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碰瓷也是门手艺(2/2)
这个偷梁换柱的说法,显着是大都会歌剧院这么巅峰的地方已经认可了蒂姆的作曲功底,要知道威廉姆斯孜孜以求希望能让自己的作品登上林肯中心,简直已经成了执念!
能看出来荆小强当初给蒂姆的许诺多有分量了吧。
洋洋洒洒的溢美之词很见功底:“很多刚出道的新人,会在作品里拼命展示自己的技术有多好,自己的乐理有多么纯熟,把和声跟旋律都写得极其复杂,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要成为约翰.威廉姆斯的接班人,实际上威廉姆斯那种配乐方式只适合他面对的那些史诗级大片,本质上是舞台剧的视觉语言眼神,它必须要音乐做得很复杂,去填补大量需要彰显情绪冲击的剧情,但现在的电影,在视觉上已经搞得很复杂了,音乐如果再跟着复杂,会显得喧宾夺主、驾驭不住这种场面,这时候一位特别‘懂戏’的配乐人,就特别重要,感谢上帝,豪斯.蒂姆做到了……”
可仅仅靠罗伯特.king这个名头吸引了第一波好奇目光后,口碑效应开始广泛传播。
贵如好莱坞配乐界几乎第一的大佬,还入不了林肯中心的法眼,哪怕他是根红苗正的自家出品。
实在是相比之下,男女主演都太没有分量。
看过都说好!
而真正让这部电影脱胎换骨的,还是最后的配乐。
后世的社交媒体有种俗称发帖员的人物,专门在各种论坛、网媒上发一些很有争议的话题,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争论,把一团和气、古井不波的局面搞得对立起来,吵得热火朝天,网站数据上升了,关注度提高了,舆论价值暴涨了,股价也提升了,多好。
约翰.威廉姆斯是什么人?
一时间在文艺圈里把这部电影炒得沸沸扬扬!
最后是在美洲地区根深蒂固的哥伦比亚影业拿了南美洲好几个国家的发行渠道,才放手欧洲其余部分给欧亚军,毕竟欧亚军代表的是荆小强自己美亚之影业集团,总要给投资方多留点肉吧。
主动买单了一晚上消费!
哪怕很多人在观影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好莱坞的行家们懂,以杰斐逊为首的评论家们懂啊。
杰斐逊拿蒂姆跟这位比,实际上有点碰瓷的意思。
那就更让刚刚爬上嗦尼巅峰的杉本先生没有半点质疑猜忌。
清新脱俗的枪战片、犯罪片、爱情片,似乎好些片种都能跟这部戏扯上关系,一改往日犯罪类型片只有惊险刺激、阴郁血腥的感受,让那点珍贵的温馨反而成了电影里的小确幸。
远在东海岸的扭腰时报评论家现在已经颇有分量,如约看过电影之后,轻描淡写的提到这是罗伯特的剧情跟豪斯.蒂姆的配乐珠联璧合结果。
荆小强也是这个目的,就得是蒂姆这种有争议的家伙被各种不同看法吵得乌烟瘴气,“世界广播”网站的名气才会越来越大。
在整个北美院线同步上映的《杀手不太冷》在宣传中甚至都没着重提到导演是hk功夫巨星。
完成过大白鲨、星球大战等一系列著名电影的配乐,刚刚上演的侏罗纪公园。惊世骇俗的第一部电脑后期大片也是他做的配乐。
实际上荆小强知道,侏罗纪的导演之后一系列著名大片,基本都出自这位名家之手。
一方面帮蒂姆加油助威,一方面也让嗦尼唱片顺势赚钱。
这跟内地只要是新电影,就多少会有人看的局面不同,每天都有无数好莱坞跟独立制作影片,在北美不同的院线上映。
蒂姆刚刚好,本来就争议极大。
以让阿诺、龙哥甚至荆小强自己都很难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前两位是咖位不够,荆小强是没得争。
而且因为不是著名影星电影,这种因为口碑传开的作品,后劲非常足。
这边打着杰克龙冲击好莱坞导演畅销巨片的名头,从一开始上座率就直接炸裂!
简直从头到尾都是观众的惊叹,原来龙哥除了自己演得好还有这一手!
hk电影行业立刻像看玉皇大帝那样仰视龙哥……
这样他再抽空到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界降维打击,根本无损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的地位,还隐隐有种他们放出来的高手可以跨界吊打一切的意思。
混在其中的焦盆“音乐家”就敦促嗦尼唱片尽快推出了《杀手不太冷》原声大碟。
之前还有人争论四大天王没能崛起,双周一龙的格局还是算三人并肩,现在龙哥轻而易举的就一骑绝尘!
他终于跟着荆小强真正打开好莱坞市场了!
而且通过不少龙家班知情的大嘴巴传播,《杀手不太冷》其实是过去一年荆小强推动一系列电影里面最低成本最不上心的一部!
真正的大片是龙哥的《不可能任务》,杰哥的《谍影重重》,乔恩的《太平轮》,而现在第二轮的大片,米高自传体的《查理巧克力工厂》,龙哥执导《古墓丽影》,老余执导《生死时速》跟《极品飞车》,黎鞍执导《海角》已经陆续开拍,等这些片子上映了,才知道什么叫轰动!
所以在港片产业
界,看荆小强可能已经觉得他是如来佛祖那个级别了!
赶紧投入他的门下去赚刀脑儿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