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根本停不下来(1/2)
第210章 根本停不下来
这首歌合唱起来就有偌大的威力。
几乎全场都不由自主的跟着起身,就像沪海各大高校已经开始传唱这首在师大流传起来的歌曲。
一改以往爱国歌曲都是各种赞美的顺境。
这首歌破天荒的从逆境出发,疼痛、迷惑、孤独无助的时候,总有一种情绪需要来支撑自己。
从生下来的头发跟皮肤就决定了,这是无法改变的血脉。
无论怎么样的抱怨和遭遇,都无法改变这种基因。
无论怎么追求外域、跪舔欧美,也都是连一条狗都不如的外族。
这是无解的族裔区分。
在这个到处都在鼓吹欧美国家普世价值观包容性的时代,这种态度简直就是旗帜鲜明的强调我们。
就是我们!
凯蒂也觉得可以趁机了解下陈丹尼在沪海举办演唱会的可行性。
她最看重荆小强的这点就是没有好高骛远。
交响乐团领导更是起身鼓掌,这样的作品,出在交响乐团之手,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改善地位了!
就像中国老祖宗早就说过的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原以为荆小强推出的是一幕主旋律,也想不到《祖国》这么大的题材,却用这么小的情节来展现。
但整部剧其实是他在国外几十年的心态缩影。
《茶馆》经典了那么多年,不也就是个茶馆以小见大的场景么。
汪茜看看这位四十多岁的军装美妇人,立刻明白这是谁。
本来荆小强是奔着陈丹尼来了,不露一把简直可惜,让袁学姐赶紧联络沪海电视台过来全程拍摄。
全体人员甚至都来不及庆功,第二天上午集中到音像社,根据之前录好的伴奏带合成,在录音棚一个个的单独录音合轨。
恨不得全打碎了去拥抱自由世界。
演员不用说了,道具、化妆、服装、灯光、伴奏,无一不是精品!
哪怕了几十年时间,才艰难的拿到这个文工团团长的职务,就当是为转业积累了级别吧。
然后恰恰在这两年崩塌,被狠狠打脸以后,茫然的找寻下个理论依据。
这出戏就从思乡的孩子进入,再从现实叠加矛盾,歌舞展现之余加上点打戏,最后个人情感升华,群体意识升华,不挺好吗。
这回没领导合影,但无数工商界的敬献篮并邀请歌舞剧团到他们的企业去演出。
更像老虎机摇到了中奖标,叮叮当当的就不停滚出奖品来!
真正的高潮,往往只需要用最平淡的方式展现。
但所有环节绝对都是专业级,也就那“沪海戏剧学院1991年元旦汇演”的横幅比较拉胯吧。
实际上思想主流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在鼓吹北方熊,几十年后都还有很多俄吹。
连凯蒂都满意的跟随全场起立鼓掌,不光看到了陈丹尼的气质蜕变,更看到曹晴雯的精彩演绎。
太内涵太深刻普通观众看不懂啊。
她脑海里面已经开始琢磨更多因素。
只要国外都是好。
连这个时代的伟人、强者们都有那么多判断错误。
既然老熊不对,那就肯定是美丽国对。
大家都明白这出戏会被各方齐心协力的全方位推动!
就是个标准适合市场的歌舞剧,十来首歌,一共演下来一个多点小时,跟看一部电影差不多。
那位指挥都忍不住连连遗憾,该用乐团现场演奏,肯定更有激情!
身边的乐团同仁连忙说有机会。
第二天上午沪海最著名的兰大剧院,1866年开业的老字号,也是市里面文宣部门、文化局、旅游局官方对外接待外宾的窗口单位,打电话过来要求1月1号当晚,全体演职员去演一场,市领导会亲自到场观看。
所有人还沉浸在晚上就要登上市里面大舞台的激动情绪里。
自己也给教务处提前张罗安排设备,记录下这种明星驾临的场面,到处都可以用来吹牛逼。
他是个普通人。
这是没法改变的血脉。
谈不上错对,也没有后悔庆幸。
荆小强想溜边没成功,被文宣口的领导反复介绍,最后站在二排中央,给杜若兰悄悄攥住手心。
周晴云无比满意的也站起来鼓掌了。
却得了文工团团长多关注两眼,敏锐的察觉这个舞蹈气质的姑娘与众不同。
当晚的沪海电视台已经把这誉为沪海大学生的艺术精品,重点播放了最后全场高歌《祖国》的场面。
然后当晚就在沪海电视台新闻节目里面播出,再连夜送往砖儿电视台作为重点推荐。
自己手下两位天才艺人,再加上荆小强展现出来的大将之风,她可能腾挪操作的空间就太多了!
这首结尾曲唱完之后,荆小强带着全体成员在台上鞠躬谢幕。
吴妈和余舒凡连忙承担起各种联系工作来。
仅仅就是几个留学生在站台的场景,甚至都谈不上多深刻的剧情。
荆小强本来只是想取巧,选个爱国题材是最容易被获得通过。
总之不是a就是b的简单思维,让这个时候对欧美跪得特别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