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捐资助学(第二更求票票)(1/2)
第716章 捐资助学(第二更求票票)
为夏村找了一条致富的路,已经能够满足夏村大部分方面的需求,但是还有一个方面,让夏禹不得不操心。
那就是教育!
他去过村里的小学,现场确实让他揪心,破旧的教师,修修补补的桌凳,就连黑板都会坑坑洼洼的,条件十分艰苦。
而且上课的老师也是那种年纪比较大的,夏禹在外面听了许久,最终下了一个判断。
学校老师师资质量和数量都很低,而且教材匮乏,硬件设施也落后,这种条件下,孩子们很难学到很好的知识。
而孩子又是夏村的未来,如果在教育阶段都学不好,何谈富国强家?何谈为社会做贡献?
前世夏村的教育水平就十分低,许多孩子小学就开始辍学,夏禹都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
夏禹记得很清楚,他前世读书时,小学一个班有六十个人,到了六年级时,就只有五十二个,其中八个陆陆续续辍学或者嫁人,然后上了初中后, 辍学的就更多了。
然后到了高中, 又有人辍学,他了解过,原本小学一个人的同学,最后包括他在内, 只有三个人上了三本以上的大学。
比例极其低下!
也许这一世, 在他的干涉下,夏村的人会更有钱, 但是也不见得全是好事, 也许会有更多的孩子生出读书无用,即使不读书也可以赚钱生存的想法。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夏禹想要尽力去避免这种事, 其他地方他管不了,但是夏村还有他前世的父亲和叔叔们,以及其他亲戚, 他还是希望他们都能够读到书、读好书!
想到就做,夏禹再一次找到了夏安山,跟他提到了想要新建一所小学的想法。
夏禹会出钱修路就让夏安山喜出望外了,现在又要修小学,夏安山高兴不已,当然同意, 并且第一时间通知全村, 要选址新建小学。
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时,夏禹喊来了南石镇的李镇长, 跟他提出了需要师资方面的支持。
李镇长当然没话说,只不过师资方面,一直都是县里教科局统一分配, 整个南石镇,其他八个村都跟夏村情况差不多。
因此他面露为难之色说道:“夏先生, 现在各个村小, 包括镇上的初中, 都缺老师, 而且老师普遍大龄,涉及到老师调动, 需要教科局同意,我们是没权干涉的。”
夏禹眉头微皱,没有想到是这个情况,他想了想, 叫来车子, 让李镇长带路, 去各个村和镇上实地了解情况。
一番走访下来,看到的情况让夏禹沉默。
事实却是如李镇长所言, 而且情况更加恶劣,不少村子的小学比夏村的还烂, 找学生一问,下雨天还会漏雨,虽然一直会修缮,但是因为教室是土坯木梁的, 拣瓦难度大,修缮难度也大。
只不过虽然条件很差, 但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不减, 那对知识的向往之心, 触动了夏禹的心灵。
回来的路上, 夏禹全程沉默, 一直看着车外的悠悠青山。
李镇长以为是自己让夏禹不满意了,心里惶恐不已,立马向县里报告,希望得到县里的帮助。
这让李县长焦急不已,直接批准调拨年轻老师去夏村,补满夏村老师的编制,然后还特地跑来跟夏禹解释情况。
院子里,看着李县长小心翼翼的样子,夏禹有些哭笑不得。
“李县长,坐下喝口茶吧,让你们担心了,我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
看到夏禹这种态度, 李县长才暗暗送了一口气, 但他刚坐下,还是开始把详情讲述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