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帮别人,才是帮自己(2/2)

让老人家的思维脑筋转起来,算有益于身心的运动。

有些诧异的把车滑近些,那个娇小的身影戴着口罩趴玻璃柜台上埋头疾书。

荆小强环顾四周,三年了,其实变化不算小,起码当初这边街上就这么一家店铺,对面那些店也稀稀落落,现在基本上开满,对面还有两三家连在一起的饭馆。

还真是讲故事把情绪释放开,以往她都没这么大胆。

还是像个中学生在做作业。

不过等荆小强看到这片机库的时候,已经是快一个月过后。

甚至他那会儿挂在嘴边常说的不就是小钱看不上,不如做个人情。

荆小强张了张嘴,想起陆曦那买的地,不更偏,可现在这里是沪海的腹地呢,未来沪海也会发展到包括那边吗。

更诧异的停车过去,戴着口罩的罗莉都没察觉有人走拢,荆小强拿车钥匙敲敲玻璃柜面,她才吓得呀呀呀的差点跳起来。

荆小强都神往,不过哈哈:“可这种日子也就是想着美妙,水电房租,卫生城管,我们如果不是拍戏唱歌赚大钱,哪有这么诗情画意,当然你都拍戏赚钱了,还能跟你妈去超市做做零工,在这里呆得住,心态还是可以的,我们几个调整心态,各有各的结果啊。”

店里还是跟以前那样,稀稀拉拉的摆着点货,门口摆了两张折叠木椅跟小几,罗莉单脚落地都能掌舵蹬地指引荆小强坐下来,她就能舒舒服服的坐腿上蜷怀里,还喜滋滋:“等你呀。”

这几年受到各种本地耳濡目染的生活影响,荆小强也不敢随便确定,实在是以前不熟悉沪海呀。

当初成叔最开始教导荆小强拼缝的时候,就是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收益,更多让别人一起获利,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

谁听了都会心生怜惜,荆小强抱得紧了紧,罗莉仰头拉了口罩,舔舔嘴皮就闭上亮晶晶的眼眸迎上来。

音乐学院外面商业氛围都重了不少。

可放到荆小强现在的局面,就再合适不过。

罗莉才失望的哦:“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跟爸妈两边说,然后就能一个人呆在学校发呆,总比回去听我妈发牢骚,看我爸带小妈好。”

所以园区里的道路也是百年前的老石块路,被岁月磨得很平整了。

在他那时候的破落少爷做派来讲,有点可笑。

成老太挽着他小步走,偶尔遇见邻居还笑着挥手,主要是听后辈说:“嗯,新潮的词儿我也不懂,但道理大概都是一样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高度,看世界的眼光当然也不一样了,就说这里……”

失去平衡直往外摔。

啧啧,看人家从小听的道理。

可扬脸看到荆小强,欢喜得连忙从狭窄的店面窜出来,又在柜台边踢了脚尖,啊哟哟的弹跳呼痛!

秩序还是好,杜若兰两边招呼,潘云燕两边采访。

“沪海以前是江南‘苏扬杭松’里面最差的松江府下面县城,然后洋人来要地,官府把最荒的外滩给了他们,距离县城都还有点距离,可实际上那会儿的洋人已经很擅长修码头,特别是河流交汇的地方最容易发达啊,外滩就是这么起来的,而我们脚下这里,是挺偏远挺掉角的地方,所以才会摊开修这种小楼,地价便宜嘛。”

罗莉却觉得有什么难:“写剧本啊,我又写了个,你要不要听?”

不过,利他,确实才是到了这个层面考虑事情的第一要素。

荆小强都被她这份情绪感染,相比谋划那些大事情,这种小日子是真舒坦。

成老太估计也是给老成讲这些实在没用:“可外滩的地价是怎么起来的呢,其中有个犹太商人趁着局势变动拿了苏京路四成的土地,然后他独自出钱,以四成的收益干了大家百分百都受益的事情,把苏京路铺成了那时候全国最好的铁藜木路,竖着一根根把木桩打下去,既能沥水疏通又保证不会泥泞坑洼,加上路灯、排水,一下就成沪海乃至江南最好的现代化道路,两边的房价猛涨,整个江南都到这条街来做买卖,所以这五公里的苏京路,才被称为十里洋场,他固然是帮别人做了不少嫁衣,自己也赚得很多呀,所以帮别人,才是帮自己,小到一条街,大到一城一国都这样,这是我的长辈从小就给我讲的道理。”

罗莉嘻嘻乐的拿手指戳他胸口:“今天不来明天来,总有天会遇到,去看了成家老太太啊,我经常看见她跟大强的外婆推着童车散步,大强朝我招手,嘿嘿,她们还不知道我是谁。”

那些老宅是给老板住,这里估计就是解放前的高管。

荆小强亲得可熟练了,只是脑海里在想这也算是编剧生活体验吧。

没经历过怎么写得出好剧本呢?

可罗莉小小的身子,能量大得很,反应也很激烈。

估计可能平时写剧本真是想得多吧,嘴上笨拙青涩又热烈的纠缠,双手就从荆小

强脖子滑下来顺t恤里到处探索。

荆小强哎哎哎,我们还是搞剧本,搞剧本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