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1章 树立正確价值观(2/2)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与远芳关係的破冰,让亦菲感到前所未有的轻鬆和温暖。

她事业的舞台更加广阔,內心的归属也变得更加坚实。

几个月后,“兵团新能源產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大会在军垦城举行,亦菲代表兵团出席並致辞。

看著台下来自各师市的企业代表、科研人员,以及战士能源等龙头企业负责人热切的目光,她心潮澎湃。

与此同时,由她推动修订的《关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兵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也以兵团d委文件形式下发。

那份带著戈壁滩泥土气息和水渠边和解经验的文件,即將在广袤的兵团大地上生根发芽。

站在主席台上,亦菲的目光越过会场,仿佛看到了魏全友守护的边境线,看到了叶万成等老兵欣慰的笑容,看到了叶雨泽、杨革勇等父辈奋斗过的田野和工厂,也看到了叶风、远芳以及更多二代、三代、四代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她知道,她选择的这条路,崎嶇而光荣。个人的那点小情小绪,早已融入了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

她不再是那个因身世和婚姻而敏感、彷徨的亦菲,她是兵团副总亦菲,是这片土地忠诚的守护者和建设者。

“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八一精神的图腾,在她心中愈发闪亮。

军垦城的故事在內部提拔的新任领导手中续写,而兵团的传奇,正在她和她的战友们脚下,拓展出更加壮丽的版图。

华灯初上,亦菲走在兵团总部大院寧静的小路上,步伐坚定而有力。

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灯火依旧交相辉映,照亮她前行的路,也照亮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永不落幕的奋斗与传承。

说起来体制內有很多詬病,派系,素位尸餐,干事儿越多的人,反而越容易让人詬病。

而目前的兵团这些事情就少多了,因为毕竟如今的干部都是军垦城提拔上来的。

即便她们之间虽然也会有一些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踏实做事,雷厉风行,个人观点服从大局。

如今的兵团和他们爷爷辈辈那一代相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亦菲明白,这都是三代军垦人努力的结果。

之所以军垦城出来的人被委以重任,那是他们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而不是说,事情都是他们做的。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改变不了什么,而如果有这个人如果带头,大家一起努力,那这个世界就彻底变样了。

但隨著时代变革,產生的问题和矛盾也同样突出,比如说价值观的改变。

如今一切可以以利益来衡量,如果这样,那么曾经的奖状,奖章还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那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如果用钱来衡量,那么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

毕竟,多少钱也买不来命,那是一种精神信仰,先辈们把那一切看的比命还要重……

因此,亦菲决定,要树立一些榜样,比如魏全友那样的老战士,只为了一个信念,就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她的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叶倩倩的赞同,她们决定在全兵团內部,重新设立价值观。

毕竟他们是兵团人,来北疆的意义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理想和信念……

当然,经济发展也很重要,但要建立在正確价值观的基础上……

两个人意见统一之后,就决定行动起来。

其实亦菲关於在兵团內部重新树立价值观、扭转“一切向钱看”风气的想法,並非一时兴起。

这是在处理了大量具体事务,深入基层调研后,沉淀下来的深刻忧虑。

她看到,在一些团场和连队,年轻一代的兵糰子弟中,確实存在一种倾向。

兵团之所以是兵团,正是因为它超越了一般行政区域或经济组织的范畴,它承载著戍边维稳、建设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使命,其核心驱动力是信仰、是精神、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

在兵团党委会议上,亦菲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提议。

“同志们,”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是我们奋斗的目標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標,更不能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

“如果我们兵团人也把金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我们和普通的商业公司有什么区別?”

“我们如何对得起那些长眠在这片土地下的先烈?如何对得起像魏全友老班长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守在边境线上,用脚步丈量国土的老兵?”

她列举了基层调研时听到的一些议论和看到的现象,话语中充满了忧患意识:

“『红旗渠精神』、『兵团精神』不是掛在墙上的口號,而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用行动去传承的血脉。”

“我建议,在全区范围內,开展一次『回归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观大討论和大塑造活动。”

“核心就是,重树奉献、担当、团结、奋斗的兵团魂。而树立典型,让有血有肉的榜样说话,是最有效的方式。”

叶倩倩第一个表示支持,她神情严肃:“亦菲同志提出的问题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这是我们兵团能否永葆本色、履行好特殊使命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我完全同意开展价值观重塑活动,並且要大力宣传像魏全友老班长这样的典型!他们才是我们兵团最宝贵的財富!”

其他党委成员也深有同感。大家一致决定,成立以亦菲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此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活动迅速铺开。但亦菲知道,简单的说教和文件传达效果有限,必须让典型人物的事跡真正触动人心。

她决定,首先从挖掘和宣传魏全友的事跡开始,而且要做得深入、做得感人。

她亲自带队,再次前往魏全友守护的边境线。很多事儿,没有切身体会,是没有真正的感触的。

这一次,不是节日慰问,而是带著宣传部门、文艺创作组的骨干,要进行一次深度的“溯源”採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