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我建议还是要谈个恋爱(1/2)

第951章 我建议还是要谈个恋爱

其实新校区那边的高年级生都全赶过来看新生典礼。

感觉这是荆小强在沪戏的最后一年,他那著名的开学必有名场面,也是最后一回了。

好事的老生还把今年所有大一女生名单找来梳理下,康康都有谁可能挑头惹事。

大一的杜若兰,大二的兰玲,大三的国际留学生。

还能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吗?

高年级女生更仗着便利去接触打听,你们哪些是为着荆小强来考沪戏的啊?

就有这么离谱,年轻人报考大学,竟然是为着另一个同龄人而来。

当然只要看看荆小强在当世青年学生中的号召力,就知道一点没有水分。

哪怕没有歌舞剧专业那么现实灿烂的职业规划,其他专业都一样成为全国同类型院校的热门选择。

沪海戏剧学院从前年开始就有了明星光环。

到荆小强就读的大学来跟他一同进步成长,光是想想都觉得带劲。

这特么就差直接说海外校友捐资助学是荆小强了,本来沪戏就是五十年代才正式成型,哪有什么财大气粗的海外校友。

这年头的海外客座教授,没多少工资的,资金连科研项目都保证不了,更别提这种海归人员,还是艺术类。

这的确算是对沪海戏剧学院最强有力的广告宣传。

恰恰做到了两不耽误的避开人生大坑,要把沪戏在手里变成最好的样子,很有信心了。

他们这两天搞音乐,乔恩就各种备课。

当然不至于对荆小强表现出来,因为他实在是无可挑剔。

特别是在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上。

气氛确实和谐。

往年一届大概两百人,全校连研究生,师生教职工总数也就一千出头。

然后就在荆小强跟他并肩往里走的时候,听见礼堂门边老师队列里有人不屑的来了句:“职称都没有的临时工,装什么样子!”

这可是跟大家切身相关的改变,沪戏现在的宿舍还是太捉襟见肘了点。

他的本意可能是想跟街面上普通人穿法类似,尽量融入这个社会环境,但他是乔恩啊,披块麻袋都比荆小强帅的乔恩,连帅到掉渣伊面、奇努里维斯、琼尼,这会儿都还压不住他那种醇厚的绝代风华。

荆小强却在礼堂前厅看见了乔恩,超级帅大叔居然去搞了身中山装来穿。

杜若兰就只有狗贼子眼睛真毒,你是不知道我们歌舞剧专业那边的女生还好,音乐学院的简直跃跃欲试,什么时候得开个会想办法,这一茬茬的新生真是让我们几个操碎了心,她们做大姐姐的不能坐享其成啊……

新生们自然是欢呼雀跃,有种梦想达成的热闹。

而且学生中很少,新生绝对都是崇拜,高年级也越来越少。

因为都知道荆小强不会倨傲嫌弃,从他在校门口停了车往礼堂去,那就是一路嬉笑握手寒暄,还基本上都能叫出名儿来。

主要还是个别老师吧,酸溜溜这么年轻就如此成就,自己却碌碌无为,还没毕业就把师生高下颠倒过来了。

所以面对几乎全校都涌进来水泄不通的场面,除了新生能跟在教职工后面坐在近千人礼堂座椅上,其他高年级学生都见缝插针的站在周围,高高低低挤满了。

杜若兰叮嘱两句身边的女生,跟着挤出去。

艺术院校学费很贵的。

所以全场学生欢呼差点把礼堂盖子掀了去,算是帮拆迁队做工作了。

全场皆惊,穆春雷的头都差点掉了。

听见院长在场面话之后,欢欣鼓舞的宣布了最震撼的好消息:“有海外校友捐资助学的学院新教学楼、新宿舍楼工程,已经原则上通过了市里面的同意认可,下一步就会正式进入勘察施工阶段,就在我们现在身处的学院实验剧场,争取在两年内,就变革升级成三十二层的现代化教学剧场大厦,包含一个两千三百人实验剧场,三个数百到千人规模的话剧场、演播厅、综合表演会议厅……”

乔恩几乎是在白帮忙,还要搭上自己的钱。

扩招也恰恰有了这种繁荣景象。

哪怕在九十年代初,全国大学一般也就是几百千把块一年学费,艺术院校轻松突破两三千,而且伴随教学还有大量的各种学习用品投入,连表演系的化妆品、服装、保养都不是个小数儿。

甚至连带让所有艺术院校被科普了下应该怎么考取,以前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还有艺考这回事。

大家连忙哦哦哦,大三学姐不亏是小强的得力干将。

有种亲眼见证变革的幸运。

高年级生还赶紧开启搜索模式,伸长脖子看坐席里的大一新生有没有谁要搞事情的。

好些县份,甚至只有文化馆这种唯一接触艺术类的途径,还成了极少数人拿捏权力的许可证。

荆小强嗯:“就想看见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栋梁……”

乔恩很珍惜这个客座教授的身份。

就当成衣服上的一粒尘土那样掸了去。

所以考来还是蛮艰难幸运的。

全场师生肯定难以抑制的惊叹,欢欣鼓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