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美好的年代(2/2)

食为天那会他手把手教师傅做菜,天南海北各种食物,他会吃也会做。

他将眼光瞄到了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收音机,其实收音机很早就开始有了,可是晶体管收音机也是在1956年之后才在国内大规模地开始生产。

他找你给点钱让你帮忙弄一辆,这样呢,你落一个人情,可是千万不要说是你自己攒的,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比如别人看见你的自行车很漂亮,他就会问你呀,你的车在哪里买的?然后你再告诉他。

韩春明这个名字让曾云风的脑中记忆由随着他的姓名延展开来,这个人他一定要交。

半年多的时间,曾云风很快积累了上千块。

“韩春明!”他有些紧张也伸出手跟他握在一起。

食品厂有很多人都喜欢在厂里顺面包,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他如果愿意呢,就会来找你帮忙,如果不愿意呢,就不会来找你帮忙。

可是令曾云风很不爽的就是自己这个结巴的口音,短时间好像还没有办法纠正过来,看来要等到自己武功精进之后才有可能。

这些上述的产品都是现在民众目前最稀缺一个物资,现在大量的知青返乡,回来工作之后很缺这些东西。

攒自行车是很简单的工作,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曾云风只能尽量不说快或只吐三到四个字,这样也显得他寡言少语,这种病症好像是一种肌肉记忆,时间长了想要纠正过来真的不是很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年轻人不太明白,原先自己的奶奶辈儿为什么喜欢把一些布料或者碎布破的衣服都藏起来,因为这些东西很快就会派上用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也就是说,电视机要家里一个正而八经的工人阶级劳动力一年要把所有的生产所得全部捐出来。

这种事情现在是有风险的,可不能把它当作商业的经营,要把它当作一种关系来进行。

每个家里都不是那么好过,一旦摊上饥荒,那可是想要拉平没有个大半年或者一年时间都困难。

现在涉及到书籍一类的也很贵,比如钢笔,纸张,书,甚至墨水,所以写东西拿稿费也很能挣钱,而且是非常正当的挣钱方式。

曾云风就想办法托关系,让这些人把这些自行车卖给自己,然后攒一辆新的。

一个月几十块钱工资,其实大部分都是用在吃上,剩下的,如果每个月能给家里交个十来块钱,那就算很多了。

曾云风在发现周边的人基本上都买了自行车之后,也就不再攒自行车了。

这个时间段的物价虽然不高,可是物资十分匮乏,尤其是高档商品,当然,这里的高档商品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高档商品有很大的出入。

这个食品厂里今天又来了一个女孩儿,她的名字叫蔡晓丽,她笑得很灿烂,笑的很好看。

衣食住行是不管哪个时代都是要消费的东西,人们根本离不开。

这个蔡晓丽一来之后就看上了韩春明,他们俩还认识,曾云风这可就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了。

曾云风觉得自己要想一下,即使他现在买得起,他决定也要自己重新攒一个。

别人不清楚,曾云风很清楚,后面的这个时代,就是信息的时代,要与时俱进。

对于一些高科技,尤其是信息产业的设计,他肯定是要介入的,他脑袋里的这些知识,有可能会帮整个国家提高发展的速度,甚至让发展上一个档次。

求推荐收藏打赏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