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剑指九州国(2/2)
结局是他攒下来的二十万百战老兵,在朝鲜被周军痛歼。大阪建造的战船,也在朝鲜海岸被大周水师全歼。
“国荣商号和兴国商号垄断了香料,那我们就应该垄断丝绸,这才公平。”
此举。
别说没有攻城器械的义军,哪怕是让金江军来攻,除非以势压人,否则也是难以攻下的。
“我们应该向将军提议,国内的商品,理应有东昌商号负责,才能让金州的利益最大。”
因此德川家康下令不许船只出海,只有获得幕府允许的船只才能出海通商,以此禁止人们出海,担忧流浪武士的行为,会引起大周的报复。
杜松终于开口了。
众人这才恍然,心服口服。
总体上,越是靠近中国海,越是汉人胜利,越是远离中国海,大体上是西夷胜利。
“海外的人不讲规矩,大掌柜你可不能倒。”
而身在局中的人很难有清晰的认知,例如丰臣秀吉。
这种局面,促进了历史上郑芝龙的出现,代表了海外汉人武力强盛,他们又清晰的认知到,在这种大竞争的局面下,是离不开本土的支持。
岛原城内本有义军的内应,但是城池加固,仍然偷袭失败,但今非昔比了。
杜松打断了几人的言论。
岛原城的地利,是超过金州的。
天时地利人和。
否则官府插手的越深,不但商人们深受其苦,商业也只会枯萎,发挥不出本应该有的活力。
一名大珰终于说出了实情。
天下间什么生意最好做?
金州的商人们都在想着如何发展,可见金州今日的局面。
那么另外两家就立于不败之地,除非东昌垄断国内商品。
海外汉人陷入了全面的败退,最后整个亚洲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传统势力。
朝鲜是如此,日本是如此,琉球是如此,哪怕是巴亚巴也是如此,很多汉人在土著的地方建立城市。
手下的大珰笑道。
冬天给了他们缓口气的时间,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走进,九州国的乱民最先动了。
国内的人才有他的优点,而国外的人才,同样有国内人才不具有的优势。
不过是想要减少些竞争对手,毕竟海外汉人在海贸方面,的确强过国内商人。
原薛家掌柜出身,现已经建立东昌商号的杜松,由金州占股五成半,其余商人合计占股四成半,官督商办的巨大商号,带领一百七十艘大型商船抵达日本。
九州国一直属于日本本土影响力较小的地方,哪怕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倒幕行动,也是九州国为重。
武士采购兵器,大名家老家臣采购奢侈品,日本本土商人集中购买,转手售卖内地。
两者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互有胜败。
前年打败了萨摩藩的战船,终结了九州国的水师。
有的当国王,有的当总督,在亚洲国家里,有的当将军,有的当宰相,最终都掌握了商贸。
大珰是他的心腹。
他还想进步。
如此浑然天成的要塞,又修建了护城河。
大揽总张德辉已经老迈,但他的儿子们在商号里活跃。
现在的海贸,不是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竞争,竞争非常的激烈,各方势力有合作有厮杀,很难分得清楚敌友。
哪怕是历史上的戚继光,创建出来的戚家军逢战必胜,但也为千里追击而头疼。
“岂止如此。”
所以岛原城的坚守,让义军错失了扩大实力的机会,为战败埋下了伏笔。
而日本又开始了大战。
总之。
听到下面人们的抱怨,杜松笑了笑,但没有顺着他们的言语往下说。
七八十名足轻,奉公人,三十名铁匠,合计百余人出城接应义军,城内守军力量薄弱,导致城门口兵力少,没有像历史中第一时间打退内应,以至于义军突入了城池。
作为东昌号的大掌柜,他亲自出面负责日本的商贸,可见东昌商号对此项生意的重视。
刀,剑,弓矢,箭矢,衣,丝绸,锦缎,扇子,油伞,屏风,首饰,象牙,珊瑚,香料……
他们祖辈几百年的见识和知识,种种不提,只语言一事,就不是国内商人能比的。
他们在国内关系强大,掌控了国内的商品,而且本土人多,体量大,能出头的人才都是万中挑一的。
汉人能文能武,带来了先进的文明,所以汉人族群在各地都是高层。
东昌越繁盛,他们的子孙就可以在东昌求前程。
“你们这种想法,只会毁了东昌号。”
本来就不如大周的船只,现在又倒退了数十年,所以当金江军的水师出现在日本海域的时候,轻而易举歼灭了日本的战船。
西夷虽然也能从济州岛获得大周商品,但始终不如三家商号便利。
只可惜当时幕府已经集结十馀万大军反攻。
例如家中老人死了,要交“穴钱”,家里生了孩子,要交“头钱”等等荒谬。
利益之争而已。
除了经商之外,还有支持吕宋,东宁汉人反抗西班牙,以及支持马大音,亚来沙,角岛诸地本地土著对抗西班牙。
他们祖辈从商,有家学的培养,子孙只要不是愚笨之物,就能生活无忧。
“三家商号里面,海外的人就掌控了两家,我们东昌号里也好多海外汉人,他们还不满足。”
随着战争破坏了日本传统的海贸势力,以金州东昌号为首的商号,成为了日本唯一的供应商。
东昌有的,另外两家也有,东昌没有的,另外两家有。反观东昌,竟然还需要从另外两家采购商品。
“你们别学村妇,岂不是让人笑话。”
关海外国内屁事。
年贡,课税等等五八门。
从清朝开始。
但是国荣商号和兴国商号,还可以运来香料,象牙等商品。
天草,下岛,上岛,本渡各地的义军汇聚,以原城为后方,拿下了岛原城,接着攻破长崎。
日本大量的银子,便宜的原材料,例如铁铜,硫磺等,甚至急缺的粮食,源源不断输入金州。
上百种货品抵达大阪,京都,九州国,广岛,三重,高知,神奈川,千叶各地。
在当地的商贸竞争中,与西夷不落下风,原因是三家商号掌控了大周的商品。
这三家都是官督商办。
垄断生意做久了,思想中想的不是竞争,而是如何扩大垄断。
岛原城仿佛是枷锁,打开了枷锁的义军,成为了吃人的猛虎。
佐贺,府中,久留米,福冈,柳川等城池皆落入义军手中,肥前,筑前,丰前,筑后地区的百姓们,纷纷加入了义军。
半个九州国成为了义军的地盘。
见时机已到。
彭大海不等金州回复,独断下令,大军出击,兵分两路,直取萨摩藩与大隅,意图占领九州国东南部。