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1/2)
第169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可能荆小强还是用力过猛。
让这首歌像个巅峰,以至于后面陆续出现的歌舞表演都索然无味。
好几个慰问小组的节目,都跟荆小强的演唱有肉眼可见的差距。
外行都感觉得到。
毕竟戏剧学院的学生硬要把歌舞两项扯出来单看。
比音乐学院差很远,舞蹈就更清晰。
因为汪茜受了这首歌的感染,最后还是决定换上旗袍跟自己的学生们一起上台表演。
她的确是充满了内心强烈涌动的创作激情。
非得抒发出来才圆满。
荆小强居然点头:“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你们看看好莱坞顶尖的影星、表演艺术家有几个是科班出身,但不是说科班不好,总要有人研究规范这套东西,再帮助有天赋的人尽快掌握技巧不走弯路,这才是科班的意义,但实际上现在更多成了入场券,你得学了这个才有资格去演,完全成了行业门槛。”
共同呈现的巨大作品。
说人话就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性幻想。
全体用民族舞的基调摇曳生姿的从煤饼摇扇开始。
就像天上离群的燕子,
可是只要想到你的存在,
然后再交换,男声部演唱,女声部吟唱。
他刚才有句话没伤害各位小姑娘。
结果大失所望。
但自己在演唱的时候,却很难表达出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气势。
荆小强面对潮水般的掌声,摸摸脸颊的耳麦:“这是一首二战时期激励苏联红军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进行曲,再好,也是人家的孩子,下面,最后一首歌曲,《祖国》……”
安宁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从进校前就开始拍戏了,来这里不过是镀金,压根儿没上课。
就像那些文学巨匠有几个是学写作的,艺术这种东西一旦过多讲究技巧、创作规律,就变成没有灵性的匠气了。
理论上来说安宁对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更有视觉冲击力。
所以说仨姑娘里,荆小强反而更看重罗莉的未来发展。
哦,是好白……
荆小强想想,竖了个大拇指,算是表扬这位的野性敏锐。
十来个身材伶俐的小姑娘,跟汪茜都是一身的旗袍。
一群人在全力以赴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有时我会孤独无助,
就像山坡上滚落的石子,
特别是多声部交叉,连歌词都会前后有几拍的追赶。
最后一个音落下来。
一直站在旁边不做声的安宁终于有喜色:“所以说旗才是最完美最优秀的制度!”
又有一种对比的魅力。
荆小强笑笑,这年代上上下下都这么认为,说也没用。
实在是荆小强和汪茜都把节目水准拉得挺高了。
不是那种沉思追忆似水年华的柔美,忽然就变得奔放起来!
由此扩张到几千人、几万人、几亿人,都在各司其职的完成自己分内工作。
这就是合唱团的威力,整个声域会显得非常丰富!
这是再强的高手也难以达到的整体效果。
随着旋律的靠近,袁学姐对着荆小强抬手示意,这边低沉的男中音就起来了:“每当我感到疼痛,就想让你抱紧我,就像你一直做的那样,触摸我的灵魂……”
安宁是对的,整个表演已经趋近结束,在这样的两首歌曲之前,她再来搔首弄姿是很不恰当的。
杜若兰认真点头:“表演也是这样,角色的灵魂,而不是简单的台词形体……”
每人手里一把半透明材质的那种苏绣团扇,温婉雅致又窈窕动人。
结果安宁果然与众不同,摇头拒绝上台表演:“差距太大了,我在演唱方面有自知之明,甚至在今天的场景里面我连演都不合适,还是上总攻吧。”
一旦专注,那种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包括不接受培训就能表演的这种天赋。
这时候就看得出来指挥的重要性了。
虽然绝大部分都不太了解美声有什么特点。
紧盯指挥的手势,咬准自己应该在整部作品里面起到的作用。
可能是那种高雅的海派气息太重,让所有人不由自主的斯文起来,生怕低俗了让周围人看低。
这会儿都跟杜若兰她们几个站在第二排。
全体,包括安宁、罗莉在内,六七十个沪戏的男女学生,全都上台做荆小强的背景板合唱团。
但是只要想起你的名字,
当他在演唱会推动万人合唱的时候,又过于强调技巧、样,失去了这种质朴的情感。
一出场就让整个现场安静了下。
我总会重拾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