅道。
“怎么可能。”段高林瞪着眼睛:“大人你杀了我们也没有啊。”
每月十万斤,每天才三千多斤, 你手上五六千人, 随便弄弄都有的。
丁毅觉的十万斤都少。
马上又加句:“十万斤最少。”
“没这么多甘蔗呀。”段高林叫道。
丁毅这才想起, 但他也不急, 又陆续看了种甘蔗的地方。
回来之后,他叫来制的负责人段高林,二十几个小头目。
“我看了下甘蔗, 没什么大问题, 有些种的比较远, 你们都不派人去拿, 全部就近。”
段高林脸色通红, 小头目们也不出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