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1章 给乾女儿朴秀雅拍个片(2/2)

一个现代韩国厨师穿越回古代,发现泡菜、韩定食、甚至烧酒都是外星人带来的!脑洞大开,完全规避了歷史渊源问题。

叶雨泽看完差点把剧本扔出去:

“这都什么跟什么?还外星人?他咋不说是上帝亲手教的呢?一点歷史依据都不讲!pass!全部pass!”

连续否决了好几位顶尖编剧的创意后,叶雨泽的耐心耗尽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指望韩国编剧来客观讲述美食文化的源流,基本等於让狐狸看守鸡窝——不可能!

他一个电话打回国內,直接打给了军垦城宣传部的一位老伙计:

“老张,给我找个靠谱的编剧,要懂歷史、懂美食、有考据癖、还得有点幽默感的!赶紧的,包机送来首尔!”

几天后,一位戴著厚啤酒瓶底眼镜、头髮蓬乱、背著个巨大双肩包(里面塞满了各种古籍复印资料和零食)的国內编剧王老师,被“空投”到了叶雨泽面前。

“叶老板,您放心!”王老师一推眼镜,眼神里闪烁著学术考据狂人的光芒。

“美食文化传播史,特別是中韩、中日这一块,我门儿清!保证每一个细节都有史可查,有据可依!绝对正能量,绝对长咱们志气!”

叶雨泽一看这架势,乐了:“对嘍!就要这个劲儿!你就放开了写,主题就是——美食溯源,文明共享。”

“重点突出一个:很多所谓的『韩国传统美食』,其根子在哪,是怎么传过来,又是怎么演变的。要幽默,要好看,但不能瞎编!”

王老师一拍大腿:“得令!您就瞧好吧!”

於是,王老师闭关了。房间里堆满了《齐民要术》、《隨园食单》、《中华饮食史》、《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以及各种地方志、农书、医书的复印本。

他每天就泡在故纸堆和外卖里(叶雨泽特意从华夏餐馆给他订餐),双眼通红,奋笔疾书。

半个月后,剧本初稿出来了,名字暂定为《舌尖上的缘份》。

叶雨泽、杨革勇、李大美,还有好奇的朴秀雅,围坐在一起听王老师讲解剧情大纲。

王老师唾沫横飞,指著投影上的ppt(他甚至还做了ppt!):

“第一幕,新罗时期,遣唐使带回了中国的蒸饼技术,演变成了今天的米糕!看,《唐会要》里有记载!”

“第二幕,高丽时代,从宋朝引进的酱油、黄酱酿造技术,如何成为韩餐的灵魂!这是《高丽图经》里的证据!”

“第三幕,朝鲜时代,明朝援军带来的辣椒!彻底改变了韩国泡菜的歷史!没有辣椒之前的泡菜,那叫菹(zu),是咸菜!《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里写得明明白白!”

“重中之重,第四幕!”王老师激动地敲著白板,“饺子!蒙古时期,隨著蒙古大军和色目人传入高丽的『扁食』(元代对饺子的称呼),如何在高丽宫廷和民间演变!”

“《朴通事谚解》这本元代的朝鲜汉语教材里,就详细记载了『扁食』的製法!这就是铁证!看插图,这分明就是饺子!”

ppt上放出了古籍的照片和清晰的线描插图,证据確凿。

杨革勇听得目瞪口呆,捅了捅叶雨泽:“我靠,老叶,你这请来的不是编剧,是歷史教授啊?这考据做得,槓槓的!”

李大美则表情有些复杂。作为韩国人,听著自己国家引以为傲的美食被一点点溯源到中国,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但她又不得不承认,王老师引经据典,说的全是事实,无法反驳。

朴秀雅则完全听入了迷,小嘴微张,感觉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歷史课,原来自己每天吃的东西,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叶雨泽满意地点头:“不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用事实说话,用幽默的方式呈现。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情节。”

“古代韩国厨师第一次看到辣椒,嚇得哇哇叫,以为是毒药,后来真香定律发作!”

王老师猛点头:“有有有!叶老板高见!我还设计了喜剧角色,比如一个总是记错配方、闹出各种笑话的御厨学徒,就让秀雅小姐演这个学徒,成长线清晰,又可爱!”

剧本大纲基本確定。叶雨泽拍板:“就按这个思路细化!投资加码!要拍出歷史感,拍出美食的诱惑力!道具、服装必须考究!別给我整出唐朝人吃辣椒的穿帮镜头!”

消息传出,韩国舆论这次是真的炸锅了。

之前叶雨泽投资电影,大家只是羡慕朴秀雅的好运气。但现在电影主题和部分內容泄露出去,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各大媒体標题耸动:《华夏富豪投资电影,宣称韩国美食皆源自中国?》《文化掠夺?三星会长背后支持?》《『饺子起源』爭议被搬上银幕,意图何在?》

网络上更是骂声一片:“西八!这是侮辱我们的文化!”

“坚决抵制这部电影!”

“朴秀雅是叛徒!”“三星李会长为什么会同意这种项目?”

当然,也有少量清醒的评论:“其实……人家说的好像都有歷史依据啊……”

“承认受影响就那么难吗?文化本来就是交流的。”

“关注电影本身吧,如果拍得好,也是宣传韩餐啊。”

jyp公司压力巨大,甚至有人到公司门口抗议。朴秀雅嚇得不敢出门,打电话给叶雨泽,声音都带著哭腔:“阿爸……怎么办?大家都在骂我……”

叶雨泽浑不在意:“怕什么?骂得越凶,电影到时候关注度越高。你好好看剧本,琢磨角色。记住,你演的是一个追寻真相、热爱美食的小厨师,不是在否定谁。用你的演技和可爱征服他们!”

他又一个电话打给李大美:“大美啊,三星旗下的媒体该动动了,引导一下舆论。强调这是促进文化理解交流的商业电影,別上纲上线。再有不长眼的媒体乱写,你知道该怎么做。”

李大美自然明白。三星在韩国媒体界的影响力可不是盖的。

很快,一些主流媒体的口风开始转变,从最初的激烈抨击,转向討论“文化交融的歷史事实”和“商业电影的创作自由”。

杨革勇则兴奋得很,天天刷著网络评论,跟叶雨泽匯报:

“老叶,你又火了!现在全韩国都知道有个中国老头较真饺子起源了!哈哈!”

叶雨泽悠哉地喝著从国內空运来的绿茶:

“让他们吵去。真理越辩越明嘛。再说了,电影没出来前,吵得越凶,省下的宣传费越多。”

王编剧在强大的考据支持下,剧本写得飞快,笑点密集,又尊重歷史。

叶雨泽看过几场戏的剧本,乐得合不拢嘴,特別是看到那个古代韩国御厨对著辣椒犹豫半天,最后被辣得满院子跑,边跑边喊“斯国一!(虽然是日语,但喜剧效果拉满)”时,他觉得这投资值了!

电影即將开机,叶雨泽对忐忑的朴秀雅说:

“丫头,好好演。这部戏,咱们不吹不黑,就讲点歷史小常识,逗大家一乐。要是演好了,你就是促进华夏和韩文化交流的小使者了。”

他又看了看那些还在吵吵嚷嚷的新闻,补充道:

“至於那些说啥都像是要抢他们东西的人,你別往心里去。毕竟……”

叶雨泽顿了顿,脸上又露出那种老顽童的狡黠笑容:

“毕竟,他们可能觉得,连吵架这回事,也是他们韩国人发明的呢?”

朴秀雅愣了一下,隨即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乾爹这人,说话真是……太气人,又太好笑了。

剧本既然已经有了眉目,自然要开始组建剧组。叶雨泽的宗旨就是,不怕钱,把棒子国最有名的演员都拉来给朴秀雅配戏。

自然有很多演员迫於压力,不敢参演,但总有人不会跟钱过不去不是?很快剧组组建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