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怎么和我斗(1/2)

第133章 怎么和我斗

但很显然,荆小强成了当之无愧的闪亮之星。

是他提出来让青歌会走进校园的。

还收获了如此响亮的效果。

接下来三天业余组分别鏖战美声、通俗、民族决赛的时候。

荆小强为首的文工团带头,每天一场走进群众中间的免费演唱会。

第一天去了平京最大的汽车厂,第二天是亚运村对普通市民表演,第三天重新回到高校,选择理工大学辐射周围人大、民大、交大。

分别对应了工人、市民和高校。

等这台巨大的宣传机器运转起来,哪里轮得到戏剧学院这种小身板。

动不动就是万人规模!

这影响力绝对比前三届青歌会都大。

都没有给过考试指南复习题,这样直接考?

反正台上钱姐她们也瞬间懵掉,心惊胆战的那种!

还好还好有一两天缓冲。

主持人等九位选手上台亮相之后,解开谜底:“经过前三届的歌手大奖赛,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热情观众很多中肯批评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就是希望能在大奖赛中增加艺术修养、综合文化素质的考量……”

都有点懵逼。

“神圣的战争。”

可能最后悔的还是总导演,搞什么噱头啊。

因为舞台上没看见荆小强他们这帮人的身影,感觉这业余组就像是那个年代电影前面要加映的新闻片、风景片之类,差了很大个档次。

肝儿颤!

明天后天肯定有请你科普下通俗(民族)唱法的起源跟发展历程!

还甜蜜得让室友拿远处的荆小强做背景合影拍照。

穆春雷满意:“那么你唱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

哪怕之前三天算是做了彩排演练,直播给全国观众的紧张气氛还是愈来愈严重。

这分明就是当初荆小强下基层回来,跟院长的第一次谈话内容吧。

就跟驾校备考似的,连方向盘转几下都要先准备好呀。

“嗯,介绍下这首歌?”

砖儿电视台还没引入收视率的概念,但这会儿都是接到各地电话、电报之类的贺电,有点像网络时代的评论点赞。

荆小强满脸的啊?

穆春雷显然是知道荆小强站在这里,挨着跟选手们握手致意时,还笑着拍了拍荆小强的臂膀。

冯晓夏压根儿不会多想这有什么不同,只是满眼欣喜激动的跟同学一起。

看看荆小强他们几位,已经有商演的走穴贩子开出天价来!

组委会也破天荒的按照“国际流行”决赛方式,以预赛成绩从低到高的依次出场。

更何况上台本来就紧张,遇见不擅长的事情很容易大脑短路。

他才是博闻强记,学识渊博,滔滔不绝的张口就来。

等他们开始下海,大家就只能喝汤了。

其实也没那么狠,会唱肯定说不出来的歌手差点尿裤子了。

电视台也蛮可怜的,遇见这么个主儿。

幸好我们后天才比赛,这新内容吓不到我们。

荆小强巴拉巴拉的把这首卫国战争歌曲背景描述下。

各档新闻都有播送,青歌会专题节目更少不了浓墨重彩。

剩白莲婷悄悄打量这小姑娘,她又不在乎,也不知道看个啥。

荆小强就像个兄长一样只是搂住肩头拍照,叮嘱她明天直接到媒体中心后台七号门,拿着这张通行证就能看决赛。

台上台下的歌手和导演都松了口气。

随便拿到哪个省市县去开演唱会,都是票房保证!

但她思路单纯,看主持人在台上开场白,就立刻紧张认真的关注聚光灯下。

最后决定破天荒的增加个新内容。

荆小强强忍笑意,不带你这么送分的:“这就是我参加文工团,参与部队文艺慰问演出的感受,战争时期,这样的歌曲鼓舞了红军战士们冲向前线保家卫国,而在和平年代,我们去到那些偏僻隐秘的军营、阵地,为那些驻守边防的战士们加油鼓劲,让那些我的同龄人,在默默奉献青春的时候,知道有人在惦记他们,热爱他们,感受被尊重,被激励,能够为自己的军人生涯感到自豪,我就尽到了我的责任!”

“18世纪后期,美声大歌剧主题大都离不开哪些内容的叙述?”

据说这四场免费演唱会的各种报道,让三天的业余组决赛,都黯然失色。

全场还是紧张,有种千钧一发的感觉。

甚至对所有参赛选手都保密,专业组开赛之后,才能揭晓!

穆春雷笑着代答:“我知道,你紧张得有点一片空白了,实际上美声唱法是从十七世纪的意呆利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腔共鸣唱法,与此同时1790年,乾隆皇帝做寿,徽班进京,被视为全国各地剧种齐聚京城,逐渐形成京剧的里程碑事件,冥冥之中,中外文化都是在共同演化发展……”

赶紧聚精会神的看这艺术修养、文化素质怎么考。

请大腕、名家来就是靠谱!

不说还好,除了荆小强,其他选手莫名的又紧张好几分!

钱姐她们就哈哈哈的挤在观众席后面乐,看老梁连面部肌肉都要痉挛了吧。

免得他唱了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