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金江镇的底线(1/2)

先是朱秀一战而决流民军,传来贼首龙在前身亡的捷报,整个金州都沸腾了。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捷报。

河南收复。

陕西收复。

山西收复。

湖广胜利,收复襄阳。

……

百姓们津津乐道,官员们忙碌不堪。

顾道初不知往返跑了多少趟登莱与金州两地。

幸亏海路发达。

好事变成坏事。

更多的百姓都不愿意动。

于是官府同意了去留自便。

自己有这么多机会可以青史留名,却被自己的欲望遮住了眼睛,实在是可笑可笑。

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例如现在的移民之事。

现在安置到辽东,对二十万灾民是好事,十几二十年后可不一定了,说不定多少人会抱怨不公。

虽然有朝廷的积弊,以及国内久安,让不少的军队失去了战斗力,但也有土地兼并人满为患的原因。

虽然分裂,但因为属于自家的地盘,反而保住了江南的富裕和产业链。

第二日。

必将随着金江镇的搬离,且随着国内逐渐的安宁,很难再保持这些年的发展速度。

新的往金江镇移来的人口,会安排后面的几个地方。

而南方也进入了金江镇的眼中。

普通商人只能眼看着。

二房还有说话的地位。

“为了补偿金江镇,朝鲜各岛应该永远割据给金江镇,永世不得反悔。”

只要是哪个国家实力发展超过底线的,就是金江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但从朝鲜抢过来完整的载宁平原,也让朝鲜动也不敢动。

以岛制朝,加上朝鲜国内心向金江镇的势力与官员,方是百年稳定之计。

唐清安仔细交代。

里面养了几十名来自世界的美人。

终于。

说他想要与金江军争天下,他也没有禁止金陵与济州岛的商贸,而且今年发往济州岛的船只,明显是去年的两倍不止。

此举太过耗费资源,容易消耗金州的物资,但很快发现,提出回去的人并不多。

朝鲜众多的岛屿,干干净净没有后患的落在金江镇手里。

双胞胎红夷女,为贾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除非杀光岛上的汉人。

也是金州的地利。

“几个月来,这些民夫为我军大胜立了大功,所以林如海才提出,把他们安顿到辽东。”

他当年为金州采购的红夷大炮,这份功劳,金江镇给予了后报。

这一点很好达到。

当年的双胞胎红夷女,几年下来老的快,很快就被无情的贾琏驱赶出了宅子。

“是金江镇还是辽东?”

治理地方说容易又容易,说难又非常难。

济州岛的官员,理直气壮的说道。

终于把身子熬干耗尽。

定下了详细的底线。

贾琏的丧事,贾赦顾不上。

贾府也乱成了一锅粥。

因此。

二房的姑爷是保国公。

一直到蛮族入侵。

各岛上生存的百姓,已经是中国人,朝鲜凭什么敢要回去。

“对。”

防止辽东人口增长过快,也为了开发奴儿干,草原,以及咸镜道,平安道。

众人谈着此事,面色尽是理当如此。

他并没有北上救援皇帝的举动。

当初制定规则的时候,林如海也有参与。

王熙凤哭哭啼啼,还有其他的女眷,在贾珍的带领下,还有贾宝玉和贾琮,整整一艘船来到济州岛。

顾道初点点头,理当如此。

“稳妥起见,应该先征求第二镇武节制的意见。”

“武节制的意见,当然会去征求,事情一步步来,最后去朝鲜的时候,再去第二镇,现在大家畅所欲言,说不定能提供更好的思路呢。”

“林左使提出一条建议。”

没有人畏惧金江镇,所以小商人们敢冒险出海,去济州岛追求财富。

人口突破了六百万。

金江镇向来高举仁义大旗,但是实际的利益更是不会错过。

贾琏形如尸骨,说话断断续续,眼神无光的望向来探视他,济州岛的官员们。

顾道初进门。

不过人啊。

唐清安同意了。

现在的辽东。

世界上任何的国家。

“哦?”

如何重建天下,也已经做出了定论。

第二镇武节制。

于是不少的百姓提出要回去故乡,愿意放弃在辽东奋斗多年的积蓄,只求归家的安置。

这不是光凭武力可以办到的,其中还有政治上的手段。

唐清安放下书信,贾琏在济州岛重病的事丢之脑后。

有个年轻的官员,鼓足勇气提出他的看法。

但有是有老百姓的力气又很小。

辽东土地最富。

济州岛最奢华的宅子。

看上去多简单呢。

除了把朝鲜岛上的朝鲜人迁移回朝鲜国内,还从中国国内移民人口各岛。

“辽东?”

老家被收复的流民,不少人心思归。

既然来了济州岛,于是和济州岛的官员,协商关于朝鲜各岛事宜。

因为贾赦的不管,所以安排在了济州岛,对他最后的报答。

但是真的亏吗?

又如何对待岛上的中国人。

金州。

以前勋贵们虽然打开了条口子,但是能参与海贸的都是大势力。

本来官府是担忧的。

顾道初替林如海向将军解释。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并不需要顾道初亲自来询问自己。

收复了整个西伯利亚。

贾琏病逝在济州岛。

很多百姓无以为生逃入奴儿干开荒田亩。

金州官员与济州岛官员们离开,在一处公房里闭门开会。

不过如今却不行了。

金江镇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完善的组织。

人口不允许超过中国的五分之一。

躺在病榻上。

但是随着金江镇水军的发达,即将改名为海军,人们对海上越来越重视。

“而且林如海参考将军当年在辽东治理灾民的事迹,提出在国内以工代赈,要招募五十万流民为大军服务。”

林如海提出要安置二十万流民到辽东,才引起了唐清安的诧异。

“请坐。”

老家也在分田呢。

当将军定鼎天下的那一天。

美酒佳人常伴。

“这些都要跟他们讲清楚,避免以后有了变化,然后埋怨我们不公平。”

“我金江军在国内与流民军作战时,考虑赈灾的因素,招募了不少的流民充当民夫。”

由林如海组织大局,他的建议,必然非常重要。

世界舆图上,只有一个国家符合条件。

借着海陆两道之便,金江镇以金州为根基。

但是不提前布置周全,不把未来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轻易的做出决定,必然容易留下隐患。

金江镇多年的努力,从国内接应流民,已经有了两百余万来,来自国内各地的百姓。

最重要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