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番外2 十年(1/2)

叮铃铃、叮铃铃~

闹市街头,车队正在缓缓前行,忽听到一串急促的铃声从前面路口转角传来,最前面赶车的仆妇连放缓了速度,紧接着是整支车队。

下一瞬,三个半大少年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风驰电掣的冲过了十字路口,将路人的呵斥谩骂统统甩在身后。

近些年纵马的少了,但是在街头飙车的纨绔子弟却是越来越多,在自行车上玩出的新鲜活,一点都不比骑马少。

赶车的仆妇本也要开骂的,但等看清楚为首少年的身量模样,却又忙把脏话咽了回去,小声嘀咕道:“好像是宁国府的芎哥儿……”

车队又往前行了两条街,这才缓缓停在一座簇新的院落前,此处虽不是衙门,门前却站了四个荷枪实弹的木兰军,个顶个都是膀大腰圆眉眼带煞的妇人。

这四个木兰军原本来回扫视街上的路人,但凡有探头探脑试图向院内窥视的,便立刻手按仪刀道路以目。

此时见了停在门前的马车,忙都恭敬的两下里站定,学着男子的模样抱拳静候。

后面先有家丁截住两侧行人,然后才有仆妇上前摆好阶梯,这才从头辆马车上扶下一位年轻的妇人。

这妇人生的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周身又透着久居人上的贵气,叫人凛然不敢逼视。

眼见她被簇拥着踏上台阶,四位木兰军急忙躬身道:“见过祭酒大人。”

看到那贵妇人进来,她们七嘴八舌的上来问好,有喊‘姑奶奶’的,有叫‘来夫人’的,还有个年岁最长的,则干脆称呼其为‘三姑娘’。

雪雁立刻提起裙摆飞也似的去了,明明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人了,依旧是这么风风火火。

毕竟先前无论参与过多少朝廷大事,她都只能默默无名的隐居幕后,如今却可以堂而皇之的站在台前,故此虽然这‘祭酒’并无实际品阶,却远比一品诰命更让她为之自豪。

而本来在收拾药材的鸳鸯等人,早戴上口罩手套围拢上来,七手八脚将那防护服脱下,丢进早就烧沸了的大锅里加温消毒。

鸳鸯笑道:“我们太太说要去养个什么菌,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还让我们不得进去打搅。”

而前百名当中,估计也只有她这一位硕果仅存的女大夫。

不过她还是顺从的改口道:“只有您苏大神医亲自出马,才能让太医院和医学院俯首称臣。”

探春所提到的郡主不是别个,正是曾经的南安郡主,她在九年前就嫁了人,可惜夫家是个短命的,才嫁过去两三年就守了寡,身边只落下一个女儿。

林黛玉冷哼一声扬起琼鼻,探春所言虽然有些夸张,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劳三姑娘在外面稍候片刻。”

“你说呢?”

想到前阵子偶然提起丈夫时,南安郡主那不自然的表情,探春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道当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宫里宫外这么多女人不够他忙活的,竟还有功夫招惹南安郡主。

等穿过广场进了大厅,她这才略略加快脚步,七拐八绕寻至一处小院。

探春如今所承受的压力,几乎仅次于当年焦顺草创工学之时。

女子也挑起罥烟眉,没好气道:“要不是你催的太紧,也不至如此!”

两个人凑在一处,首先聊起来的却不是什么医学,更不是什么女子学院,而是两人共同的男人。

不过朝堂上对京师女子学院的非议,却是从来都没断过,尤其是在年初探春联和司业,从两宫太后那里申领到了一大笔经费之后,各种酸话怪话层出不穷。

‘新中医’发展至今不过区区十年,而且一开始投身其中的人并不多,也就是这两三年成果显著,才渐渐在某些方面压了旧中医一头。

而林黛玉一来有天分有才情有毅力,二来焦顺这个新中医的奠基人、领路人,不断给她夯实基础、拔高上限,到如今单论新中医的理论创新方面,能与林黛玉相提并论的怕是不足五指之数。

林黛玉瞪眼咳嗽一声,提醒道:“在外面别这么叫!”

探春满面堆笑就要往前凑。

那贵妇人——也便是如今的来夫人、曾经的三姑娘贾探春,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看向为首的一个:“鸳鸯,苏姐姐可在屋里?”

“咳~”

林黛玉听的直摇头:“这么些国家,以前听都没听过——对了,前阵子咱们不是还在和英吉利争那个什么西牛贺洲吗,这怎么又合伙开凿起运河来了?”

“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