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十大罪状(1/2)

第569章 十大罪状

随着内阁总理林如海的病故,以及他的临终奏疏,牵动了全国所有势力的注意力。

林如海的身后事有多么隆重不提。

人们都在猜测,皇上会如何解决藩王的问题。

林如海是大顺第一个内阁总理,而且根基深厚,对国家有功,他的临终奏疏威力太大了。

皇上无法不面对,已然拖延不了。

国内在关注,四藩的藩臣们也在关注。

“东王会不会回来?”

突然之间,这种话题遍布了京城。

“有可能啊。”

“如果东王造反,谁能制服他?”

为了民族的未来,唐清安才把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最有本事的儿子派去日本。

那时候。

因为每一件他不想看到的事情,无论正确与否,都预示着无数的人破门灭家。

国家,不是金江系独有,而是全国百姓的。

儿子们翅膀硬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愿意按照父亲的规划来做事,无论是皇家还是百姓家都会如此。

特别是东王多离经叛道的行为,随手一抓都是大事。

弹劾他的人,他知道来自何处,虽然恨他们,不过又能如何呢。

东藩,西藩,北藩,同时还有南藩藩军在藩地的小规模军事行动。

“阻扰科举,私设学堂。”

冯胜之与顾应时,谢有成是金江镇三大元老,但是冯胜之是老好人,许多人都攀附上了他。

“看来你在京城过得很惬意啊。”

他太在乎这个国家,太在乎这个民族了。

朝廷对藩国的规定,是藩国不允许建立船厂,需要从国内获得船只,以保证国内对藩国的优势。

“擅自改动新学。”

从他喊出取消西藩全境的农奴制度,和土司们之间再无缓和的余地。

唐清安喃喃道。

“自古以来,皇权之争哪里容得下私情。”

悄无声息。

兵部尚书贾雨村已经致仕,谢有成也致仕,新的军机战略司司长,与新任兵部尚书意见统一。

还未进京,各方就有了弹劾。

“你们不敢说,朕来说。”

为什么要把长子派出去日本?

“东王不可能造反,东王可是极为孝顺皇上,皇上对东王也是喜爱至极,父子之间如何会闹到这一步。”

大顺永宪七年六月十二日。

现在的日本内战十余年,国内民生凋零,人口稀少,但万一东山再起呢。

“你到底想让老大怎么做,你才能满意?”

日本社会风气极其的慕强,没有心理包袱,所以日本无论是接触到中国文化,还是接触到西方国家文化。

“西藩移民之事一直不顺利,西王曾经说过,想要吸收土民,以稳定西藩,加强西藩在地方的影响力。”冯胜之忍不住解释道。

同样遵守潜在的默契。

结合历史和未来对日本的了解,不彻底消灭日本,唐清安心难安。

“等会见到你的皇爷爷,要记得主动叫人。”唐晏乾平静的面孔下,眼睛里藏着忧虑,忍不住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

全国的战争机器开动了起来,人们顾不上东王了,唐清安终于单独找见了长子。

“你皇爷爷看见你一定很高兴。”

随着十大罪状,还有其余的事物弹劾。

关于西南部草原不稳定,与准葛尔丹的冲突已经无法避免,需要朝廷的支持。

所以不停的数落唐清安,为唐晏乾解释。

“东王在东藩人心所向啊。”

唐清安平静道。

是啊。

例如原本的历史上王丰素曾经去过日本,在离开日本的时候感叹过:“日本国潜力巨大,因为其社会风气善学强者。”

东王做的越多,可以提供的把柄也越多。

“不要自己吓自己,一切有我在,谁都不能欺负你们。”

唐清安淡然道。

东王的车队,进入了京城。

“大肆提拔亲信。”

她害怕。

在朝堂上与军队中,金江系仍然是庞然大物,除了皇帝,谁也不敢与之对抗。

仿佛东王此次回京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会被囚禁在京城。

“私下联络朝鲜藩国,有逆反之心。”

不知道。

不想要看见不愿意看的事情。

国泰民安,平和的按部就班的发展。

因为长子的能力最强,而日本的底子最丰富,只有把长子派出去就藩,才能让唐清安放心。

是她坚持要跟着夫君回国的,因为她听那些人说,东王回去可能有危险。

长子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想法在东藩落实。

但是他已经出发在了大海之上,并且自己带上了妻儿,坐上了回国的船只。

“乾哥哥。”

这段时间关于皇帝和东王之间的史料,明确记载的只有大顺太祖皇帝和长孙的一些蛛丝马迹。

既然要战,大顺不惧战。

兴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设立孤儿院,医馆,药馆,举办工业协会,煤业协会,铁业协会……

……

秦可卿更加的忧虑了。见到妻子的神色,唐清安露出得意的笑容,报复成功。

北藩王因为还小,仍然留在京城没有就藩,但是北藩王府已经建立,负责管理北藩事物,目前由内阁代管。

“偷募国内船匠在东藩兴建船厂,违反了朝廷对藩国的船业禁令。”

朝鲜两班贵族制度属于落后的话,土司制度更是落后。

而不久后,北藩王府竟然也向朝廷上紧急奏疏。

前面弹劾东王的时候,金江系的文武官员意见很大,但是没有闹起来。

“不还是想要讨好你?”

官员们反而兴奋战争。

土司代代传袭,而帮土司管理领地的人都是土司封的,由土司的喜好而来。

“儿子一切都好。”唐晏乾恭敬的说道。

从来不在乎史官的太祖皇帝,唯一一次不允许史官出现,所以后世的史学家各种分体和推论。

“朕刚把他大哥叫回京城,他就为他大哥闹事,小时候他可是最讨厌他大哥的。”

……

不死人。

大顺三面开战。

“你教了他那么多道理,他在藩地所有的举动,都是按照你的心意来的。”

“让他去东藩的也是你,他从小听你的话,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在东藩做的极好,结果嫌弃他的还是你。”

人老了,就喜欢安宁。

四岁的儿子,和唐晏乾小时候一模一样。

日本的文化有利有弊,唯独有一点。

在东藩杀人无数。

前者是金江系出身的邓章,后者是国内的张云承,与贾雨村在辽东重建辽东都司时,在其手下任事。

例如船厂。

“等他回来吧。”

做事有顾忌。

“乾哥哥。”王妃紧紧的靠在夫君的怀里。

只要觉得强大的,都会学习对方的文化。

“你对儿子们不要太偏心了,老大也是你的儿子。”

……

前者到底还有科举,能称之为封建社会,后者完全属于奴隶社会,阶级固化多年不变。

“他太强大了,很多人不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