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奇怪的病例(2/2)
三点一刻,疑难病例大会正式开始。
陆晨突然感觉手机一震,微信的提示音响起。
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众人讨论了十多分钟,最后一致选择了,再次消融!
总之,各个声誉比较好的医院都参加了,还有一些小医院也前来凑热闹了。
他们的结论和陆晨的差不多,都是主张继续做射频消融!
提问刚出,京都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立刻就发声了。
检查报告出来以后,众人也纷纷安静下来,观看着电生理报告。
屏幕中,京都中心医院心内科的主持人开始介绍患者的病情。
但因为患者反复出现的室速、室颤,患者接连多次被电击,使得他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恐惧心理!
“在镇静状态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心电生理检查后,室速被轻易诱发出来,心跳一下子“窜到”230-240次/分,血压则掉到了50/40毫米汞柱,终止后继续检查。”
“如何彻底解决患者反复室速的问题?”
大家在惊讶室速起源罕见的同时,部分观看过电生理考核的医生,纷纷联想起了陆晨的那次考核!
icd可以解决室速的问题,但是患者难以承受持续“放电”的痛苦。
同样都是起源于心外膜的心律失常!
屏幕中,主持人再次说道:“对于起源于心外膜的心律失常,大家有什么好的手术意见没?”
其中有京都中心医院,京都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京都人民医院等。
“由于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反复室速,先后接受射频消融治疗,icd置入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一种能监测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体内除颤的起搏器)。”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频繁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会引起“icd电风暴”,它不仅缩短了icd使用寿命,还增加了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心内科大部分电生理方向的医生,都前来参会了。
“嗯,我感觉也不错,还是要消融!”
不过,工作人员在调整了除颤参数后,患者又会处于反复低频率室速,而导致的血压降低、心慌乏力。
甚至看见医护人员、心电图机以及起搏器程控仪都说不要“电击”他。
“叮叮……”
这全是因为此次的病例讨论,会纳入第二阶段的考核中。
随着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问世,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翌日,下午三点。
所以来自培训班的学员们,都磨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表现自己。
“那就好!”
“不过,这种单独室速的病人消融的难度,也很大啊!”
会议厅的大屏幕上,显示了京都十多个医院心内科的画面。
陆晨感觉声音有些熟悉,抬头一看,发言的正是闵晓波!
“患者为六十岁的男性。”
“波哥还真是积极啊……”
主持人没有卖关子,继续道:“经过我们导管室专业的电生理团队仔细检查后考虑左室来源室速,仔细寻找、标测、消融,再次检查诱发出另外一种形态的室速。经过团队分析考虑心外膜来源!”
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能够降低室速的发生率,但是效果不甚理想。
……
这才是此次病例讨论的重点内容。
起源于心外膜的室速,如何去射频消融呢?
除了京都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他所有医院都开始了极为热烈的讨论。
而京都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氛围,安静得有些可怕!
大家似乎信心满满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和周围人没有太多的交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