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天子的决心(1/2)

第247章 天子的决心

今天曾云风就看到了于谦的作死能力,比自己还要厉害。

今日虽然是朝廷开大会,但是站在殿内的都是穿着绯袍,也就是红袍的,而于谦一个兵部主事六品官员穿的是青袍,未经传召擅自入内,本就是一个大罪。

他应该站在为外面才对,在大殿之内站着的最少也是四品大员,所以说这个于谦很叼啊,他手里连象牙笏板都没有,可他就是这么牛。

于谦道:“这次张克俭是咎由自取,这几年边境收到无数关于张克俭欺压牧民抢劫牧民财货的文书,但是一直被兵部的长官压下来,国舅爷张克俭抢劫关外牧民,伤人性命,瓦剌部多有抗议。”。

兵部尚书杨浦也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有这个事情。”

小皇帝朱祁镇狡辩说道:“瓦剌人狡诈抢夺我朝人民粮草。”

于谦硬钢回道:“我朝理亏在前,即使要跟瓦剌部作战作战,也不能以国舅爷为借口出兵。”

这句话曾云风是同意的,于是站出来说道:“此言有理,微臣附议。”

有些事情就是要名正言顺,很多朝臣也点点头。

杨士奇当年慷慨赴死,跑到汉王的营帐里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更何况于谦儿这个愣头青,这种把戏根本骗不了现在的朝廷重臣,能吓唬到谁。

估计也只有这些天天在深宫里蹲着的人才以为这些草原诸部是大敌,所以这些朝廷的大臣,尤其是这些老臣重臣都是不说话的,就看着这位皇帝演就行了。

小皇帝朱祁镇盲目自信,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手里的军队有多强,更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杨士奇这几个老头甚至前几天还去狎妓来着,真是一群老不羞。

知道为什么瓦剌部这么着急,就是因为现在形势是对他们越来越不利,水已经要开了,他们在奋力挣扎,看能不能跳出来。

在这一点上,太监王振比这位皇帝要聪明的多,虽然他的手段并不是很高明,也显得很low。

现在的孙太后其实是比较怕打仗,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打仗,所以她一直护着他的儿子,不让她的儿子出去打仗,她真的有些怕。

于谦郑重地回答:“子曰:‘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皇帝就是决定要御驾亲征,还不如直接发一道圣旨,开什么大朝会。

现在朝廷上真正称得上重臣的,哪一个不是经历过尸山血海,从死人堆里滚过来的,见的杀戮还少吗?

曾云风都不好意思揭破皇帝,也就于谦这么直。

皇太后孙若微对个儿子的表现也是失望至极,她没有办法只能够出来给朝臣一个台阶下。

曾云风可以说是养生有道,顺带着三杨这些大臣都活得长久,现在个个都七八十了,可是青如松柏。

整个朝廷之上,很多人能够看到,也不会去跟这个皇帝顶牛的,因为没有意义。

现在的曾云风已经50多了了,儿子都有了,孙子也有了,实在是不好这么刚皇帝,第一次自己这么刚的时候,那时候这位皇帝还是丁点儿大,其实按照正史来讲,三杨现在早就死了。

开这种大朝会,本来就是要各抒己见。

曾云风现在是真的年纪在这儿了,不好站出来,要不然连自己都想顶这个皇帝,在永乐皇帝夺位的时候,那一年曾云风十几岁,也是刚永乐,可是也没这么憨憨。

于谦这个愣头青不仅仅敢顶撞小皇帝朱祁镇,包括宣德皇帝包括洪熙皇帝,甚至包括永乐皇帝,他哪一个皇帝没踩过,没頂过?

开大朝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让朝廷的诸位重臣了解皇帝的意图,然后众志成城,心往一起聚,力往一起使。

这个朝廷是由人心凝聚而成,如果人心散了,队伍肯定拉拢不起来。

皇帝要明白和学会怎么驾驭聪明人。

小皇帝朱祁镇气愤地狡辩:“名不正也要打,我朝是王者之师。”。

小皇帝朱祁镇快被这个于谦都弄得要疯了,口不择言的说:“出兵还需要理由吗?”。

她也不想他的儿子御驾亲征,可现在的皇帝朱祁镇已经20多岁,如果在不经历战争很快他这个皇帝就会废掉,朱祁镇没有军事才能,也没有见过血,缺乏帝王真正的狠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